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创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1-10-16杨敏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杨敏

摘要:从研创学习进行课堂教学就是要围绕着研究、创新、创造这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小学数学正是一门需要学生理解、创造思维与能力的课程,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展露出的一些问题并研究了基于研创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希望能够带给小学数学老师一些思考。

关键词:研创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346

引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看重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容易掌握知识点或是学过后会很快忘记,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从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教学方式转变。而教师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从研创学习这一方面出发来更新教学观念从而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要充分融合学与创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也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发展等方面,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1]。研创学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探索知识,并感悟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开展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学习的阶段,而是在学习中融合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参与、创新能力。学生如果能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到边学边创,深入去体会数学这门学科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并理解数学方法,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为未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需要教师从研创学习的角度出发去进行授课,比如教学生如何去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时,不能仅仅是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套公式计算,而是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探索如何进行计算。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圆的相关知识,思考如何从一个圆变化成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又由哪些部分组成等,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地帮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与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最终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推到公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使学生可以学会类推的思想方法。

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展开创新设计,适时启动深度学习教程,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动,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自主探究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2]。而小学数学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互相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對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数学学习的体系无疑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独立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首先建立起小学数学各知识点的整体学习流程,这可以有效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仔细研究整个学习的脉络与体系,尽可能地将知识按照科学的编排方式来进行讲解,根据数学大纲来设计整体的教学流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个清晰的目标,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更多科学的、有趣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加强探索能力和实际解题能力,这样研创学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物体的周长相关知识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将课本上的一些定理或公理直接讲给学生听,而是利用以往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出本章节涉及到的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棍子,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长度的小棍子组合成三角形,然后进行观察分析并量出三根棍子的长度,带领学生用之前的加法进行计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以往的知识,更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此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旧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设计下一步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不仅如此,在后续的学习中也可以回过头来复习这一段知识,做到将整个课本的数学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学生在跟随教师树立学习体系的过程中就会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独立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和创造的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

“研创课堂”是学校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性表达、创意性展示[3]。研创学习重要的落脚点就是鼓励学生去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学生去开放性地学习数学,不能让课本上的内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思考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自己的开放性思维。比如在对小学生开始认识物体形状,思考物体形状的相关计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道具,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因为看到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学生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尽相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不同位置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讨论思考哪些位置看到的截面是一样的,看到相同截面的同学与物体的距离、角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的物体之间又是否会出现相同的界面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迅速理解抽象的数学理念,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具有创新性的探究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需要很强理解能力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转变教学思维,从以往地帮助学生学习解题方法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多角度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数学公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打好基础,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依靠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技巧等等做到举一反三,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始终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吴臻毅.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析[J].学周刊,2021(13):23-24.

[2]王艳.创新教学设计 促进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微[J].数学教学通讯,2021(13):77-78.

[3]周华.“研创课堂”背景下语文学习新样态的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21(10):52-5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