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教学有“策略”

2021-10-16丁维虎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系统性多样性有效性

丁维虎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编排的一项特色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略教学是有“策略”地凸显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应该如此”;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收获“还能如此”;突出策略的适切性,让学生收获“并非如此”;强化策略的系统性,让学生收获“原来如此”。

【关键词】策略教学 有效性 多样性 系统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编排的一项特色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当下许多策略教学常因标签化或片面化的设计,影响并制约了学生策略意识的形成。策略教学,不是简单解题方法的总结与应用,而是教师紧扣策略本质,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经历深度思考,不断感悟的过程。一定意义上说,策略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因此,策略教学也需要教师寻求“策略”,促进学生策略意识的形成和策略能力的提升。笔者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一列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凸显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应该如此”

策略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通过活动,将学生一些无意的、模糊的认识转化为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而这种能力,是隐藏在学生经验中的,只是有些学生有意识运用而有些无意识,或在运用能力上相对有高有低而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凸显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应该如此”,从而在内心深处实现对该策略的高度认同。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独立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后,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反思研究:一是解决这个问题你用了什么策略;二是你怎么想到使用这个策略。这样的引导可以有效避免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长和宽是11米”之后的“长是几,宽是几”的肤浅教学上。因为本节课的重点不是“11分成几和几”的一一列举,而是为什么要一一列举。因为,此题属于极值问题,要先列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结果,再在比较中得到“面积最大”的围法。上述问题直指一一列举策略的独特价值,即问题答案有多种或要从多种答案中找出最合理的答案时,就“应该”使用该策略解决问题。

二、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收获“还能如此”

策略教学要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主动选择策略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就会自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享、比较、提炼,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策略的多样性,从内心收获“还能如此”,体验策略异曲同工之妙,感悟殊途同归之美。只有有了这样的感悟,才能促进学生策略意识的提升。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一一列举”策略前,已经有了一些列举的经验。因此,在上述例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以往学习中,你在哪些地方也使用过这个策略?”这两个问题组织教学。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算式等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同一情境下列举方式的多样性。通过第二个问题,引发学生回忆,感受列举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样性和一致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用课件展示一组需要用“一一列举”策略来解决的问题:一是数的分成,用列表的方式;二是乘法口诀,用算式方式列举;三是数学卡片组数,用文字方式列举;四是循环赛场次,用画图的方式列举。通过上述教学,学生对列举的策略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有下位方法的支撑,也有相应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发出列举“还能如此”的感叹。

三、突出策略的适切性,让学生收获“并非如此”

策略教学必须要深刻,要从数学特有的属性出发,融方法与思想为一体;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策略意识和能力同步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一个新策略时,往往会想方设法,甚至会刻意放大某一策略的价值,把其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使用策略的热情和兴趣,尽早尽好地掌握策略。殊不知,此种做法,违背了策略教学的初衷,不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只有通过练习的对比、辨析,感受策略的“适切性”,收获“并非如此”,才能从更上位的观念审视策略,更全面理解策略。

在教学的练习环节,笔者出示以下两题:(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厘米?(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宽是4厘米,长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做完题后讨论:为什么后面一题不用列举策略?你认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列举的策略?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懂得,每个策略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每个策略有着各自施展的“舞台”,策略没有“谁好谁不好”的区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这样,学生对列举策略的认识才会更深入一步。

四、强化策略的系统性,让学生收获“原来如此”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所以,在策略教学中,要把握策略内涵,增强策略体验,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从模仿性的初步应用,到对比性的一般应用,再到系统性的综合应用。要让策略回归现实,通过引导,让学生系统化的思考突破现实情境的束缚,促进学生对策略认识不断深入,最终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从而使策略教学从技巧训练层面上升到思想感悟层面。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出示以下练习题: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多少环?设计此练习题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评价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策略的系统建构。通过此题,学生可以感悟到:遇到复杂情况时,可以先分类再列举;遇到答案不是唯一或求最合理的方案時,可以运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在列举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列举,如画图、列表等;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列举,都要有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时,列举策略可以和其他策略同时使用……

总之,策略教学是要有“策略”的。教师务必高度关注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围绕策略的有效性、多样性、适切性和系统性设计教学,强化学生对策略的感悟,让学生在策略的探究、应用中获得强烈、准确、深刻和丰富的感受,经历从“应该如此”到“还能如此”再到“并非如此”,最后到“原来如此”的感悟,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基础教育师生互动模式创新研究”(编号:D/2016/02/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系统性多样性有效性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