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漓江的诗意守护
2021-10-15徐仁海
因为青春,漓江不老。
漓江的青春,来自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科学保护漓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
2021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船在漓江阳朔段实地考察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情况,他说:“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
漓江,你的来由与去往,都该是一支永恒的青春之歌。
漓江发源于广西桂林东北部海拔2141.5米的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是桂林山水之魂,是美丽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被誉为全球十五条最美河流之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是全中国全世界千千万万人的诗和远方……
善待大自然,保护漓江,时不我待!桂林人使命在肩。面对曾经令人扼腕的漓江生态,桂林人反思:人类,对大自然不能巧取豪夺。反思中,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重索取轻保护轻修复的观念“悬崖勒马”,变成“吃山护山吃水护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融合发展。
然而,尽管近年来桂林在保护和修复漓江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漓江流域岸线长、范围广,历史遗留问题多,且地处喀斯特石漠地区,生态脆弱性极高,河湖连通性差、洪涝灾害严重、“生态廊道”不连续、“生态斑块”孤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依然制约着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进程……
漓江流域,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三区四带”即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中“南方丘陵山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漓江作为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环境系统不仅直接影响漓江下游的大部分区域,还关系到珠江下游珠三角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用水安全。
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需要担当,需要作为,更需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
2021年暮春,我以文学的名义,走进漓江,亲近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为1159.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303.2平方公里。2014年6月,位于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253.8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地貌区域“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令人瞩目的花环虽然戴上,但必须正视的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内,仍有部分采石采矿场的生态景观未得到完全恢复,有部分因新建或扩建公路造成的受损山体自然景观未得到修复,漓江有部分河段因河流冲刷导致的破损岸线生态景象急需修复。
漓江流域环境如何保护如何修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桂林的口号铜号般嘹亮。
为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从2016年开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先急后缓的推进方式,组织开展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景观修复。
