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英汉笔译教学改革研究

2021-10-16朱倩茹胡仲彬都洁钱龙李洋

现代英语 2021年8期
关键词:笔译英汉互联网+

朱倩茹 胡仲彬 都洁 钱龙 李洋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1)

一、引言

无论从历史沿革出发还是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翻译活动。自19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英汉笔译的题材类型、作品数量等都颇具规模。近年来,我国在经贸、政治、文旅等方面持续飞速发展,世界影响力稳步提升。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下,我国在高精尖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输出呈蓬勃发展之势,高质量笔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要强化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输出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为了让世界读懂中国,向世界传达中国之声,英汉笔译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环节。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制定“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毛敏认为将“互联网+”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为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推动了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模式改革。因此,为了改善目前英汉笔译的教学困境,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英汉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改革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二、英汉笔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缺乏多元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的传授,笔译中,学生时常因为对生活常识、典故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而发生误译,甚至望文生义。

(二)教材内容空泛

教材内容不够与时俱进,主题和素材单一,很少涉及商务、广告、金融、旅游、新闻和科技等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翻译训练通常是若干句子的汉英互译,其形式和内容都缺乏新意,难以从文化、语篇等宏观角度培养大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课程成绩评价方式不够客观

无法全面体现学生对诸如文学类、文化类、科技类等各种题材文章的翻译能力和具体掌握情况。因此,对现行的英汉笔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三、英汉笔译教学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创新。在英汉笔译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学者就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教学问题和翻译教学的方法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建议(陆国飞和郑大福,2003)。另一些学者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借助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定位,结合翻译教学的特点,尝试将以教师为中心,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对多的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邓小文和王立弟,2010)。学者吕佐娜探索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中,一些学者(鲁伟和闵璇,2008;胡燕娜,2019)结合市场对英汉笔译人才的要求,对英汉笔译和英汉翻译本科课程进行探究,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一些学者(蒋翠,2018;莫红利,2017;谷峰,2020)从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视角出发,针对高校英汉笔译课程中的不足,提出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提升翻译技能方面有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在英汉笔译课程中,策略训练研究还很欠缺,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

四、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师主导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慕课;学生自主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创建翻译资源库

一方面,教师主导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如名华在线、云班课等)建立在线课程,共享微课视频,为“互联网+教育”准备适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开展各种在线互动、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翻转课堂。另一方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通过互联网平台(如BBC,VOA,TED TALK等)进行数据挖掘,根据教师发布的翻译任务提前准备翻译资料和素材;然后自主整理材料,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建立丰富的在线预习与学习的翻译资源库,以提高教学题材的时效性、广泛性和多样性,让翻译学习变得个性化、立体化和碎片化。

(二)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辅以第三实践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线上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依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根据实际需求自由安排预习、学习、练习和复习,自主决定学习次数与学习量等(毛敏,2020),以提升翻译训练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创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自主建立的网络互动平台能有效地辅助线下教学,学生通过提前学习慕课、共享学习资源库,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能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促进知识技能全面发展。此外,互联网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访问轨迹、统计互动情况、在线学时、测试成绩、反馈意见等,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后台监控,统计数据,能更好地跟踪学习进程,了解学情,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其次,线下课堂教学以讨论、小组间互评、成果展示、教师答疑、辅以网络平台在线互动等方式进行,学生反馈课前在线预习与练习的不足,教师给予纠正、指导和点评,对在线慕课的学习和练习进行深度检验与补充,同时结合学生不足进行必要的翻译策略训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再次,以教师为牵引,创建翻译中心,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第三课堂活动(如翻译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等),搭建学生实战训练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英语输出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该课程以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方式为指导,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动态有效地监测其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形成性评价模式

五、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指引学生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创建翻译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使翻译素材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成为翻译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翻译知识、策略和技巧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探索特色的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方式,建设多元评价体系

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够根据网络平台的统计数据实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还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随堂测评,并记录在数据库中进行跟踪评测和对比分析,形成多元化的、立体的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有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翻译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在新鲜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找到合适的立足点,借助各种新颖的教学软件和手段,提升教学能力和翻译水平,与“互联网+”时代接轨,保证知识储备库的新鲜性与时效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翻译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有助于实际教学,又能为科研积累素材,实现英语教学与科研双赢,提升总体师资水平。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英汉笔译教学改革,从课前在线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创新、第三课堂活动开展以及课程考核机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讨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混合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对于教而言,能指导翻译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将科研成果研以致用;对于学而言,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英汉笔译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其今后的工作效率和职业提升的机会。

猜你喜欢

笔译英汉互联网+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AnalysisofSymbolismintheAndTheMountainsEchoed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