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对比策略 让绘本为美术教学增效

2021-10-16李胜凯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学美术

李胜凯

摘   要:绘本以其丰富的趣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为充分挖掘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技法价值、欣赏价值以及美育价值,以“老人与儿童”一课教学为例,运用对比教学策略,通过画面对比、形象对比、多版对比、“绘”“本”对比以及情感对比,让绘本为学校美术教学增效,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化發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本辅助;美术教学;对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5-0045-03

“绘本是一种以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以丰富的趣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受到小学生的普遍欢迎。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绘本创作的教学研究,以期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这在一部分学校以及校外机构中取得了成功。一些美术教师将优秀绘本作为学生接触的正式“艺术作品”,发掘其中技法层面、欣赏层面以及美育层面的教育价值,作为学校美术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对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尚不够成熟,教师运用绘本辅助美术教学常是偶发的、随性的,缺少系统思考与实践。

“比较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它是找出研究对象之间共同特征和相异特性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本文尝试从对比教学策略视角,以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老人与儿童”一课为例谈在学生美术学习进程中,适时与绘本画面、技法以及其间蕴含的情感进行对比,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必要的支架,帮助他们保持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以最大化发展。

一、画面对比,勾连生活情境,激活学生记忆

“老人与儿童”一课建议学生能够“画出或制作出老人和儿童在一起时的有趣情景”。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有趣场景时,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一起看电视、出去玩耍,或者买好吃的等有限的生活情境,他们难以把生活细节与美术课堂学习有效链接,难以为美术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图像支架。因此,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可画,或者说可以画什么成为横亘在学生与创作之间的一道鸿沟。然而,绘本最本质的特点是其强大的叙事功能,许多独立画面就是在讲述一个个故事,其中不乏一些讲述老人与儿童生活场景的优秀绘本。

本课教学伊始,教师先和学生一起欣赏日本漫画家板桥雅弘的作品《我去外婆家》,绘本中的“我”因父母外出,临时去外婆家住了一天。一天中“我”与外公外婆一起吃饭、游戏、洗澡、睡觉的画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当孩子将自身的经验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热情便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吗?他们和你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学生不仅回忆起像绘本中“我”一样的有趣场景,有些学生还将其中一些祖孙在一起的生活细节描绘的栩栩如生,这些均是学生后续美术创作的重要资源。

二、形象对比,学习表现方法,获取美术技能

二年级学生的美术学习还处于完全依赖教师阶段,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生活图片,他们也难以将这些生活情景生动地表现在笔下,因为从视觉表象到笔下的艺术形象,不仅需要学生美术思维的参与,也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美术技能作支撑,学生才能越过“如何画的好”这一道坎。

“优秀的童书插画家经受过严格的绘画技巧训练,并对插图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们的作品在线条的使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调配等方面,都包含着艺术方面的严肃考量”,绘本亦是如此。优秀绘本欣赏,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从绘本中学习美术表现的方式方法,获取美术技能。

《我去外婆家》由日本绘本画家西村敏雄绘制,画面中人物、场景的形象、色彩以及画面构图具有强烈的儿童趣味,与儿童创作心理较为接近,因此教学中笔者继续利用《我去外婆家》这一绘本开展教学。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看出画面中,谁是爸爸妈妈,谁是外公外婆,谁是‘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画面人物形象的赏读中了解不同年龄人物的表现方法,特别是老人与儿童的表现方法,接着让学生说说:“从动作、表情、背景、构图等方面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外公外婆对‘我的爱的?”学生在绘本图像的深度赏读中,对画面中不同场景表现方法,以及不同的构图形式有了模糊的认知,了解特写式可以表现亲昵的细节,全景式可以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等,通过绘本搭建的美术技能支架,为后面的美术创作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画一画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大部分学生均能较为轻松地完成小练笔。

三、多版对比,了解不同技法,丰富美术经验

教师发现《我去外婆家》中的画面在给予学生参考框架的同时,也禁锢了他们的创作思维,学生笔下的形象大多与绘本中的人物相象,缺少了自己的独特创造。绘本的创作形式有铅笔画、彩色铅笔画、蜡笔油画棒画、色粉笔画、水粉水彩画、丙烯画、水墨画、油画、版画、实物拼贴、混合媒介以及数码绘画等,创作风格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古典主义、美式漫画风格、民俗风格以及自然风格等,这些均是拓宽学生眼界的重要支架,也能满足学生多样审美需求。