阳朔县葡萄镇,属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对铁厂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采用乡土树种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修葺恢复徒步古道,修建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
阳朔县杨堤乡也是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该乡浪石村共修复漓江可视范围1.5公里长的山体边坡植被,修复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在公路边修筑种植槽,种植攀爬植物、竹类等乡土树种。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的脚步执着而坚韧……
兴阳公路雁山区草坪乡段、漓江岸畔雁山区草坪乡草坪街段、雁山区草坪乡河泊源村至阳朔县杨堤乡浪洲村公路两侧,对被破坏植被的公路邊坡进行生态植被修复,对因河流冲刷而崩塌的人工浆砌石护堤进行自然岸线景观修复,该地段漓江游览可视范围内生态植被受损的山体、边坡终于得到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恢复了该地段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态植被,修复了草坪街沿漓江岸线的生态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遗产地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完整性,提升了漓江游览品质和景观的天然效果。
绿,是漓江生机盎然的命脉和青春朝气。复绿,是漓江生态修复的必要手段。
遗产地内的阳朔县兴坪镇渔业队漓江岸线,曾经的一幕,让人心惜心疼。渔船、竹筏泊岸时的冲撞,导致岸土随水而去,水逼岸退,河床萎缩。雨季河水暴涨时,一簇簇绿植随泥沙被急流卷入漓江中,一棵棵树木被洪水浸泡几天几夜之后,绿叶凋谢萎落……
雁山区草坪乡刘家崴采石场、雁山区大埠乡暗崴采石场,大坑小坑,像极一匹匹饿狼张着嘴,经年累月吞噬着一丛丛绿草、一棵棵翠竹。没有植被的山坡岭坳,灰色的碎石和粉尘,风来时,扬尘如雾,飘向远处的青山,雨来时,泥浆砂浆成流,流往远处的绿水……
修复!必须让大自然恢复碧草青青、树木葱茏的样貌。
为了呵护好漓江这一人间美景,桂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切和热切。聪明的桂林人深知,要还绿水于漓江,根源在岸上。
受损的山体、边坡和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态植被和部分沿江村庄的岸线生态景观得到修旧如旧却又充满创意的修复……沿漓江破损岸线的自然景观,在桂林人充满敬畏和呵护大自然情怀的生态修复中,最大限度地保持遗产地的原真性、完整性。
情怀点燃激情!漓江生态修复的推进马不停蹄。
2021年春,雁山区肖家崴村采石场、雁山区黎家村东南侧采石场、阳朔县杨堤乡待上村西北侧采石场、阳朔县杨堤乡中南村西侧采石场、阳朔县兴坪镇冷水村岸线,还有遗产地缓冲区内的雁山区林口村以北采石场、阳朔县葡萄镇岩头村南侧采石场、灵川县磨盘山码头至竹江码头对岸岸线,皆得到修复。鸟语花香,鱼游浅底,天蓝地绿水清,成为这一河段的常态。
“保护自然生态,支持漓江生态修复!让绿色的漓江永葆青春。”
桂林人的口号喊得如此慷慨激昂。
目前已竣工的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修复山体面积136公顷,完成城市段岸线及洲岛湿地生态修复面积55.8公顷,实施沿岸农村环境整治项目532个,受益人口142万余人,实现生态、产业、民生协调发展。
这天,雨后放晴,江水与天色是一脉的碧绿。我在市区伏龙洲岛水柳轻拂、草木依依的亲水岸边,弯腰轻轻捧起一把清清的漓江水,轻轻地淋在脚旁茵茵的绿草上。
“下了几天的雨,你看看这漓江的水色依然这样清澈,从这景象,你可看出漓江市区段沿岸生态系统的漓浊澄清功能正在恢复,随着漓江岸线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的持续加大,桂林人让漓江水进城清、出城也清的愿景正在一步一步走近。”自始至终参与伏龙洲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桂林漓江旅游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杨工程师那喜滋滋的神情,让我感受到桂林人对漓江特有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对漓江生态修复的热情。
伏龙洲岛是个江心岛,地处漓江桂林城区段。
