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积极分子发展与培养路径研究
2021-10-16孙皎皎
潘 岩,孙皎皎
(1. 沈阳药科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2. 沈阳药科大学 团委,辽宁 沈阳 110016)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6月,党中央下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把吸收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1]。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吸收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党的队伍,不仅能够彰显百年大党的强大生机与活力、展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蓬勃气象,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落实从严治党方针和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本文结合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特点,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工作要求,重点围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总要求之“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经过认真、深入的理论剖析和实践探讨,提出了一套标准化、透明化、民主化、动态管理的系统化积极分子发展与培养方案,加强政治把关、注重动态管理、强化作用发挥,将从严要求落实到全过程各环节,引领先进、优秀的大学生们坚定不移爱党信党跟党走、汇聚在光荣的党旗之下。
1 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循序渐进,层层把关,透明民主,多重筛选
1.1 注重入党启蒙教育
二级学院党委须面对全院学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全面准确的传递入党意义等重要思想,倡议有意向加入党组织的同学主动进行自主学习,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意愿入党并符合年龄条件的同学可主动向所在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1.2 加强团组织推优
党支部收到申请书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派专人同申请人谈话,了解其基本情况及入党动机。申请人须在所属党小组进行不少于六个月的考察,考察期内由党小组组长承担考察责任与培养工作,申请人应当积极参与党小组及党支部的相关活动。考察期满后申请人须在所属团支部进行述职报告,经团组织推优程序后,名单报党支部。党支部指定党小组组长与被推选对象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该同学的入党动机、在校情况、基本信息及考察期表现等,经党小组讨论筛选后向党支部进行推优。
1.3 规范述职答辩
推优人员将作为候选对象参加由党支部组织,党支部委员会、正式党员与候选对象参与的述职答辩会,经本人述职、提问考核、讨论选拔、报二级学院党委审查及公示无异议后,即可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1.4 严格选拔条件
有以下任一情况之一的在本学期内不能被确定为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素质差,有明显不良言论和行为;群众基础不好,负面反映较强或有不良影响;学习成绩不好,综合测评排名前三分之一之外或考试考查课程有不及格现象;态度不端正,无故旷课或迟到3次以上(含3次),党支部活动无故缺席一次或请假两次以上(含2次)。
对落选的学生,党支部派专人与之谈话,明确指出其差距或不足,待条件成熟后,可以继续参加下一次积极分子选拔。
2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要求,全面培养,综合发展,个别吸收
2.1 制定培养计划
申请人被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应采取指定专人培养、制定培养计划、组织定期汇报和适时调整计划等方式开展培养工作。
党支部应及时选派2名对积极分子比较了解、思想觉悟较高、具有党务工作经验的正式党员做其培养联系人,负责指导积极分子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帮助其提高政治修养觉悟,应通过深入交流与密切接触加深对积极分子的了解,重点了解其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家庭情况等,并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经过不少于3个月的考察与培养,培养人可以根据积极分子的实际进步情况,及时向党小组、党支部委员会汇报情况,通过讨论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将党支部内的所有积极分子分为一般培养、重点培养以及近期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应在近一年后),区别情况进行培养[2]。
2.2 进行思想汇报
每学期,入党积极分子应与党支部书记进行不少于2次的一对一口头思想汇报(每学期期初、期末),每个月应上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其目的是使党组织更全面的了解积极分子的成熟程度。同时,党组织应结合日常考察情况与积极分子汇报内容给予教育和指导,党支部书记在谈心谈话中应结合发展党员标准对其提出明确的意见或建议,培养人应结合日常表现对其提出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端正其入党动机、增强其组织观念、提升其党性修养,帮助其向发展党员的标准不断进步。
2.3 培养组织意识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员强化信仰、净化思想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积极分子队伍、管好积极分子的重要抓手。党支部在发展、培养积极分子的过程中要扭住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这个重点,不断强化积极分子的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要直奔积极分子思想去,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要有“辣味”、见党性,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
党小组要定期举行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开展积极分子的民主评议,组内成员(包括积极分子)依次进行自我批评,再由其他成员对其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积极分子实现自我整改和提升。会后由积极分子本人与培养联系人共同填写“民主评议积极分子登记表”(见表1),并将表内内容作为下一阶段该积极分子的考察项目。
Table 1 Registration form of democratic appraisal activists表 1 民主评议积极分子登记表
2.4 开展定期学习
理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的课程化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组织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增强积极分子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提升政治修养。集中学习结束后三天内应上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其活动发言情况和参与学习情况将计入考核表作为考核凭据。
2.5 锻炼工作能力
培养方案的重点之一是“发挥作用”,即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带头意识,鼓励其深入参与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自觉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党支部开放性党日活动或志愿服务等类型的工作中担任策划组织工作。例如,结合党支部工作计划或学习计划,以党小组为单位提出策划方案,由其余党小组成员根据该策划的政治性、新颖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民主选取,“竞标”成功的方案将由相应党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进行承办。
在前期策划、中期汇报、后期组织实施项目方案的过程中,积极分子们需要与学生党员们以项目组的形式共同配合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党支部同时可以根据某个或某些积极分子的成长需求结合其培养方案进行分组或指派。具体的党务工作实践能够帮助积极分子们增进沟通交流、增强党员意识、锻炼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2.6 严格开展考核
考核工作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也是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的关键所在。党支部每学期应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并如实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见表2),每次填写考察意见时,应结合个人、群众和培养人的意见进行量化考核,填写内容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又要有缺点;对考察不合格者,应及时指出其存在问题,培养联系人要指导制定整改措施,并给予半年改进考察期。
对积极分子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在培养期间违反校规校纪、受通报批评以上者,考察不合格且改进考察期内仍不整改或整改不达标者,群众负面反映强烈者,经党支部讨论决定,视情节轻重给予党支部内部警告或直接取消入党积极分子资格的处理。
