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

2021-10-16饶俊萌薛选登

南方农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支农洛阳市支配

饶俊萌,薛选登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党和政府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的发展,但是大量的财政投入并未取得较好的成效,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一直存在。如何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部分。

在以往的研究中,相关学者多是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多是偏宏观角度的研究,微观层面比如地方层面的研究较少。从每年国家财政支出分配的比例来看,一般中央占20%、地方占80%,因此地方财政支农有绝对的支配权[1-2],其对农民收入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河南省洛阳市2010—2019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和农村居民收入数据,研究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洛阳市财政支农政策提出政策建议。

1 洛阳市财政支农现状

1.1 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变动分析

为了对洛阳市财政支农现状有更深的了解,选取2001—2019年洛阳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支农数据(见表1)。从表1 可以看出,洛阳市政府财政支农数据整体在不断增加,但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3],将数据处理后得出可比价的财政支农支出和财政总支出,这样数据更具有可比性。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情况,将表1数据转化为图的形式(见图1、图2)。

表1 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统计

图1 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走势

图2 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环比增长率比重走势图

从图1 可以明显看出,2014 年是洛阳市财政支农占比趋势变化的分界点,2010—2014 年之前其比重呈上升趋势,比重最高时达12.05%,2015年以后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15 年的12.01%跌至2019 年的8.17%。这说明,2014年之前洛阳市政府重视财政支农,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比重,但是2014年以后,洛阳市政府每年财政支农支出的数额在不断增加,但其支出比重开始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图3中自2014—2017年洛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

图3 2013—2019年洛阳市PCIR与河南省PCIR对比图

从图2 中可以看到,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环比增长率与财政总支出环比增长率趋势整体是同方向波动的,其中自2015年以后支农支出环比增长率一直都是负增长,2015—2017 年财政总支出环比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在2017 年之前,二者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16年开始出现负环比增长,2017年二者比率都降至最低,分别约为-12%、6%。虽然2018 年环比增长率显著提高,但是2019 年又出现迅速下降的趋势。因此,从整体来说,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环比增长率与财政总支出环比增长率整体呈下降的趋势。

1.2 洛阳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分析

为了对近年来洛阳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情况有进一步了解,本文从2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洛阳市与河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河南统计年鉴》中2013—2019年河南省与洛阳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记为河南省PCIR与洛阳市PCIR)的相关数据,以2013 年为基期将相关数据转化成可比价的数据,绘制图3如下。2)对洛阳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河南统计年鉴》中2010—2019 年洛阳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记为城市PCIR 与农村PCIR)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转化为以2010年为基期的可比价的数据,绘制图4、图5如下。

图4 2010—2019年洛阳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图5 2010—2019年城乡收入比变动轨迹图

1.2.1 洛阳市与河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对比分析

从图3 中可以看出,洛阳市PCIR 与河南省PCIR的走势图大致相同,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又快速上升的趋势;洛阳市PCIR 水平整体低于河南省PCIR水平,但是自2018 年以后二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2019 年增加至6 293 元,这说明洛阳市PCIR 水平在不断提高,并不断缩小与河南省PCIR水平。

1.2.2 洛阳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对比分析

从图4、图5 中可以看出,2010—2019 年洛阳市城乡PCIR 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城市PCIR 明显高于农村PCIR,洛阳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 年间增长近1.32倍,同期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0年间增长近1.21 倍,且城市PCIR 与农村PCIR 之比一直维持在2.5倍以上的水平,从图5 中看出,洛阳市城乡收入比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13 之前城乡收入比变动较小,在2014 年出现最大降幅,由2013 年的2.87 倍下降到2014 年的2.64 倍,之后在2.64~2.66 倍的区间内波动。通过分析可以得出,2010—2019 年洛阳市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在不断缩小,2014 年洛阳市城乡收入比降至10 年间最低点说明2013 年之前的政府制定的提升城乡居民可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效果显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之后,洛阳市城乡收入比变动幅度不大,城乡收入之间依旧存在约2.6倍的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依旧很大,说明政府的财政对农村方面的资金支出并没有有效使用,财政支农的效果并不显著。

2 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前文分析让我们对洛阳市财政支农情况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研究财政支农总额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选取《河南统计年鉴》2011—2019 年相关数据,根据洛阳市财政支农金额(Y/元)与洛阳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万元)所做出的的散点图可知,洛阳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Y)与洛阳市财政支农金额(X)大体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如下计量模型:lnYt=β0+β1lnX1t+ut

2.2 实证结果

通过运用Eview6.0 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得出参数估计如下:

表2 回归结果

2.3 模型检验

从参数估计的结果来看,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加1.143 029%,这说明政府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将会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增加财政投入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这与理论的假定也是相符的。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可决系数为0.832 354,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811 398,说明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程度达到81.14%,自变量财政支农支出对因变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很大程度上进行了解释。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t值分别为7.014 484、6.302 349,拒绝原假设,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显著影响[4]。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对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的数额近十年都在不断增加,环比增速呈上升趋势,但是环比增速波动较大,中间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速,财政支农支出占比自2014年以后一直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建议政府要重视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农规模。

另外,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Eviews 6.0 软件来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得出洛阳市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加1.143 029%,这说明增加财政支农支出会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促进作用,财政支农是有意义的,但是增收效益并不明显,政府有关部门除了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还需要提高洛阳市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农业技术和教育科研的投入;加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对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效果。

猜你喜欢

支农洛阳市支配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引吭高歌
惊天之举
花开富贵
河南省财政支农问题研究
农业农村部将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跟踪导练(四)4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