伏龙洲岛生态修复项目于2018年春鸣炮开工。以敷设雨水、污水管道,设置地埋式污水提升泵站为内容的污水环境综合整治;种植植被、修复河岸线顺坡造势,对堤岸加固后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水土。
通过易地安置的方式,将岛上原有居民23户共137人,搬迁安置。在这里,有必要说说伏龙洲岛的居住环境和全岛的面貌。长期以来,居民在洲岛上靠岛吃岛,依水吃水,除了种菜,就是在漓江上捕鱼,后来经营鱼餐馆,岛上建筑杂乱,竹排乱泊岸边,网具乱挂在江边的木屋竹棚门前,菜地上的农家肥臭气呛人,生活污水、餐饮经营污水直排漓江,生活垃圾随意丢弃,随水漂流,破坏漓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威胁城区饮用水源安全。
据杨工程师介绍:“园林道路采用‘海绵生态城市的施工工艺,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环保、节能、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基础采用透水砼加地被种植,人行道全部采用无砂浆铺贴,硬化地面与天然地面貌似神也似。自然景观原汁原味,修旧如旧,但也有更鲜活的表达。植物品种选择依据地理环境选择、调整,根据岛区每年被大小洪水漫浸多次的情况,优选耐水速生乔木,如黄褐榕、水杉、柳树、乌桕,临水岸线主要以种植花叶绿竹、翠萝莉等耐水植物,在地势较高处以组团式种植色彩多样灌木,如樱花、桃花、玉兰等,岸线砌体用景观叠石,实现了景观与自然生态的高度融合。”
说话间,我们的身旁,竹影摇风,阵阵绿叶和鲜花的芳香让人如在诗中画中。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也是为漓江写的诗吗?现今我身临其境,喜悦的心,渐渐地醉了……居然就痴痴地想,皓月当空的夜晚,在水声潺潺的亲水岸上,有一位绿衣白裙的少女,持小提琴一把,深情地为我演奏《绿岛小夜曲》。
继续在树绿竹翠花烂漫的伏龙洲岛漫步,举目皆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生机盎然的园林水墨画。斑斑的苔藓在人工岸石上鲜活,水气淋淋漓漓中,绿树翠竹成了小鸟天堂,几十种鸟儿的欢声笑语,融进清流撞击岸石发出的风铃般的响声,融进清新的风轻轻拂动树叶的沙沙声,混合成“百鸟朝凤”曲一般,让人心舒神爽……
在几棵原生的参天古树下,一块旁边的杂花开得极随意的景观石上,原先的岛民黄岗,拉家常似的,给我讲述伏龙洲岛的前世今生。搬迁前,他利用自家房屋开鱼餐馆致富,多年前在市区买了商品房。说起搬迁,情也依依言也依依:“以前,岛上全是泥砖木结构的房屋,每逢汛期男女老少彻夜不眠,望着洪水漫上岛岸,涌入房屋,担惊受怕……后来,是党和政府帮我们建了钢混平房。借了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岛上居民大多开办鱼餐馆,生意红火,钱袋子一日比一日鼓。但是,岛上的环境却一日一日地差了起来。每每望着岛上的污水和杂物直接排放或丢落漓江,望着岸线被洪水一点一点冲擦掉,望着曾经丰美的水草一丛一丛在浊水中消失,我的心也会抽紧,也会忧虑,这是真心话。所以,政府启动伏龙洲岛生态修复工程时,我是第一个鼓掌支持也是第一個带头搬迁的。伏龙洲岛修复生态建公园,就当是我们岛民给漓江的奉献。”
黄岗虽然是一介平民,但所言所行,却是一种寸草报春晖的情怀。
在感佩中,我想:清清漓江水长流,长流的清清漓江水,会记住伏龙洲岛上曾经的23户137名居民,以感恩之心支持漓江生态修复的倾情奉献。
为漓江生态修复作奉献的,又何止伏龙洲岛村民?在即将启动生态修复的蚂蟥洲岛对岸,一百多间生意红火的鱼餐馆拆除殆尽。现今,清清的漓江水倒映的是绿树翠竹和景观岸线。禁渔之后的漓江城区段,数以千百计的机排销声匿迹。这一切,桂林人的奉献是多少?
致敬为漓江生态修复付出的桂林人。
大隐隐于市。伏龙洲岛生态修复的完美收官,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新景区的精彩,更是桂林城区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一叶中心城区的绿肺,待到与蚂蟥洲、訾洲、大小洲“一江四岛”构成自然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的独特整体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和文旅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桂林,正在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带着这样的感佩,我冒着时疏时密的小雨,走进灵川县南边村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层型剖面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地。
