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鼐诗歌中的佛教思想探微

2021-10-16吴小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诗歌

吴小琳

摘要:作为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颇深。仕途之路的不顺, 加之友人的引导, 坚定了姚鼐的求佛之心。佛教思想反过来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尤其体现在佛禅山水诗和古文创作理念中。

关键词:姚鼐;诗歌;佛教思想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405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为鼎盛的时代。清政府采用“多元化统治”,通过宽松的宗教环境来统治民众,一时间儒释道三教合流。作为桐城文派的代表人物,姚鼐受到佛教思想影响颇深,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一、姚鼐的佛教思想

1、人生经历的影响

姚鼐生于桐城官宦书香之家,自小便有超然之志,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经历了五次礼部会试的名落孙山,直至姚鼐三十岁时,才最终进士取第,授庶吉士。

为官后的姚鼐逐渐感到官场的腐败、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困苦。在他充任湖南乡试副考官时,曾撰写《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五首》,认为科举取士的目的在于“继古道统,崇经术,奖德行,兴起教化,劝示儒林者至矣。”[1]130故而应选择具有仁爱之心、正直之德,能够真正经世致用、体察民情的人才。但正如姚鼐在《复汪孟慈书》中所言:“今世天下相率为汉学者,搜求琐屑,征引猥杂,无研寻义理之味,多矜高自满之气。”[1]295对于官场上的唯利是图、轻浮自傲、不顾民情的风气,姚鼐失望至极。最终,忠信质直的姚鼐决意弃官从文。

舍弃了奋斗良久的为官之路,姚鼐的心中自然苦闷。而迫于生计,姚鼐后半生一直在书院讲学,生活异常清苦。与好友马雨耕的书信中,姚鼐感慨:“八十老翁当坐受子孙奉养之时,而反寻钱以供子孙之用,能无为一笑乎?”[2]181精神的苦闷,生活的困苦,促使姚鼐转求佛学,并在佛教中获得心灵的平静与痛苦的解脱。

2、友人思想的影响

在姚鼐的众多友人中,王禹卿对他的学佛之路影响最大。姚鼐直言“客从茅山来,教我默自存。服气至万息,顾见天地根。多谢丈人意,求生固有门。”[1]476在王禹卿的影响下,姚鼐学会了诵经念佛、默然打坐、戒除荤腥,并且勉力修心,通过不断的内省,逐渐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同时,好友袁枚也颇好佛道,造诣颇高。姚鼐称赞 “钱塘袁才子及禹卿,皆内耽禅悦,事佛甚精。”[1]347

如果说好友帮助姚鼐开启了学佛之门,那么在学佛之路上,道士和尚才真正让姚鼐摆脱尘扰,最终修成佛法。姚鼐曾拜妙德和尚为师,多次与他研讨佛理。《酬释妙德》一诗中,姚鼐感慨“爱师秉直心,启予三昧门。”[1]503此外,宝光寺的皓清、四松庵的弥朗、慈济寺的憨幢等僧人都和姚鼐往来频繁,并对姚鼐的佛学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姚鼐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1、山水诗中的禅意

姚鼐弃官后寄情山水,和友人访遍名山古刹,并于其中参禅悟道。在欣赏自然山水的同时,姚鼐常将自己的禅心佛性融入其中,留下了一首首佛禅山水诗。

在这些诗歌中,姚鼐以佛家的视角看待自然山水,笔下的景象呈现出一幅幽然空明的意境。如《夜起岳阳楼见月》一诗,“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1]541深秋之夜,皎月当空,清风徐来,洞庭湖面一片静寂。诗人登楼赏月,心情畅快。全诗意境清幽,含蕴丰富,可谓登临岳阳、咏赞洞庭之佳作。

在姚鼐的诗歌中,以僧人禅师、庄严宝刹入题的诗歌数量众多。此类诗歌多为游记,意境清幽闲寂,其中多有禅语,充满禅意。如《惠照寺分韵得自字》《游摄山》《登报恩寺塔》等。《游摄山宿绿云庵》一诗中的“披云过石径,听涧到僧房”[1]585颇有王维的诗风,去留无意,率性自然。《鹫峰寺》将自然之景和佛道之论相融合,“寂寂青溪水,萧萧祇树园。江潮春入郭,海月夜当门。银杏风前活,金容世外尊。陈隋销落后,来听道人论。”[1]599

2、坐禅礼佛的禅悟

姚鼐晚年,尤喜静坐。无人共语、追求静寂的姚鼐常在书房默坐终日,并打趣说书房好似僧房一般。打坐时,姚鼐常自我反省、勉力修心,體味空与静的意趣。有时还会获得思想上的顿悟,正所谓“若夫超然自得,不从门入,此非言说可喻,存乎妙悟。”[2]35

在古文创作中,姚鼐也从坐禅中有所得,他认为写作古文颇似参禅,需要勤心求学,在精意读书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最终获得突如其来的自悟。但这种自悟并非朝夕可以实现,可以说和禅家的顿悟颇为相似。

三、结语

总之,不论是姚鼐的思想,还是诗歌创作,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思想使得姚鼐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极度的人生忧患中求得道德人格的建立,更让其在诗文创作中获得高洁雅韵的充盈之气,以平淡自然之文风,流芳千古。

参考文献

[1](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 惜抱轩诗文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 姚鼐著.卢坡,点校. 惜抱轩尺牍[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注:本文系[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SK2018A1004),姚鼐文学思想中的佛教因素研究。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TcszSK2017B03),佛教信仰观照下姚鼐晚年文学创作研究。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Tcsz2018JYS001)。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精品线下开放课程(TCSZ2019kfk03)。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示范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忍冬
我的诗歌
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评选启动
谁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七月诗歌
我是小诗人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90后”诗歌小辑
小小诗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