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1-10-16王丽冰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能量创伤性胫骨

王丽冰

(安阳市人民医院 创伤骨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胫骨创伤性骨折情况往往较为复杂,且胫骨近端关节面易出现损伤,导致关节面不协调,加之关节软骨摩擦,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临床治疗胫骨创伤性骨折需以恢复解剖关系、预防膝关节外翻为目的[2]。但有研究[3]表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8.60±2.16)岁;骨折损伤方式:高能量21例,低能量31例。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胫骨创伤性骨折相关诊断标准[4];②经X线、CT等检查明确诊断;③采用内固定术治疗且手术顺利;④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陈旧伤骨折;②合并代谢性骨病、免疫系统损伤;③骨折前伴有创伤性关节炎;④开放性骨折并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1.3方法①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关节活动训练。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创伤性关节炎判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年版)》[5]中的相关标准:受累关节出现酸痛,运动出现僵硬感(晨僵≤30 min),活动后可转好,但劳累后症状加重;活动时可出现粗糙摩擦感,可出现关节交锁或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关节面僵化,关节边缘有程度不等的骨刺形成;关节液检查黏稠、清亮,白细胞计数(WBC)<2 000个/mL。②基线资料。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损伤方式(高能量、低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基于X片参照《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4]进行Schatzker分型:Ⅰ型(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压缩骨折)、Ⅲ型(单纯外侧平台中央压缩骨折)、Ⅳ型(内侧平台骨折)、Ⅴ型(双髁骨折)、Ⅵ型(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骨质量(骨质疏松、正常)、半月板损伤(有、无)、侧副附带损伤(有、无)、术后锻炼(不依从、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52例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有20例(38.46%)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2.2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不受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半月板损伤、侧副附带损伤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骨折损伤方式、骨折类型、骨质量、术后锻炼的影响(P<0.05)。见表1。

表1 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单因素分析[±s,n(%)]

表1 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单因素分析[±s,n(%)]

因素 发生创伤性关节炎(n=20)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n=32)t/χ2 P年龄(岁)48.63±2.18 48.58±2.14 0.081 0.936受伤至手术时间(d)4.25±1.63 4.29±1.58 0.088 0.930性别 男 11(55.00)19(59.38)0.097 0.756女 9(45.00)13(40.63)骨折损伤方式 高能量 13(65.00)8(25.00)8.179 0.004低能量 7(35.00)24(75.00)骨折类型 Ⅳ~Ⅵ型10(50.00)6(18.75)5.642 0.018Ⅰ~Ⅲ型10(50.00)26(81.25)骨质量 骨质疏松12(60.00)9(28.13)5.194 0.023正常 8(40.00)23(71.88)半月板损伤 有 5(25.00)6(18.75)0.288 0.591无 15(75.00)26(81.25)侧副附带损伤 有 4(20.00)5(15.63)0.165 0.685无 16(80.00)27(84.38)术后锻炼 不依从 8(40.00)2(6.25)9.026 0.003依从 12(60.00)30(93.7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为因变量,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为可能的影响因素纳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Ⅳ~Ⅵ型骨折、骨质疏松、术后锻炼不依从是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胫骨创伤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关节内骨折,可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可损伤半月板、关节韧带等。目前,胫骨创伤性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可恢复其关节软骨的平整,纠正外翻畸形,进而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6]。但若未恢复其解剖关系,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较高。创伤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无力、活动障碍,需再次行手术治疗[7]。因此,胫骨创伤性骨折术后早期评估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中,52例患者随访6个月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38.46%,可见胫骨创伤性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需及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经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能量损伤、Ⅳ~Ⅵ型骨折、骨质疏松、术后锻炼不依从均是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高能量损伤的胫骨创伤性骨折多并发移位,且以粉碎性骨折为主,甚至出现血管损伤,易引发较多并发症;关节面解剖复位难度较大,若关节复位不平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风险较高[8]。②Ⅳ~Ⅵ型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造成,骨折累及内侧平台,塌陷、移位明显,内固定治疗时发生移位、不稳定的可能性较高,膝关节协调性下降,术后可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因而术后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③合并骨质疏松的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骨质会出现流失,关节面易发生塌陷,解剖面复位难度大[9]。此外,骨质量流失会导致患者进行内固定时复位失败。④术后功能锻炼是促进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关节面恢复的重要方法,通过主动、被动锻炼可有效避免关节出现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面僵直,进而改善其膝关节功能[10]。胫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2~3 d可尽早进行活动锻炼,避免关节出现粘连,影响内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高能量损伤、Ⅳ~Ⅵ型骨折、骨质疏松、术后锻炼不依从可能导致胫骨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

猜你喜欢

高能量创伤性胫骨
托卡马克中磁流体不稳定性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
高能量早餐有益心脏健康
含变号位势的ρ-Kirchhoff型方程组无穷多个高能量解的存在性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技术发展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