党支部每个考察期对积极分子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考察情况制定新一学期的培养方案,需形成报告上报学院党委。
Table 2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form for activists joining the party表 2 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质考核表
2.7 参加党内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考察,结合培养联系人、党小组及群众意见,选取一定数量、比较成熟的积极分子参加一些党支部活动,如发展党员支部大会、党课、党日活动等,通过参与讨论等具体活动展示,进一步对其进行教育与考察,帮助其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党性修养。
2.8 确定发展对象
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积极分子可根据历次考评成绩向培养联系人及党小组提出“确定发展对象”的申请,培养联系人与党小组必须对照党员条件以及群众反映对其进行审核。符合发展标准的积极分子须经所属团支部召开团员大会进行述职评议并完成团总支推优程序,经二级学院团委审批后报校团委备案,并向其所属党支部推荐。党支部委员会要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及相关群众的意见,结合量化考核结果,讨论确定拟发展对象名单,面向全校公示,无异议后由党支部委员会上报二级学院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
3 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选取沈阳药科大学某二级学院的某学生党支部实施此“系统化积极分子发展与培养方案”一年,运行2个周期,并进行了新积极分子选拔制度实施满意度及教育培养对党员的成长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网上问卷填写调查的方式,针对参与此模式实施覆盖的学生群体发放问卷,共回收了124份调查问卷,其中群众问卷76份,积极分子问卷34份,党员问卷14份。另调查该党支部党员及预备党员共30人,有效问卷28份。题目类型涵盖单选、多选、排序、矩阵量表、开放类。
3.1 新积极分子选拔制度实施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
3.1.1 群众问卷部分
①积极分子选拔参与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群众中有近50%的学生表示有过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其中有8.11%的学生不仅写过入党申请书,而且参与过积极分子的选拔。可见,有相当多的学生有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觉悟,但也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坚定的信念从而选择了中途放弃。拥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入党首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争取入党的人必须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拥有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的高尚品格,必须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些中途放弃的学生或许是觉得选拔制度太为严格或是制度过于繁琐,但这也恰恰是他们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体现。
②学生群众对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的了解与满意情况
在这些被调查的学生群众当中,有近90%的学生表示对支部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了解,其中有12.16%的学生表示对新制度非常了解。接近90%的同学对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表示满意,10.81%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同时接近90%的学生认为该项制度对积极分子的考察综合性较高,考察较全面。
③学生群众对通过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选出的积极分子的满意度情况
调查显示,仅有4.05%的学生认为积极分子的人选并不符合他心中的积极分子的形象。其余95.95%的学生认为新制度下产生的积极分子符合他们的要求,其中27.03%的学生认为高度符合。
3.1.2 积极分子问卷部分
①对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的作用认知
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可以深入考察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保证了为党组织输送的新鲜血液的质量。超过50%的学生认为通过积极分子的选拔过程可以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中与党组织负责人谈话、班级内部述职、答辩环节、自主学习汇报等环节对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主要作用。
66.67%的参与调查的积极分子都赞同该项制度保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而大家最为认同的是该项制度可以体现党组织的规范性。该积极分子选拔制度的规范化不仅体现了党支部党建工作日趋成熟,同时也是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要求深入开展工作的具体体现。
②该积极分子选拔制度的优点
填写问卷的积极分子中有83.33%的学生认为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体现了较高的民主性,有60%的学生认为量化了选拔的标准,可以提高判断上的准确性,有40%的学生认为该制度的严格程度和对积极分子选拔的重视程度有明显提升。
3.1.3 党员问卷部分
①从党员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
在调查该制度对选拔积极分子的直接作用中,高达92%的参与调查的学生党员认为新的制度增强了积极分子对党组织的先进性与规范性的认识。在先进性上主要体现在对选拔对象综合能力的高要求。有64%的学生党员认为通过对积极分子的严格考察,保持了学生党支部的纯洁性。
②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对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作用
在对党员的调查中显示,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使大家对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人民监督作用和提升党员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高达92.86%的学生党员认为该项制度对提升党员质量有着积极作用。他们认为,这一作用体现在自觉学习并递交申请书、与党组织成员谈话、班级内部述职报告、党小组长了解推选对象、面向支部进行自主学习的汇报、答辩环节、学生党支部成员民主表决等环节中。在这之中有57.14%的学生党员认为答辩环节对控制党员的数量与质量均起到了关键作用。
3.2 党支部建设情况
自在该党支部实行新的积极分子选拔制度以来,经过严格的执行及动态的管理,不仅加强了队伍建设,在党支部建设中也取得了明显实效,该试行党支部组织实施的共产党员工程、创新党日项目多次获得校级以上表彰,获评“校先进党支部”2次、“沈阳教科系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辽宁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20年验收通过。
4 研究思考
2014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总要求的提出,对新时期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探索全面发展和培养积极分子新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设计实施的这套系统化积极分子发展与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推优、考核、评议等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标准模糊、程序不严、透明度不够、群众评价不高等问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果,另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较为系统,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可以为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带来全面的、持久的帮助。通过方案实施满意度及教育培养对党员的成长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实施效果方面,无论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众,还是亲身经历过制度改革的积极分子,又或者是配合组织实施的学生党员,都有较高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此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和党性观念,完善和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总要求。能够提高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知识水平、服务群众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优化组织设置、完善组织制度,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中打造优秀的积极分子队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立场最坚定、素质优良、深受群众认可的新鲜血液,真正地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