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正读懂“这一篇”散文叙事与主题的关系

2021-10-17刘丹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9期

刘丹

摘 要 《藤野先生》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其典型事例的选取表现了“这一篇”的叙事与主题的关系,即所有事件都是为了指向“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一主题。通过意脉分析法和追问事件的聚合关系,抓住文本的矛盾,能有效地探究“这一篇”的叙事与主题的关系。

关键词 意脉分析;聚合关系;叙事与主题

《藤野先生》是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典型的事例安排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思,并将散文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本文将从结构入手,通过意脉分析和追问事件聚合关系的角度,探讨《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中的叙事与主题的关系,抓住矛盾,理解其情感的层次变化。

一、 意脉分析:事件的排列是情感转变的过程

将《藤野先生》全文的事件进行梳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事件:在东京、到仙台、初见藤野、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了解女人裹脚、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离别赠送照片、怀念藤野。在这11件事情中,直接刻画藤野先生的事件只有5件,其余6件事情写“我”的经历。也就是说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写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一向惜字如金的鲁迅先生是何用意呢?题目是《藤野先生》,作者却安排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例,这矛盾吗?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对文中的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

首先,在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件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在东京,又到仙台学医的经历,通过对关键字句的解读,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大概物以稀为贵吧”等,可以看出当时鲁迅先生的处境,他的心理状态是焦灼的、内心是十分孤单的。据考证,当时的鲁迅并不是唯一一个在仙台学医的中国人,但是通过这些反语的描述,可以看出鲁讯并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胞,在鲁迅的心中,这些同胞不是中国的代表。其次,作者选取与藤野先生有关的5件典型事例,还原了藤野先生在鲁迅心里的形象,即治学严谨、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让鲁迅感到一丝温暖,但当时他感受还没有那么深刻。接着,鲁迅通过对匿名信事件和幻灯片事件的记叙,将旁人与藤野先生对自己的态度进行对比,愈发突出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最后,在文章结尾的三个自然段中,鲁迅直接抒发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通过关键词“伟大”,将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情感强烈地表现出来。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安排,表面看似乎关联不大,但其内在的情感意脉引领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系列事件发展线索是:“我”与藤野先生相识前——初识——熟识——相知——怀念;而在这一系列事件发展过程中,“我”的情感也不同层次地发生了转变:失望、愤懑——感受藤野先生的尊重、同学的歧视——选择弃医从文——怀念藤野先生。

因此,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件,却在为表达“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这一主题做铺垫。鲁迅在东京、去仙台与藤野先生无关吗?不,有很大的关联。鲁迅对中国留学生的批判,是为了表现“我”的失望,为接下来的心路历程由失望、愤懑到感到温暖、勇气的转变蓄势,也只有理解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才能更深刻地明白藤野先生于“我”的意义!匿名信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与藤野先生无关吗?不,也有很大的关联。鲁迅先生一想到这两件事情,就能想到藤野先生。因为同学的歧视和冷漠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带来的温暖。藤野先生与鲁迅当时的心境发生了联系,藤野先生的温暖与当初的记忆发生了独特的联系,以至于看到藤野先生的画像,似乎都在提醒“我”不忘初心:弃医从文。

二、 组合与聚合:事件的指向是主旨的集中表达

在“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中,从相识到相知,发生的事情应该不少,为何作者会选取这11件事情呢?这需要还原作者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事件被记住,是因为与作者的情感发生了联系,事件的“典型化”显示出藤野先生对鲁迅有独特的意义。相识前,文章安排了在东京和去仙台这两件事,描述了留学生的文化空虚和精神空洞,作者交代了自己学医的原因,也为后文由医学转为文学做了铺垫。相识中,在添改讲义和纠正解剖图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藤野先生的科学精神影响了鲁迅对文学的态度,即文学也应如医学一样求真,贴切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而不是粉饰或修正客观存在;在关心解剖和了解女人裹脚的事例中,体现藤野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即面对国民劣根性,文学创作也像解剖尸体一样需要勇气。为何作者会选取这些事件来继续藤野先生?从聚合的角度来看,这五个典型事例的指向都是表现“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这一主题。一方面,典型事例中多次出现“叫我”,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我”是主动关心的;另一方面,通过对藤野先生形象的塑造,表现出藤野先生尊重他人,具有科学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而匿名信事件和幻灯片事件的安排,正是将藤野先生对“我”的尊重与当时其他日本人对“我”不尊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典型事例的安排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主旨,藤野先生在“我”当时的处境下,给予“我”关心,给予“我”尊重,就像是黑暗中的温暖,鼓舞着“我”向前行进,这也是藤野先生于“我”最大的意义。

从组合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的事件安排对应的是“我”对藤野先生情感的变化。初见时,鲁迅用调侃的语气描述这位老师“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此时的鲁迅对待这位老师没有特别的情感,因为没有建立任何情感的连接,藤野先生在鲁迅心里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医学老师。鲁迅当时的状态是孤独、愤懑的。相处后,藤野先生多次给予“我”关心,为“我”修改讲义,关心“我”解剖等,从文章中的“我还不太服气”“不太用功很任性”这些关键词句,可以看出当时的“我”虽然对藤野先生有感激之情,但并不强烈。因为藤野的关心和尊重,鲁迅当时的状态是感到稍许慰藉。熟识后,“我”经历了匿名信和幻灯片事件,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急剧升温,因为其他日本人对“我”的不尊重更加突显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更加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好是很难得的。也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我”决定弃医从文。此时,鲁迅的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他受到藤野先生的鼓舞,渴望在精神上拯救国民。离別后,鲁迅先生回忆起那段在仙台学医的经历,回忆起与藤野相处的事件,对他的情感直接迸发出来,并用“伟大”一词形容他,这说明鲁迅先生用现在的“我”审视过当年的“我”。通过这种审视,鲁迅提醒自己,藤野先生给予“我”的尊重和关心是毫无民族偏见的,也正是在藤野先生的影响下,“我”决定弃医从文。因此,在鲁迅感到前路艰难时,只要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便会重新有了勇气,继续将笔杆子作为武器,战斗到底。藤野先生就像是黑暗中的那束光,不仅带给他温暖,更为他指引方向,鞭策着他不忘初衷。藤野先生对“我”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我”怎么能不怀念藤野先生?

由上可见,通过对《藤野先生》这篇散文的情感意脉进行梳理,结合事件的组合与聚合,可以看出,所有典型事件的选取都是为了表现一个主旨,即“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表面上是叙事,实际上是作者的心路历程,由孤独、愤懑——感激——弃医从文——怀念。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解读了藤野先生对“我”独特的意义,也就更清楚“这一篇”的叙事与主题的关系,即事件的指向是主旨的集中表达。

[作者通联:佛山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