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近似天然的人工铺造的路面石块上,小雨点泉水般汪在石块的凹处,清澈。边坡上的绿植,沾着雨滴向上蔓生,与高处原生的灌木丛相连,融合成锦绣似的生态景象。山坡下清淤后的污水沟,已砌上护岸种上绿植,清清的水流从山间流下来,绕了个臂弯形的弧,又往不远处的青山间流去……
来的路上,灵川县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给我讲述的,却是先前另一番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村民采石建房,山体遭破坏,植被让雨水冲擦,连同泥土一起流入山沟……恶性循环之中,更多的植被消退,更多的泥土流失,更多的山体石层裸露,更多的污泥浊水往漓江方向流去……
南边村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层型剖面,属于世界级地质遗迹,距今约3.65亿年,是大自然赐给中国的宝贵财富和自然遗产,也是漓江流域重要自然遗迹,一旦破坏,将不复再生。这里是研究地层形成年代和形成环境的重要依据,对地质基础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道路和平台铺装、大门、地质长廊、标志碑、地层剖面简介景墙、石笼挡墙、木栏杆、排水等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使地貌形态、古生物化石、核心剖面生态均获得保护性修复,为涵养和丰沛漓江水系添砖加瓦,成为漓江流域生态廊道重要的一环。
裸露的石头重新披上宜生绿植,与周边的原生草木共生,形成天然生态植被,郁郁葱葱地向人们展示谜样的生态美……我在便道旁驻足,跷脚探头,望着灌木丛中沾着雨滴的花朵,温和的风声雨声中,我仿佛还听到植物拔节的声音。
细雨微澜蕴诗情。
蓝天之下,鸽子云之下,漓江岸畔,风,纯净中夹带着漓江水的清凉。碎步踏着被漓江水溅湿的青石板铺造的岸线步道,我走进藏在面值20元人民币的村庄——大河背村。
藏在人民币里的村庄,听着就让人怦然心动。
20元面值的人民币里,那幅绿水青山图,那如诗如画的群山脚下,那一丛最浓的竹林里,600多户村舍就隐藏在其中。竹林茂密,遮掩了村舍。唯亲临此景,才能看到大河背村的真面目。
大河背村位于阳朔县东部的漓江段,漓江深情依依地在此绕了一个长长的弯,让漓江畔的大河背村成为一个半岛,村子依山傍水,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地貌延绵而来延绵而去,在村中在村背,天造地设般分布成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曾几何时,村庄旁的岸线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原有的人工砌石护堤大部分已经破损得面目全非。村中原有的排污管道年久失修,大部分污水直排漓江,还有渔民近百张机排所排放的黑烟和油污……2019年,漓江管理委员会争取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资金,立足“景观自然、材料自然、工艺自然”,组织实施大河背村岸线修复。同时,笃定治水先治岸的理念,清理取缔机排,实施禁渔,进行污水治理,防洪护岸加固,岸线景观建设和垃圾集中处理。
河滩上,用鹅卵石按自然成型铺造的滩体上,压上一层铁丝网,或疏或密的水生植物穿透石的间隙,从铁丝网眼中钻出,正在拔节生长。再往上的江岸,景观叠石连成岸线,石与石之间,种上珍稀耐水树木,树干底部,圈起约一米高的铁丝圆形匝,匝里堆放鹅卵石,让一棵棵挺拔的水柳风来不怕雨来不怕,稳稳地为江岸撑起绿伞。连绵的绿茵,沿江岸的石缝和亲水滩岸弥漫……石、树、草,浑然天成,自自然然,相依相生。
牢固的防洪岸线铺砌自然景观青石板步道,路旁的生态景观错落有致,沐着细碎水花长在岸石间的水杉挺拔翠绿,岸线的绿色植物和鲜花相映成清水绿岸景致……
说到生态修复效果,阳朔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的廖股长格外欢欣:“据文旅部门统计,在实施岸线生态修复前,该村虽然是景区,但村容村貌“颜值”低,岸线破损严重,景观没升级,全年接待游客14万人次。按村庄多规合一规划和国土空间布局实施生态修复后,村庄宜居宜业,景区面貌焕然一新,风光旖旎的山山水水,半渔半农乡愁记忆的故园,被以生态的名义重新擦亮底色。花香引得蜂蝶来,2020 年共接待游客达31.5万人次,村民旅游收益同比生态修复前增长360万元,村集体增收40万元,实实在在的生态修复惠民生。”
依托修复后的岸线生态资源,大河背村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与资源利用良性循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路,又何尝不是漓江流域生态修复促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范例?
