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鹘扇形冠造型艺术分析

2021-10-16董昱辰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供养人克里克高昌

董昱辰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洞窟壁画中有很多描画供养人及当时世俗生活的画面,是人们了解远古时代回鹘文明及其服饰的重要资料。在回鹘服饰中,他们的冠帽往往具有明显的服饰特征,衣冠服饰代表着一定的社会等级地位,从回鹘男子冠饰上可清晰地看出“区别贵贱”的阶级烙印。现可调研的出土壁画资料数量较为可观,但是基本没有与冠饰相关的出土实物可以进行研究[1-2]。文章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图像资料的解读上,通过图像对比,进一步解释扇形冠款式,以及为何种身份人物佩戴等问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考古发现,对回鹘扇形冠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研究。图像资料主要是壁画,回鹘西迁后在河西走廊和新疆建立政权时期,在两地洞窟壁画中留下了鲜明的回鹘人物形象,传递了大量的服饰信息[3]。这些洞窟中,部分洞窟营建年代明确,很多人物形象旁有可确定人物身份的榜题,由此可以得出此人物身份为回鹘供养人。

1 回鹘扇形冠遗存分析

如表1所示,现发现的共有11处洞窟里存留有27个头戴扇形冠的供养人形象,其中柏孜克里克石窟有5个石窟共8个头戴扇形冠的男性供养人形象,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有2个石窟共4个头戴扇形冠的男性供养人形象,榆林窟有1个石窟共1个头戴扇形冠的男性供养人形象,莫高窟有3个石窟共14个头戴扇形冠的男性供养人形象。以下分析其中几个绘有头戴扇形冠供养人具有代表性的石窟。

表1 回鹘扇形冠分布遗存调查表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6窟是回鹘王国最兴盛时在柏孜克里克大力扩建旧洞窟、修建新洞窟时期的作品。原位置于主室南壁,分上下两排共16身,为男性供养人。这两排供养人的头冠不同,后四身戴扇形冠,都留长发披于后背,有的还留两绺头发垂于前胸呈波浪形,如图1(a)、图1(b)所示。

续表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8窟主室前壁门左侧壁,经变画的下方绘有回鹘男子跪姿供养群像,画面有回鹘文榜题,为发愿人全家男性成员,第三身人物的高度和第一身相同,头戴扇形冠,头发和胡子为浅色,看起来像一位老人,双手合十于前胸,呈跪姿供养。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这组供养人画在誓愿图右下方,尺寸非常小,是两身呈跪姿的男性供养人,左侧人物带扇形冠,合十双手呈供养姿态。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38窟右侧站立一位带扇形冠,留两绺头发垂于两肩和后背的男供养人,穿着圆领紧袖绿色的长袍。

莫高窟第409窟开凿于隋代,洞窟在回鹘时期进行了整窟重绘,沙洲回鹘可汗礼佛图,可汗身后跟随八身男供养人像,都头戴扇形冠,用红带系在头部,如图1(c)所示。

榆林窟第39窟,两身男供养人,一身男供养人像面型丰润,头戴扇形冠,用红色绶带系于下颚,衣服上挂有蹀躞七事,身穿绿色四瓣花锦袍,腰束软、硬二带,身后跟一侍从,如图1(d)所示。这几个冠饰都是扇面无檐冠,柏孜克里克的冠饰为黑

图1 回鹘扇形冠线描图

2 高昌古城图画中扇形冠遗存分析

2.1 摩尼教绢画

在高昌古城摩尼教寺院遗址发掘出的一份摩尼教绢画,画面内容为两个菩萨,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下面为供养人。在莲花宝座下方绘有一个供养人形象,虽只残留胸部以上,但清晰可见的是他的头上戴有和同时期回鹘男性供养人廓形一样的扇形头冠,一只手放在胸口前虔诚信仰,如图2(a)所示,该人物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回鹘贵族参加摩尼教寺院的活动。从绢画中可以推测,该供养人为回鹘人。绢画中保留下来的供养人属于贵族或者官员。色呈扇面形状立于头顶中央,系带打结于颌下,而莫高窟第409窟和榆林窟第39窟的冠饰下口宽大,和柏孜克里克的扇形冠存在明显差异,应该是两种不同形制的扇形冠。在供养人群像中,戴扇形冠供养人和戴三叉冠、尖顶花瓣冠、桃形冠的供养人总是同时出现,绘画的人物形象大小也是一致的。通过以上对敦煌、新疆两地头戴扇形冠回鹘男供养人画像的分析可以判断,佩戴扇形冠者应为贵族或者武将。

图2 高昌古城图画中扇形冠线描图

2.2 吐鲁番出土摩尼与众弟子壁画残片

在高昌古城遗址K寺中厅西壁发现一幅罕见的摩尼教大型壁画,该画是唯一一件保留至今的残件,这件壁画曾覆盖了整个寺院的西墙,在画面最左残留一位老者人像的上半身,这一部分保存得相当完好,他身穿摩尼教大祭司法衣,头戴有高高的冠饰,不知是绘画时的失误还是透视有问题,很难准确推测出帽子两侧到底是封闭的还是敞口的,但可以看见侧面的形状为扇形。帽子的两侧有两条红色的带子,这两条红色的带子从冠饰底部经耳前下垂到下颌处系在一起,两条带子的终点都有穗子垂落在胸前。冠饰上有卷须的装饰图案,如图2(b)所示,而其他选民所戴的都是简单的无任何图案的白色形状如扇形的帽子,如图2(c)所示。

2.3 摩尼教画幡

在K遗址“藏书室”旁边的狭窄甬道里发现两个画幡,右侧的画幡下方中央站立一位僧人,面部和回鹘人五官特征十分相似,头戴侧面为扇形的立体冠饰,红色的帽带系在颌下,帽带双端都有穗子垂于胸前,如图2(d)所示。

2.4 摩尼教绘画残片

发现地点在高昌K遗址藏书室甬道,绘画残片上的女神身穿红色紧身衣,胸部以上的画面残缺了一块,两只手臂高高举起,所带头饰和回鹘扇形冠的形制十分相像,从残留的图上可以看到女神冠饰上有花纹或图案装饰,如图2(e)所示。

从现存的高昌古城遗址中出现的与回鹘扇形冠相似的冠饰来看,一方面是摩尼教传入回鹘后,宗教认同的结果和产物;另一方面,在摩尼教文化影响下,回鹘人穿戴具有摩尼教特色的服饰也是有可能的,回鹘人的扇形冠可能源于摩尼教教徒的衣冠服饰。

3 结束语

在对敦煌地区和新疆地区的回鹘服饰遗存进行整理发现,扇形冠大多是武将和贵族所戴。回鹘人曾信仰摩尼教,回鹘贵族可能因某种政治需要或经济原因,与摩尼教之间存在密切而又紧密的联系,从而仿效摩尼教的双面扇形冠。回鹘摩尼教通过僧侣直接传教或间接通过其语言文字影响对回鹘各个方面产生作用。摩尼教沿着丝绸之路广泛传播,并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与东西方文化进行广泛交流,它与回鹘冠饰的交流融合便生动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供养人克里克高昌
莫高窟第428窟供养人画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扶贫杂感
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出土隋五铢辨析
千佛崖805窟供养人造像的几点思考
玄奘行经伊吾考
北石窟寺北朝供养人服饰调查与研究
命悬一线
形象的历史
案上水仙(外二首)
克里克的“通用谢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