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
2021-10-15潘志坚
潘志坚
摘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小学生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理解和认知的目的。但是当下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将生活实际内容融入到具体学科教学之中,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生活实际的印象和熟悉感之下产生直观性理解,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引入新知;学习新知;生活
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推动小学数学学科创新性发展,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将具体的生活化内容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属性,切实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所在,以此强化每一个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优点
1、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阶段,主要以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内容较为抽象,所以以目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来看,是难以产生直观性理解,无法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将学生生活实际内容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极大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巧妙的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之中,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保证学生将数学生活化特点彰显在主动性学习行为之下,这也是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2、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影响最为主要的,便是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有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下,小学生学习状态处于被动,无法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内容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有效调动,以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方法
1、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探究数学内容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以形象和感性的思维为主,进行主观的判断和理解,而对于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抽象知识常常是无法达到百分百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入学生实际生活内容,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直观性理解,并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之中探究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帮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在新课導入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动画情景:在一个草场里出现了一例盗草事件,出现在草场的对象有小牛、狐狸、小羊。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会是谁偷吃了草场里的草呢?”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小牛,有的说小羊。教师又问:“为什么不会是狐狸呢?”学生回答:“因为狐狸不吃草!”这种新课导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不失激趣效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巧妙引入新课学习内容,使学生深切体验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
2、开展互动的数学教学
第一,课堂交流互动对于数学课程学习而言显得十分重要,能够发挥集体的作用,解决独自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将抽象化和复杂化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形象化和具体化,帮助学生在具体的交流沟通之中探寻和探究到具体的解决方法,并能够构建处于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深化学生对于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第二,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转变,为小学生团队合作带来了诸多可能。借助信息化技术,使得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彰显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主体性地位,这也是未来社会中培养现代化和综合化人才的必然趋势。对于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而言,通过合作交流的开展,构建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课堂,将极大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就安排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环节。学生在不断的合作交流中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转化及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得到良好的互动,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作力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发现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实现。
3、设置生活情境,将知识引入其中
小学生在小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一种比较混乱和懵懂的状态,特别是在遇到抽象化知识之时,如果仅仅依靠以往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是难以帮助学生产生百分百的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内容,给予针对化和正确化的引导,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构建生活情境,将具体的教学知识引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下开展主动探究、主动分析和主动交流,以达到数学知识理解的目的。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单位换算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小的买卖平台,准备一些尺子,零钱等物品,并提出相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一次模拟交易。这些问题可以是“根据所学知识来说说一把20厘米的尺子有多少毫米,又有多少分米,几把20厘米的尺子可以组成1米?假设每把尺子5毛钱,那么两元钱可以买几把?”之类的,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才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更为正确地去理解数学。
总之,通过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将大幅度提升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水平,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综合化素养,以此更容易接纳教师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能够在不间断生活参与和学习之下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
参考文献
[1]杨素,王淑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学周刊,2018(05):42-43.
[2]李秀会.浅议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8(09):94-95.
[3]卢艳群.浅谈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