桂林紧紧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进程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漓江流域科学保护与生态修复中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实施保护漓江六大工程,共147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919亿元,对漓江流域进行“重拳治乱、全力治水、综合治山、改革治本”的“四治工程”,让漓江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焕发更加朝气蓬勃的“青春态”。
桂林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生态融合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的“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的发展理念,倾力擦亮生态底色。从扬帆起航,到加快建设,再到打造“升级版”,毫不夸张地说,漓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带来的效益是立竿见影的。2015年以来,桂林接待旅游总人数从4469.95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02亿人次,年均增长18.03%;旅游总消费从517.3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3.54亿元,年均增长18.98% 。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四大战略定位逐步实现,到2020年底,主要建设指标基本完成。
漓江沿岸的生态修复,是桂林人续写漓江春天故事的生花妙笔。
漓江之春,春浓于水。
2021年,一场唤醒春天的绵绵细雨过后,天空一碧如洗。暖融融的和风,轻轻柔柔地掠过江面,而后漫上江滩一眼望不到头的浅绿,吹向更远的山,吹向更远的水。春天的新蕾,在长满江岸的水杉树枝头颤动,春风、春雨、春晖里,漓江,盛著满满一江春意,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豪气,热情迎来天下宾客……
3月22日。大河背村。一江绿水绕村过,岸畔翠色最宜人。俄罗斯外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游览漓江阳朔段经过大河背村岸线修复点时,凝望着岸线的茵茵绿草和大河背村的绿树翠竹,还有不远处连连绵绵的奇山秀峰,随着游船的顺流漂移,精彩漓江山水的画卷慢镜头般徐徐摇过,他感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执着与成效,赏心悦目之中,他情不自禁地由衷赞叹复赞叹。他兴致勃勃地向满脸春风的游客招手致意,在场的记者抓拍这一镜头时,背景就是20元面值人民币里的那幅奇山秀水图。
4月25日,江风习习,江水碧澄,岸畔翠色可人。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在阳朔河段,他满怀深情地眺望:近处水草茵茵,夹岸竹丛树篱,皆以原生态的风姿和韵味,张扬一种灵动而秀美的青春朝气。习总书记的脸上漾起欣慰和喜悦的微笑……在江风清润的游船上,对漓江一往情深的习总书记第六次对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旅游产业发展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漓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迈入新发展阶段的桂林乃至广西以绿色发展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路径。
习总书记对全国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更是一往情深!
8779亿元!这是最近五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数目。还青山以葱茏、复水以澄澈,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
4月22日,第52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今年的国际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与我国的活动主题“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呼应,传递出人类对地球家园的关注与热爱。据自然资源部资料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好转,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系统保护陆地和海洋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极度重要和极度脆弱区域以及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冰川及永久积雪、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划入生态红线。
水利万物,泽被众生!
大自然的生命,得益于水的滋润、水的恩赐。漓江的秀美,更是得益于水的滋润和恩赐。
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殷嘱托,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契合漓江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强区步伐。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广西”的总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战略,在八桂大地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实施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
这是广西日久弥坚的决心和信心。
笔者在漓江流域采访期间,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率调研组在桂林市就加强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杜绝滥采乱挖、石漠化治理、推进生态修复等工作进行调研。期间,自治区主席蓝天立与调研组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交换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
陆昊部长率领的调研组对漓江流域矿山分布、矿业权设置及退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情况进行深入详细了解,还不辞劳累顶烈日冒细雨前往七星区、阳朔县等地调研关停后实施生态修复的采石场,查看石灰岩山体隐患和清理、保水、复土、复绿等措施。陆部长还沿漓江阳朔段了解流域自然生态格局和沿岸治乱、治水、治山、治污情况。
从中央到地方,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强大合力正在形成——撸起袖子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机遇与压力同时落到桂林人的双肩上。
桂林,将坚定不移地扛起使命担当,以铁腕之力保护绿水青山。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要、综合修复为基础,实行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治理、重点治理,推动漓江生态稳中向好、好中向优,真真正正让“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风光旖旎的漓江山水,必将成为壮美广西永远的亮丽风景……
【徐仁海,筆名碧海,60后,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防城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民族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八部;出版散文诗集《走进你的梦里》,长篇报告文学《北仑河春潮》《大地春韵》,长篇人物传记《情满北仑河》《百年回眸》,长篇纪实文学《龙腾西湾》,中短篇小说集《黑帆》。报告文学《六万里路云和月 二十八载家国情》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讲好“广西故事”民族进步征文一等奖。报告文学《春归漓江意更浓》获2021年“壮美八桂”自然资源征文一等奖。】
责任编辑 韦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