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还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奶奶的红披风》《歌舞爷爷》《五岁老奶奶去钓鱼》《外婆和大公鸡》《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这些绘本的画面形象有的像儿童一样稚拙,有的是与孩子学习心理接近的卡通式表现,还有的较为写实,让学生了解虽然人物造型方法类似,但是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画面构图、不同的人物组合,画面风格和画面气氛也不一样了,教师还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岁的老奶奶》《爸爸,我要月亮》等实物拼贴、混合媒介创作的绘本作品。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绘本,学生了解到可以用不同工具、不同方法表现老人与儿童这一主题。这时学生受这些绘本的启发,他们也能灵活使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工具、材料完成第二次作业,既拓展了美术技能,也丰富了美术经验。

四、“画”“本”对比,发现成功不足,发展审辨思维

学生的美术作业,是他们经过辛勤付出以后的劳动成果,也是他们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其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小学二年级学生虽依然处于完全依赖教师的年龄阶段,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还缺乏成人一样的理性思维,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欣赏能力,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美术作业会有自己个性的审辨。在作业展评环节,当看到所有同学的作品展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能够模糊地感知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将这些感知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对于究竟好在哪里,如何改进却缺少直观感受和理性认知。

因此本课作业展评时,教师将典型绘本画面与学生作业展示在一起,让他们将自己的作业与绘本进行对比,找找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比绘本好,有哪些地方可以向绘本学习,既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也找到不足之处,并探究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作品的方案。如部分學生不能够利用遮挡表现画面的前后关系,只是将人物和物品并列安排在画面上,教师结合《我去外婆家》几幅表现室内外公外婆与“我”进行交流互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画家是如何表现前后位置关系的,如果你的画面也想表现出这样的前后关系,怎样修改?教师还可以出示多幅与学生表达内容相近,但画面组织方式不同的绘本,让学生进行对比,尝试进行艺术品评,并对自己的作品与绘本之间的差异进行评论、取舍,发展审辨思维。

五、情感对比,关照生活现象,升华价值目标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享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生活中对老人的主动关爱意识还很淡薄。“只有把审美作为一个与人生存与发展,与个体的生命活动直接相关联的范畴来理解,才可能真正揭示美育的应有之意,回归美育的本质。”当课堂临近尾声,教学也从技能技巧、艺术审美层面向人文素养、生活教育层面过渡。“好的绘本往往表达了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与追求,比如,真、善、美,理解、宽容、真诚、善良、分享、和平、爱国、忠诚、勇气、承诺、理想、信念、真理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被绘本画面吸引,同时也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被蕴含其间的真、善、美所感染。

本课尾声,教师让学生说说《我去外婆家》最后一页,当“我”回家时“外公外婆看上去有点儿失落”,为什么会失落呢?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多长时间去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次,每次离开的时候,他们是否也有点儿失落,如何让他们失落感小一些呢?让他们懂得,在享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爱同时,也明白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课后,教师还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电子绘本,让他们从不同视角更加全面地了解老人,如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知晓每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也尝试发现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不起的地方,明白他们不只是围着自己转的呵护者,他们在社会上也有自己独当一面的地方,让他们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到自豪与骄傲;读绘本《我依然爱你》,学生知道身边还有像患阿尔兹海默症一类疾病的老人,引导他们理解不同疾病老人的身心变化,尝试从心理上接受他们、理解他们,进而能够帮助与关爱他们……这样,课虽尽而意无穷,从绘本到生活,本课的情感目标得以升华,教学目标也全部达成。

从对比教学策略视角,例谈绘本助力美术学习的实践路径,以期通过画面对比、形象对比、多版对比,发展学生图像识读素养和美术表现素养,提升创意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绘”“本”对比中,发展审美判断素养,结合情感对比,引领学生获得文化理解素养的提升,促进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化发展,为学校美术教学增效。

【责任编辑 王   悦】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小学美术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