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课本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2021-10-15陈健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证法中考探究

摘要:众所周知,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所以对课本习题的研究就成为必然,同时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 同时通过题目变化,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复习效率,下面就一道课本习题作为中考复习中的探究谈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考;证法;探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版八年级下册69页第14题,题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ABCD外角平分线CF于点F. 求证:AE=EF.(图1)

一、证法探究

分析:思路1,抓住∠BAE和∠CEF相等,构造与△ECF全等的三角形,从而会想到AB的中点G,连接EG,(如图2),证△AGE≌△ECF,问题得到解决。

思路2,构造与△ABE全等的三角形,从而会想到过点F作FH⊥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H,(图3)直接证△ABE与△EHF全等较困难,观察可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又有CH=FH,设EC=a,则AB=2a,BE=a,设CH=b,则FH=b.由△ABE∽△EHF得 ,整理得2ab=a2+ab,a=b, ,问题得到解决。

思路3,连接AF,将AE、EF放在△AEF中,将证明线段相等转化为证明角相等。连接AC,(图4)易证∠ACF=90°,又∠AEF=90°,所以A、E、C、F四点共圆,所以∠EAF=∠FCH=45°,问题得到解决。

二、题目中其余线段之间或角与角之间结论探究

结论1.设EF交DC于点M,由相似可知CM= AB,从而可以求AB的长,求CM的长。

结论2.连接DF,由原题结论易知△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设置为:连接DF,试确定△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结论3.探究CF与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由证明方法1知,CF=EG= .

三、變静为动

1.点E不是BC的中点,为BC上一动点,且不与B、C重合,(图5)原题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由探究知,证法中的1、3可推广到一般,那么证法2也是否可以推广到一般呢?

设FH=x,EC=y,正方形的边长为a.由∆ABE∽∆EHF。所以 ,即ay=xy+y2,a=x+y.问题解决,从而给学生一种类比,从特殊找一般的 证明思路。

2.当E从B向C运动变化时,直线EF与DC的交点M与点C之间的线段CM有一个由短到长,由长到短的变化过程,从而CM存在一个最大值。从而可设置为问题一:当点E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EF交CD于点M,求CM的最大值。

分析:由△ABE∽△ECM,设CM=y,CE=x,则BE=a-x.则 ,当x=  =   时,ymax=  ,由此可以复习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求最值,渗透函数思想。

继续延伸,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结论如何?(图6)证法探究,类比原题证法1,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M(图7),使AM=CE,连接ME,易证∠EMA=∠ECF=450,∠MAE=∠CEF=1350,问题可证。原题中的方法2、3仍可证,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AE=EF仍然成立。

通过以上探究,在复习中,利用图形变化,可渗透类比、函数、由特殊到一般、运动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解题方法,使复习变得高效、高能。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王春花. 挖掘教材习题潜能提高数学复习效率[J]. 青海教育, 2011, 000(007):62-62.

[3]李红元. 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作用优化复习阶段"解题教学"[J].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1999.

作者简介:陈健,男,出生于1978年1月29日,汉族,籍贯,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大学本科,现任教于正安县第三中学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任本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主要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证法中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放松一点
三个猜想的另证与推广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