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温病条辨?上焦篇》探析温疫的用药规律特点

2021-10-16叶梦怡马娟王佳玉李文海李卫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12期

叶梦怡 马娟 王佳玉 李文海 李卫强

【摘 要】

目的: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一书分析温疫用药中温热类方药和湿热类方药的规律特点。方法:以《温病条辨·上焦篇》为着手点,结合“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剖析温疫与肺的关系,并利用频数统计法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温病条辨·上焦篇》选用药物质地清轻宣透、气味轻薄,选用药物用量较轻,煎药时间宜短。结论:《温病条辨·上焦篇》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

【关键词】 《温病条辨·上焦篇》;温疫;肺

【中图分类号】R25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24-0006-03

Explor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tion Rule Based on the Wenbing TiaoBian·upper-jiao part

YE Mengyi1,2 MA Juan1 WANG Jiayu1 LI Wenhai1 LI Weiqiang1*

1.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inchuan 750004,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Hui Medicine Moderniz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 75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ular characteristics of warm and damp-heat prescriptions in plague medication based on Wu Jutong's book WenBing Tiao Bian ·upper-jiao.Methods Taking Wenbing Tiao Bian ·upper-jiao as the starting point,combined with “warming evil to suffer first,invading the lung”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stilence and lung,and the frequency statistics method is used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Results The Wenbing Tiao Bian ·upper-jiao selects drugs with light texture,clear and transparent odor,light dosage of drugs,and short decoction time. Conclusion The WenBing Tiao Bian ·upper-jiao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Treat the upper energizer like a feather”.

Key words:Wenbing TiaoBian·upperjiao Part;Pestilence;Lung

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热论》的基础上,依据《黄帝内经》中有关三焦部位的论述,结合自己治疗温病的实际经验和用药规律,初次提出了上、中、下三焦病候治疗的基本原则。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主要病位为肺脏,归属上焦,病机为外感疫毒袭肺,导致肺的气机升降失调。而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吴鞠通根据上焦心肺的功能及生理特点和肺在脏腑中所处的位置,提出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理论,作为治疗上焦温病处方用药的总原则。

1 温疫与肺的关系

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二条:“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1]。肺主呼吸之气,开窍于鼻,通过自身的升降出入和自然界清氣密切相关,是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正如《黄帝内经》中提到“诸气者皆属于肺”且“肺气通于鼻”,温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脏[2]。吴又可认为,温疫侵袭人体的原因为无形之“戾气”,从口鼻侵入人体而致病,并且肺为清虚之体,居于五脏六腑之首位,外合皮毛,加之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因此外感六淫之邪易通过口鼻、皮毛而侵袭人体,首先犯肺导致肺卫宣降失常。此外,太阴肺脏主行水,为阴脏,而温热之邪为阳邪,阳邪盛则伤人之阴,故温热之邪易从口鼻而入,袭手太阴肺经,即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2 《温病条辨·上焦篇》遣方用药规律

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共58条原文,46首方剂(其中寒湿类方剂1首,本文不纳入),包括11个病名,即风温、温热、瘟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湿温、寒湿、温疟、秋燥。这里将其分为温热与湿热两类,其一为纯热不兼湿之温热病,即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温疟、冬温、秋燥;其二为温病夹湿之湿热病,即包含暑温、湿温、伏暑[3]。

本文采用统计学频数统计法对《温病条辨·上焦篇》中涉及的方剂及药物进行分析,药物统计时包括条文加减方中的药物和方剂重复使用的药物频数,其中药物功能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等均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统一校对[4]。

2.1 《温病条辨·上焦篇》方剂、药味使用频次统计 由表1可知,治疗温热类温病的方剂有26首,涉及用药96味;治疗湿热类温病19首,涉及用药81味。

2.2 《温病条辨·上焦篇》药物功能、性味、归经频次统计 由表2可知,《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主要以清热药为主,总计使用240次,其中温热类温病占63.3%,湿热类温病占36.7%;其次为解表药,总计使用59次,其中温热类温病占64.4%,湿热类温病占35.6%;补气药总计使用58次,其中温热类温病占48.3%,湿热类温病占51.7%;化痰药总计使用39次,其中温热类温病占59.0%,湿热类温病占41.0%;相对而言,利湿药、滋阴药、平肝熄风药、补血药使用频次较少,分别为34次、26次、22次、4次。

