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架·沉浸体验·深度学习
2021-10-17贺克春丘明盛
贺克春 丘明盛
摘 要 学习《论语》,容易只停留在文言翻译层面,有“虚化”倾向。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项目学习为载体,通过补充时代背景、联系当下以及自己生活等组织《论语》选读,开展文化深度学习,在综合性、驱动性、实践性的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学习,真切提升学习获得感。本文从《论语》学习的“虚化”倾向、《论语》学习三大支架、《论语》深度学习建议等三方面加以介绍。
关键词 《论语》;“虚化”倾向;项目式学习;教学建议
一、《论语》教学的“虚化”倾向
“虚化”是指在学习设计、实践、场景中,或脱离课时和学生实际,或学习方式单一等,导致学习获得感虚弱。具体表现如下三方面:
1.学习设计“虚化”
主要指超出学生能力、精力开展教学,没将课时考虑在内,压缩其它任务群学习时间,或者抢占其它学科时间。如用“仁、义、礼、智、信”等概念词分门别类,进行主题学习,过于注重《论语》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用整本书阅读理念设计教学,面面俱到,内容庞杂,学习任务多,远超课时上限,导致流于纸面设计,难以推广实践。
2.学习实践“虚化”
表现在学习活动单一,抓字词,抓翻译,且所有文本“一视同仁”,没有针对不同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精讲代替学生思考,教材成为唯一教学资源,学生难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内化学习经验。
3.生活场景“虚化”
只有文本精读,没有适当介绍时代背景、生活场景,精读变为干巴巴的理论说教。因《论语》是语录体,如果不补充一些生活场景,或是孔子所处时代,或是某个朝代,或是某种生活场景等,将难以深刻理解领会经过抽象凝练的话语。
二、《论语》项目式学习的三大支架
学习《论语》,笔得尝试搭建三大支架,一是文本支架,例如思維导图、图表等;二是资源支架,如《孔子》电影、央视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视频等;三是活动支架,可以开展情景表演、句式活用、精析后写、辩论赛等活动。因篇幅有限,仅举例说明。
1.文本支架:旨在通过思维导图、图表将句子文段意思条分缕析,使内容更加清晰,在梳理的同时也进行生活化注解,使内容贴近生活,以今注古,古为今用。
(1)思维导图。根据不同文本内容,采用不同类别的思维导图。如《论语·季氏》篇分了四等人,用梯级图呈现(如下)。
《论语·季氏》篇中的六言六蔽,可以在梳理的基础上,延伸充实内容,简单用箭头标识如下。
原文:好仁→愚(原因:没有原则的仁爱,如对坏人、小人也仁慈,父母溺爱孩子);好智→荡(放荡)(原因:知识渊博,目中无人);好信→贼(害人害己)(原因:过分自信,太相信人);好直→绞(不容忍而伤人)(原因:口无遮拦);好勇→乱(犯上作乱)(原因:脾气大,动辄打人,杀人);好刚→狂(原因:听不进别人意见)。
延伸:好仁→要有原则的仁爱;好智→要虚怀若谷;好信→要懂得谦逊,也要看清人;好直→有话直说,但也要看清对象、场合;好勇→要懂得克制;好刚→坚持己见,也要懂得耐心分析别人意见。
(2)图表。可以锚定一个主题或一个内容跨章节整理,也可以在同一章节整理。如锚定内容“隐者等人对孔子的态度”,整合《八佾》《微子》《宪问》等章节。
锚定内容“《先进》中的弟子侍坐”。
2.资源支架:提供文本资源、线上资源等,联通古今,挖掘《论语》丰富内涵。细读文本,还原孔子真实形象;品鉴影视,欣赏孔子艺术形象;环顾当下,分析时代楷模精神和《论语》思想的契合点。
(1)文本资源:提供《论语》译注本参考阅读(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等)。
(2)线上资源:《孔子》电影(2010年周润发主演)和央视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视频。电影颇具观赏性,也有虚构成分,提醒学生不能全部当历史看。时代楷模精神、事迹匹配《论语》文化精神基因。如毛相林“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开辟天路),张定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疫情最前沿,显英雄本色),万佐成、熊庚香“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助人为乐的“抗癌厨房”),陈陆“杀身以成仁”(用生命守好庐江),汪勇“见义不为,无勇也”(不是生来而勇,是见义而勇),叶嘉莹“人能弘道”(七十年致力传播中华诗词文化)等。
3.活动支架:提供多感官参与,跨学科知识参与的活动:情景表演、句式活用、精析后写、辩论赛等。师生一同在活动中体验、思考、领悟。
(1)情景表演:选择“孔子问津”(《微子》)和“弟子侍坐”(《先进》)课堂表演。提前制作简单的道具,分好角色,以半脱稿表演为主,引导表演者注意揣摩角色的态度、情感,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等,以使惟妙惟肖,也有根据个人理解,即兴发挥。在参与表演,观看表演中,拉近和文本的距离,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情感、思想对话。
(2)句式活用:发散思维,联系历史和当下,活用句式表达。如“欲速则不达”活用为“速也达”(中国改革开放,GDP跃居全球第二;深圳速度,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活用为“己不欲立而立人,己不欲达而达人”(张桂梅不计个人得失,拼命办校,点亮山区女孩命运之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活用为“越境,然后知英雄之矗立也”(中印边境冲突五名英雄: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
