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研究
2021-10-15唐丽萍
唐丽萍
摘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是他们最为关键、核心的素质,也是促使其成为高质量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就现阶段情况来看,还具有一些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成长。在此情形下,寻找问题,加以改善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以下就紧扣上述课题展开探究,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作为关键的智力资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着其成长、社会长远发展乃至祖国的建设。显而易见,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视力度,并且加以有效实践,实现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那么,在具体实践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不足
就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治觉悟不高,思想意识稚嫩。可以发现的是,一些大学生将政治当成个人成长、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是又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有着一定的功利倾向。其次,理论认知矛盾,出现道德困惑。其次,社会压力增大,身心健康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革新,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压力,由于处理不当,渐渐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焦虑、郁闷、烦恼等[1]。加之长期未得到正确的调节,引发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加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策略
(一)强化思政教育意识,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关键期教育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政教育的关键阶段,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迫在眉睫。然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离不开可行机制的支撑,否则将会“走马观花”,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强化。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首先,设置专门领导机构。相关高校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大学生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领导负主要责任,亲身参与其中,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样的,其他领导也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推进和考评体系,制成一套约束与激励共存的保障机制,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助力。
(二)创新“三全育人”渠道,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所谓“三全育人”,主要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它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本渠道,是新时期对高校思政教育特征的新探索,要求高校做到“三全育人”,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主流思想和积极价值观,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现如今,如何创新“三全育人”渠道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结合现今状况,最为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全员思政教育意识,推行责任制度;致力于大学生成长、发展,全面贯穿思政教育,紧扣教育中的主要节点、关键事件,实现有环节、有标准。其中,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的具体方面,要将其进行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习总书记也提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为思想政治教学指明了前进的目标与方向。基于此,相关教师要加强思政教学研究,如学生思政学习的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2]。在此基础上,积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三)让思政教育更具生活化、情景化以及课程化
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将教育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的灌输上,导致教育过于沉闷、乏味,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对教育的实施带来阻碍。新时期下,教师有必要对教学进行创新、优化,让原本单一的思政教育变得更具生活化、情景化以及课程化,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为思政教育实效的提升创造良好前提。首先,思政教育的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唤醒大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促使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思政知识。如:在大学生宿舍设置学生党员工作站,让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政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3]。其次,思政教育的情景化。思政教育的情景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案例或场景进行知识的呈现,让大学生对思政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把握。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育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教育乏味、枯燥的情况,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喜欢思政,更愿意参与其中,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强化提供前提支撑。最后,思政教育的课程化。思政教育课程化,指的是教师根据课程的逻辑,结合思政知识的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规律及其学习特点,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内容体系的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程化,对于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极其有利,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序实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课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教学中的不足,并且不断寻找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落实到位,最终达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梅华, 林正锋, 潘小焮.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15-20.
[2]马成胜, 徐爱辉. "一拓展三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方法创新的探索——以西京学院为例[J]. 才智, 2020, 000(011):107-107.
[3]郭梅华, 陈春慧, 张灵聪.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大五人格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v.20;No.61(03):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