APP下载

化用:“形化”类型例说

2021-10-17王彬孙峰臣朱海波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化用

王彬 孙峰臣 朱海波

摘 要 作为基于现成话语形式特征的化用,“形化”可分为取构、取思、取技等常用几类。这几类“形化”分别基于原语的结构格式、构思方法、表达技法等形式特征加以转化运用,是比较常用的语言建构方式。

关键词 化用;形化;语言建构

作为语言建构的常用方式,化用是对指现成话语的转化运用。原有化语叫原语,转化运用之后的话语叫化语。有些话语在结构格式、构思方法、表达技法等形式方面有突出特征,可称之为“形语”。“形化”就是在“形语”的结构格式、构思方法、表达技法等形式特征基础上的化用,可分为取构、取思、取技等几类。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取构”:化语保留原语的结构形式或大致格式。这类“形化”最为常见,原语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

望洋兴叹→望车兴叹/望火兴叹……这里,“望X兴叹”形成了一种固化的词语格式,有“不具备条件或能力做某事而无可奈何”的意思。这是词语的取构“形化”。

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公正廉明之志,无徇私枉法之情/有励精图治之志,无因循守旧之心。化语保留“有A之a,无B之b”的结构格式,其中A与B意思大致相反。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崛起于改革之际,腾飞于开放之时/苦读于书海之中,脱颖于金榜之上。化语保留“A于……之……,B于……之……”的结构格式,其中A、B为动词。

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化用借用了原语“A与B+(X)飞,C共D+一色”的结构形式,更换相应词语,描绘了与之不同的景物。

近年网上流行“不是在A,就是在去A的路上”或“不在A就在去A的路上”的表达结构,强调某活动或状态的持续性、反复性、经常性:

吃货游双月湾攻略:不是在吃海鲜,就是在去吃海鲜的路上。

法国有个老愤青叫巴尔扎克……这家伙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就科学家而言,要获得一项研究成果就必须有耐得住寂寞的本领,同时要有经受不断失败的过硬心理素质。因此许多科学家不是在实验室里,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娱乐时代》)

某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包括103种常用证件、长达3.8米的“人在证途”图,并由衷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

揭秘神医胡万林:不在监狱就是在去监狱的路上。

还可以原语、化语同时出现,由原语引出化语。表达格式:A+过渡句+A'。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其实人的长相也是这样,美人差不多一个模式,丑人之间的丑的差别却大了,我俩就是证据。(贾平凹《画人记》)这里,由“幸福的家庭”说到“人的长相”,中间用“其实……也是这样”联结过渡。

以上是句的取构“形化”。还有篇的取构“形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春眠常被扰,处处喇叭叫。夜来摩托声,梦惊知多少。这里,化语保留了原语的大致格式,批评车辆噪声严重扰民的现象。

“取思”指化语借用原语的构思方法。构思是写作的核心环节,其中,如何以“材”言“意”、“材”“意”如何联结是构思的关键,最具有借鉴价值。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原语诗人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眺望京国与故乡。运用想象、夸张,形象化的呈现并放大、强化了对故乡亲友真挚动人的眷念之情,构思大胆巧妙。化语诗人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梅的喜爱,也显现了自己高雅脱俗的品格。同样变“一”为“千亿”,由思乡之殷到赏梅之痴,情感上又有悲喜不同。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近来我抽空把文学史爬梳了一遍,从“诗三百”到“八十年代后”,/瞻前顾后,横看竖看,/竟发现每一页都端端正正写着两个大字:美女。这就是说,一部文学史,实际上就是“美女文学史”……(李江峰 《美女与文学史》)

原语中鲁迅欲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虚拟了狂人疑虑不安、半夜翻看历史,终有震惊恐怖发现的情景。这正符合“迫害症”的艺术设置和对主题的艺术表述。化语欲表达“一部文学史就是美女文学史”的观点,仿照上例写法,形象描叙了自己读书与发现的过程。两者都按照“翻书查寻→研究状态→研究发现”的思路行文,从书中洞察实质。前者“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从“字缝里看出”;后者“瞻前顾后,横看竖看”,发现每一页所写真相。一个是“揭露”,凝重惊醒;一个是“发现”活泼含蓄幽默。由“歪歪斜斜”到“端端正正”变化色彩转移对象应用。承继中有变化,借鉴中有创新。

“取技”:化语借用原语的表达技巧。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古典诗歌常借画面抒情,但在词句的锤炼与表达上温庭筠运用了“意象+意象+意象”的意象组接技法,不用名词以外的各种闲字。选取组合典型景物名词,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从而细腻精致地描绘出初春山村黎明特有之景,流露出羁旅游子的孤寂和浓浓的思乡情。同样,化语马致远选取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之景、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几个意象用相应的名词组接,无一动词,突出、强化了凄凉悲苦之情。语言极为凝练而容量巨大,较温词更胜一筹。

益作井,龙登天。凿后土,洞皇泉。(郭璞《井赋》)→干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军灭。(陆参作《长城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化语取用原语的三字格句式三字一句排比,杜牧更是点石成金,把没有必然联系的事件相连,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更有神来魅力。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略)→一撮有聊文人,爱讲高级笑话,这是为什么也?四十年来,目睹各种可笑之事,当时不讲,亦装瓜卖傻也。混到今日,笔舌痒痒,不讲不快,乃人之常情也。这撮家伙,身在江湖,志在国家,非无聊也。这本笑话,意在醒世,不在醒脾,非低级也。他们与我,共十五家,不讲效益,偏讲笑话,实在是因为捞钱乏术也。书编成了,推我写序,认为我这个人可笑性很高也。(流沙河《〈高级笑话〉序言》)

化语一段文字句末语气词“也”用到7次,(全文465字出现20多次),语句上整散、长短结合。模仿原语格式、辞调,与其多用句末语气词“也”、骈散结合的写法相同,读来似曾相识。

“形化”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用借鉴方式,其本质是原语独特的形式技巧在适宜语境下的迁移或灵活应用。故当从表達需要入手,先寻求与之关联的某类“形语”,再运用相应类型方法的特征形式加以转换运用。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语言建构与运用观照下的表达策略研究”(D/2020/02/308)阶段成果〕

[作者通联:王彬,江苏沛县中学;孙峰臣,江苏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朱海波,江苏沛县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化用
再论杂剧《梧桐雨》《西厢记》对唐诗宋词的化用
宾纳诗歌对中国古诗词的化用
浅析话剧《蔡文姬》之“美”
E Flat Major Chord 透射出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作曲密码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论小山词对唐诗的化用
《金瓶梅》俗语运用特色及修辞特征
论辛弃疾23首《贺新郎》词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
阶梯式训练古诗的引用和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