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沟通与班主任德育的有效融合
2021-10-16袁健
袁健
[摘 要] 班主任必须提高对心理沟通和德育的重视力度,有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培育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心理沟通与初中班主任德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落实心理沟通和德育的实践策略,旨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心理沟通;班主任;德育
一、心理沟通与德育的关系
(一)心理沟通与德育在实践中相互促进
在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之中,心理沟通与德育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首先,心理沟通指的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心灵对话,在这一对话过程中交换内心真实的想法,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相应建议,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障碍,有利于防止学生受到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的负面影响,是教师渗透德育、向学生传递德育内容的重要途径;其次,德育是指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精神的过程,有利于塑造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和认识问题,因而有利于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达到提高心理沟通效率的目的。
(二)心理沟通是初中班主任德育重要途径之一
在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过程中,其实际上与学生之间处于较为平等的关系,彼此聆听、平等对话,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关爱,因而有利于增进其对各项德育措施的认同和理解,推动其在班级生活中自觉遵循和落实德育的要求,从而有效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人格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开展心理沟通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疏导,能够同步渗透生活化的德育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而能够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德育的质量。
二、初中班主任实现心理沟通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方法思路
(一)重视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唯有当学生给予教师充足的信任、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时,教师才能够真正开展高效的心理沟通工作。为此,班主任必须在各项班级工作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学生处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着力营造民主的班级生活氛围,与此同时,保持耐心和细心,认真聆听来自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建议,真正在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做到友好相处,树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有效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真正愿意与自己进一步的交流與对话。与此同时,班主任需要提高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的关注程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支持与信任,在师生之间培养浓厚的感情,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化、平等化,为心理沟通与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着力在教育中应用情感艺术
在进行心理沟通和德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采取直白的说教式措施,否则将很难真正使学生理解和认同德育的内容,无法推动其根据德育实践的要求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加以调整和完善。教师需将情感艺术应用于心理沟通和德育过程中,重视“以情动人”,提高学生对自己的支持与信任程度。为此,教师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应更新班级管理理念,从单一的刚性管理理念,转变为刚性与柔性管理理念相结合,既要重视建立完善的班规和制度,以制度对学生的各项行为加以规范并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秩序,又要注意实事求是,避免生硬地套用制度条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关爱与呵护,进一步提高其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促使其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和心理沟通工作的开展;其次,在进行德育实践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重视应用具有真实性的事例深化学生对于思想道德和法治精神的认同,将抽象的德育内容进行直观生动的转化,有效缩短学生与这些内容之间的心理差距,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水平;再次,教师应重视渗透自身真实的情感,真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最后,班主任应高效应用激励手段,充分肯定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方面所表现出的进步,以此增强其自信心,推动其不断根据初中生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的要求对自身进行约束,进而帮助其实现针对性的提高和进步。
(三)创新心理沟通及德育方式
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重视突破传统德育模式的局限性,采取创新方式开展心理沟通和德育工作。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创新性方式:首先,针对初中生普遍容易遭遇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组织主题班会,调动学生围绕班会主题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在这一过程中高效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向其传递相应的心理知识和德育内容,以此提高其认同度,并推动其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应用相应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例如,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其可能由于未能形成正确的胜负观而陷入焦虑等负面情绪之中,这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期关于竞争的主题班会,调动学生在主题班会上发表自己关于“竞争”的看法,认真聆听其心声并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其针对性建议。其次,教师应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力度,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展开德育情境创设,将抽象的内容进行直观生动的转化,以具体的情境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调动,促使其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创设学生与长辈相处、与教师相处、与同学相处的真实情境,并在情境中展开关于文明礼仪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的教育,从而提高效果。最后,进入信息化时代,班主任应提高对于新兴网络媒体的重视力度,借助微信、QQ等网络社交媒体拓宽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范围,进一步增进关于学生生活和思想动态的了解程度,使得德育实践向学生的生活实现延伸与渗透,切实改善整体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群,组织线上班会和线上讨论,进一步提高交流效果。
(四)善于引入生活化的素材与内容
心理沟通与德育不能满足于理论层面,必须落实到生活和实践中、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否则就将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为此,教师应重视将生活化的素材与内容引入德育实践中,以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深化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培养其形成认识和看待问题的正确方法,帮助其掌握正确分析问题成因、找到解决措施的方法。为此,班主任应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的关注程度,通过认真观察,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沟通和德育工作,并设置相应主题班会和实践活动,应用真实的生活案例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重视落实好以身作则重要原则
作为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对象之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落实好以身作则的重要原则,重视不断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真正成为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模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的行為习惯加以调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需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自身所承担的重要职能,着力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中履行好自身责任,形成对于科任教师的有效调动,凝聚班级德育工作合力,进一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学习和生活氛围,推动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和谐化和民主化。此外,班主任应重视代入学生的视角与心理对其心理和行为进行理解,增进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认同,做到“将心比心”,进一步提高心理沟通与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信任与认同水平。
在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中,心理沟通与德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心理沟通既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又是开展德育的有效措施。为落实好心理沟通与德育,初中班主任应重视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着力在教育中应用情感艺术、创新心理沟通及德育方式、善于应用生活化的素材与内容并重视落实好以身作则的重要原则,从而高效开展心理沟通与德育工作,切实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并推动其走上全面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124-125.
[2]黄瑞君.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195.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