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概况
2021-10-15张丽平吴高鑫
张丽平 吴高鑫
【摘要】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针灸相关疗法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广泛的选择。方法:检索近年来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针灸相关疗法治疗 POI的有关文献,从针刺、艾灸、针灸联合及耳穴 4种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文献进行综合。结果:现针刺方面的研究较其他疗法的研究偏多,且单独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少,多是几种疗法结合使用。结论:针刺、艾灸、针灸联合及耳穴 4种治疗对 POI的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可以运用于临床,丰富 POI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针灸;概况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24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在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起草的指南中提出[1]: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稀少、阴道干涩、怀孕率低、失眠等症状,并伴有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25 U/L)、雌激素(如雌二醇E2)波动性下降,病情最终可发展为而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此病多由遗传因素[2]及环境因素、医源性损伤、生活不良习惯、心理压力过大、自身免疫等引起[1]。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约为1%-3%,在闭经患者中可高达10%[3, 4]。从长远的管理来看,低雌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正常绝经妇女[5],同时这一病症影响女性的生殖能力,不利于人口的稳步发展及家庭的和谐稳定,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针灸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6]在治疗POI时接受度越来越高。
1 针灸为主在治疗POI的临床应用
1.1 针刺治疗
运用针刺治疗妇女疾病由来已久,如《千金方》指出针刺三阴交主女性崩漏、带下病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卵巢与子宫内膜,通过畅通局部血供及神经调节,促使卵巢自身功能修复[7, 8]。房鬃恭教授[9]应用调经促孕针法治疗POI時效果显著,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从而促进排卵。王飞等[10]针刺关元、太溪等穴后,POF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李晓彤等[11]用调经促孕针刺法处理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后期F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卓缘圆等[12]用“房式调经促孕针法”医治POI患者后其总有效率为86.7%,FSH下降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李晓喆等[13]指出赖新生教授用“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齐琳婧等[14]医治POI患者时,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加了针刺疗法,结果示观察组的FSH下降水平及窦卵泡数量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1.2 艾灸治疗
艾灸在治疗妇女疾病也由来已久,如《经穴汇解》指出:“正子宫穴,灸之温暖精气受孕之所,有神效。”而艾灸又多配合中药、西药等疗法联合治疗POI,姜朵生等[15]在观察隔姜灸配合补肾活血方与单纯补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差异时发现观察组的FSH明显低于对照组。武燕等[16]在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功能不全时对照组予中药内服,治疗组在此法上加艾灸,处理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67%。
1.3 针刺十艾灸
田海燕等[17]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肾虚肝郁型POF患者时总效率达 93.3%,患者的相关症状、月经周期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吴松等[18]在足三里、关元穴行温针灸加八髎穴隔姜灸医治POI患者时改善了患者血清中FSH水平及窦卵泡计个数,提高卵巢储备能力。武笑敏等[19]用调补冲任针灸法对脾肾亏虚型POF患者干预时对照组予HRT,实验组在此法上加针刺艾灸,3个月后治疗组的FSH值降低程度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杨晓虹等[5]在处理阳虚者POI患者时加温针灸,经处理后针灸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的56.67%。
1.4 耳穴治疗
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子置于小敷贴上后贴于耳朵上对应的穴位,刺激耳上相应的穴位可激起本身经络的自我调节作用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因为当代全息论理认为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与各个脏腑器官在耳上都有其相应的表现区[20]。朱春仁[21]采用自拟助卵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POI,其总有效率可达90%,治疗组在各激素水平好转方面优于对照组。梁菁等[22]在用耳穴压豆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时总有效率高于纯中药组及西医组,且性激素改善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都好于对照组。
2 问题与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POI患者的E2、FSH水平及相关症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病不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早预防、诊断及干预很重要,近些年来,针灸在预防与治疗POI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1)虽然针灸治疗POI的疗效已经有了相关研究,但研究发展缓慢且层次较低,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取穴规律,留针时间长短,补泻手法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研究。(2)现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FSH、E2水平的变化,对如何预防再发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研究迄今尚属空白。(3)在POI患者症状改善后其后期的怀孕情况未进行随访,怀孕率的高低未得到研究。作为针灸的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守初心,担使命,为解决POI患者的相关问题而不断研究,以减少用药量、减轻肝肾损伤、增强远期效果等而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Webber L,Davies M, Anderson R, etal.ESHRE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J]. HumReprod, 2016, (5): 926-937.
[2]FRANIĆ-IVANIŠEVIĆM, FRANIĆD, IVOVIĆM, etal. Genetic etiology of primary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J]. Acta clinica Croatica, 2016, 55:629-635.
[3]Webber L,Davies M, Anderson R, etal. ESHRE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J]. HumReprod, 2016,( 5):926-937.
[4]张云,李淑萍.情志因素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探讨 [J].陕西中医,2015,36(12):1631-1633.
[5]杨晓虹,赖晓梅,黄祖波.针灸治疗卵巢早衰6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05):106-107.
[6]王乾.卵巢早衰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26(11): 1252-1254.
[7]贾晓慧,郑伟,刘金星.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医实验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9,34(02):336-338.
[8]孙银玲,金凤丽,陆艳玲,等.治未病思想在卵巢早衰防治的应用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 40(01): 90-92.
[9]李晓彤,房繄恭,尚洁,等.卵巢早衰的针灸治疗思路与探讨[J].中華中医药杂志,2016,31(08): 3170-3172.
[10]王飞,房繄恭,陈滢如,等.针刺治疗卵巢早衰的前瞻性病例序列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07): 653-656.
[11]李晓彤,许焕芳,刘保延,等.调经促孕针刺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5):1736-1739.
[12]卓缘圆,杨卓欣,张金文,等.针刺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60例[J].中国针灸,2019,39(07): 778-780.
[13]李晓喆,张素娟.赖新生教授“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经验[J].中国针灸,2017,37(03): 303-306.
[14]齐琳婧,苏同生,杨贇璐,等.针刺治疗30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9): 128-129.
[15]姜朵生, 张迎春, 吴晓兰, 等. 八髎穴隔姜灸配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疗效观察 [J]. 中国针灸, 2017, 37(10): 1057-60.
[16]武燕, 束芹. 推拿艾灸联合中成药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23): 90-2+4.
[17]田海燕, 吴丹, 张桂芳. 电针合热敏灸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60例 [J]. 中国针灸, 2016, 36(10): 1069-70.
[18]吴松, 严江天. 足三里、关元温针灸联合八髎穴隔姜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 [J]. 中国针灸, 2018, 38(12): 1267-71.
[19]伍笑敏, 邱凯莎, 黎丽云. 调补冲任针灸法对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J]. 中医药导报, 2018, 24(01): 80-2.
[20]钟敏莹, 吴思平. 透刺法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0(04): 504-6+14.
[21]朱春仁. 助卵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D];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
[22]梁菁, 庞震苗. 滋肾育胎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05): 143-5.
作者简介:张丽平(1994-),女,贵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吴高鑫(1979-),男,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