由表3可知,治疗温热类温病药物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五位药分别是甘草17次,犀角17次,玄参16次,连翘13次,麦冬13次。其中玄参、麦冬性味甘寒,犀角、连翘苦寒,甘草甘平;甘草、玄参、麦冬三味药都能入肺、胃经,连翘入肺、小肠经,犀角入心、肝经;甘草、犀角、连翘、玄参四味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麦冬能够生津润肺,养阴清心。

由表4可知,治疗湿热类温病药物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五位药分别是甘草13次,银花12次,竹叶10次,石膏9次,连翘8次。银花、竹叶甘寒,甘草甘平,石膏甘辛,连翘苦寒;五位高频药都入肺经,其中甘草、银花、竹叶、连翘四味药还皆入心经,石膏入胃经;银花、竹叶、石膏、连翘四味均为清热药,有清热之功效,甘草为补气药,既能补脾益气,又能清热解毒。

3 温疫治疗用药特点

通过对《温病条辨·上焦篇》用药规律的统计学分析,由于上焦温病顾及上焦位置最高的特点,因此需结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则,选用如羽毛般轻清上浮的药物,且牢牢把握“非轻不举”的原则。

3.1 药物质地 《温病条辨·上焦篇》选用药物质地清轻宣透、气味轻薄。结合表3、表4综合分析后发现,甘草甘平、连翘苦微寒、银花甘寒、竹叶甘淡寒、石膏甘辛大寒、玄参甘苦咸,这些药物性味皆甘、寒、辛,且均为清热药,质地清扬上浮而入肺经。此次新冠肺炎中医治疗中的核心方剂银翘散中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皆性凉而质轻,轻清宣透。其中,牛蒡子辛平,清热疏风利咽;桔梗辛苦,功能宣肺祛痰止咳,配甘草有清热利咽止痛的功效;鲜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全方所用药物都为气薄清轻之品,而肺气向上向外宣发,故用药应当清扬如羽毛般上浮方能入肺脏而发挥疗效[5],即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

3.2 药物用量 《温病条辨·上焦篇》选用药物用量较轻。此次疫情初热期治疗方案中桑菊饮: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所有药物用量最高不超过二钱五分,可以看出方药剂量之轻。纵观上焦篇所有方药,均用量较轻,足以体现药物用量“非轻不举”的原则。

3.3 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宜短是《温病条辨·上焦篇》药物使用的特点之一。经过统计,笔者发现吴鞠通在上焦温病治疗中药物使用中以清热药为主,使用频次高达240次,以解表药为辅,使用频次为59次,而解表药、清热类药物皆不宜久煎,以避免其药性的流失。吴鞠通在银翘散方后亦提到“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即表明入上焦的药物在煎煮上应该把握时间,不能久煎,即应遵循“非轻不举”的原则[6]。

4 小结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病位在肺,属上焦,其病机为外感疫毒袭肺,导致肺的气机升降失调。结合《温病条辨·上焦篇》中吴鞠通关于上焦心肺功能、生理特性和肺在脏腑中所处位置的特点的阐述,在统计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遣方用药中功能、性味、归经等规律后发现,温疫的治疗用药上具有药物质地清轻宣透、药物用量较轻、煎药时间宜短的特点,这些无不反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上焦温病处方用药的总原则。

参考文献

[1]吴鞠通.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5.

[2]宋乃光.谈“轻剂”对上焦温病的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1983(3):46-48.

[3]張华锴,郭选贤,刘正元.从药物质地、四气五味研究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温病用药规律[J].河南中医,2017,37(9):1541-1545.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张飞龙,马健,徐珍珍.论《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特点及其治则[J].吉林中医药,2010,30(8):651-652.

[6]邓家元.“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银翘散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1):10-11.

(收稿日期:2021-04-28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