(3)精析后写:对格言类的文本,用“理解、举例、追问、写作”组织教学。如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错在哪里?<会一错再错,结果越来越坏,如破窗效应>类比:《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会怎样?<招来别人的怨恨>);“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如中国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追问:为什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发展?<牺牲环境兴许可以换来一时经济发展,从长远看,发展不可持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为什么要不断向前?<因为时间是向前的,人如果停步,就会成为时间的弃儿,然后会迷茫、孤独、抑郁、堕落>反面例子:一些出名后吸毒的明星等,正面例子: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等)等。精析文本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句写一个片段,使用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字数在250字左右。
(4)辩论赛:首先确定辩题。《宪问》中晨门对孔子的评价“知其不可而为之者”,由此确定辩题“知其不可,为之,还是不为”,正反方观点: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方)、知其不可则不为(反方)。然后所有学生积累支持正反方观点的素材,并预设批驳正反方的观点。接着确定辩论辩手、流程,前期辩手准备辩论资料,在课堂上组织辩论。主持人一名,正反方辩手各四名,分五轮进行。第一轮(正方一辩立论发言→反方一辩立论发言),第二轮(正方二辩提问1个问题驳反方→反方二辩提问1个问题驳正方),第三轮(反方三辩回答→正方三辩回答),第四轮(自由辩答,四个辩手都可参与),第五轮(反方四辩结词→正方四辩结词)。最后根据学生辩论情况加以总结。正方总结(观点转述:敢闯,挑战不可能,创造更多可能;有为理想信念献身的精神;走出舒适圈;向善向美。例子支撑:孔子宣扬儒家学说<仁义礼智信>;带领村民开出天路的毛相林;林肯、马丁·路德·金、甘地。误区:使之教条化,不懂变通;没有认清自己能力,硬干,一无所成)。反方总结(观点转述:有取舍;懂变通,不要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换一条路走,实现另一种可能;不去做远超自己能力的事,否则代价太大。例子支撑:共产党改变战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高考科目组合选择避弱就强;陶渊明选择随心归隐;鲁迅弃医学文;陈景润从中学转入大学科研;爱因斯坦拒绝当以色列总统。误区:成为偷懒的借口,一事无成;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永远停留在原地)。
三、《论语》项目式学习的操作建议
1.选好注本,充分介绍
《论语》原文一万多字,如果是注本,字数可达几十万。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钱穆的《论语新解》,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等注本各有特色,或文意通读,或以今注古,或个人注解等,可以满足学生多样阅读需求。有些注本字数多,阅读畏难情绪大,教师及时疏导。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上下册加起来有64万多字,它的特点是在《论语》各篇下加了很多小标题,而且也不是每一节设一个标题,是根据具体的内容调整,有时一节一个标题,有时一节几个标题,有时一个标题管几节。解读的内容既有词意、句意,也有古人注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时还加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教师可以充分介绍这些特点,明确多种读的方式:顺着读、跳着读、选着读。
2.课堂选读为主,课外自主阅读为辅
《论语》作为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属于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对《论语》的阅读设计,较为普遍的是按主题梳理阅读,如按“仁义礼智信孝”等主题将零散的章节整合,以保持对《论语》思想理解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难以推广,原因是:第一《論语》本身没有完整的理论框架,主要是言行的记载。第二高中生学习课时有限,难以像大学中文系学生一样有足够的课时对《论语》进行专题学习。第三整本书阅读设计不是针对所有书目。新课标限定的整本书阅读书目是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作为推介书目,编进了必修上教材。再将《论语》列为整本书阅读设计,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只能压缩其它内容或其它任务群的学习时间,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因此,课堂组织的《论语》学习应以选读为主,可以锚定几个主题,也可以不限主题,根据文本特点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课外阅读相关注本。
综上所述,我们用项目学习的方式组织学习,师生一同沉浸在《论语》的情境中,全身心,多感官,跨学科知识融合,真真切切地提升了学习的获得感。以上介绍囿于篇幅,是不完整的介绍,也不是按具体教学顺序介绍,可以因时因地因师因生灵活调整活动的方式和顺序,根据需要筛选《论语》内容。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项目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2020ZQJK013)和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先行示范区背景下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zdzz20031)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丘明盛,广东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贺克春,广东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