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必有我
2021-10-15王雷
王雷
一群恩人
看着墙上的日历,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宋兴华想起了远在江西的儿子周海帅,随手拨了电话。
嘱咐孩子工作要劳逸结合,吃饱睡好,挂电话前,没等宋兴华提,周海帅就在电话里笑着说:“妈,我知道你要说啥,你放心,我会好好工作,将来报答咱家的恩人。”
周海帅口中的“恩人”,其实是一群人。
2017年8月17日,这是一个改变许多贫困家庭命运的日子。这一天,朝阳市总工会启动了“百名劳模扶贫在行动”活动,发动全市劳动模范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随后朝阳市总工会成立了13支劳模扶贫爱心团队,其中一支队伍就是朝阳市植物保护站站长马贵军为队长的农林水交通分队。团队成立后,马贵军立即着手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对象就是家住朝阳县大庙镇卧佛头沟村的周殿学家。
“房梁塌了,院墙倒了,一家人挤在他老岳父家。”马贵军谈到初见周殿学一家的景象,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惨。
周殿学多年前患脑中风卧床不起,儿子周海帅就读于朝阳市云飞职业技术学校,家里仅靠妻子宋兴华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每月到手就几百元。”说起生活艰辛,宋兴华泪流不止。
回到城里,马贵军立即带着团队的12位劳模成员开会,商议对策。12位劳模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家开始集思广益。
“周殿学家致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收入来源,仅靠宋兴华一人远远不够。孩子在上技校,如果读下来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了收入,这家人就可以逐渐脱贫了。”
“孩子因为学费上不起学,学不到技术,将来就很难有出路,解决孩子学费是大问题。”
“眼下最重要的是周殿学一家的房子,总不能一直寄人篱下吧。”
“我仔细看了他们家的柜子,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周海帅这个大小伙子,衣服还打着补丁。”
“家里的米缸都见底了,油瓶子也没油了。”
问题一个个被抛到了桌面上,大家逐一分析,最终给出了具体的帮扶举措:一、解决周殿学家庭住房问题,依托国家扶贫政策,队员捐部分资金,力争一年内入住新居。二、解决周海帅三年的学费,并协调学校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三、定期为周殿学一家提供衣物、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四、定期走访周殿学家,知其所求,提供帮扶。
第二天,12位劳模捐出6000元,马贵军主动联系市内相关部门,为周殿学一家争取住房资金。大家伙儿又凑出周海帅一年的学费,交到了学校,并承诺三年学费大家捐凑。队员把家中不穿的衣服捐了出来,又重新集合买了米面油送到了周家。
之后的三年里,12位劳模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提供农业技术的,有提供养殖技术的,有给介绍工作的,有协调帮扶资金的,有包下了周殿学一家三口未来5年衣服的……如今,周殿学一家住上了新房,周海帅顺利毕业,在江西找到了中意工作。宋兴华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养羊,还安装了光伏发电,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升级迭代
相较于提着米面油入户的专项帮扶,朝阳市劳模扶贫爱心团队农林水交通分队帮扶周殿学一家,可谓是全方位立体式帮扶,从生活的各角度切入,找到造成家庭贫困的难点,逐一帮扶,各个击破,从头到尾,从点到面,使得周殿学一家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奔往小康的路。
“这样的模式是工会在帮扶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在朝阳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赵春德看来,传统的入户帮扶更倾向于以假日年节等节点为周期的普惠式帮扶,而劳模扶贫爱心团队的帮扶则是全天候的浸润式帮扶,不仅把帮扶贫困户视为一种工作,还要有亲戚般的牵挂,常去走动。
这样的积极探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断有劳模加入到扶贫爱心团队中来。赵春德介绍,2017年,朝阳市总工会发起这项活动的时候,共有13支劳模扶贫爱心团队,如今已经扩充到17支队伍。不到200人的劳模成员,也已发展为860人的规模。
人员的扩充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扶贫帮扶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朝阳市双塔区,区劳动模范孟庆海将劳模扶贫爱心团队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增容。孟庆海采取的是依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中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盘活整个产销链条,从产业上带动贫困戶脱贫,共带动农户413户,解决就业人数达800多人。
同是双塔区的朝阳市劳动模范张雪军,身为建筑公司的水暖班长,他采取的模式是“培训+就业”,依托自身优势,对贫困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并介绍他们到建筑工地等地做工。几年来,他为村里300多人找到了工作,实现年人均收入近3万元,让很多家庭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可以看到,无论是孟庆海,还是张雪军,从众人整合资源输血到催生内生动力造血,这种模式的转变正是劳模扶贫爱心团队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扶贫帮扶模式转变的同时,朝阳市劳模扶贫爱心团队的帮扶对象也在发生改变。在建平县,建平县总工会成立的劳模扶贫爱心团队中,刘永海是比较特别的一位。他是当地知名企业建平盛德日新矿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辽宁省劳动模范。相较于帮扶固定贫困户,这样的公益行动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做。加盟劳模扶贫爱心团队后,刘永海表示,要有别于以往的帮扶方式,将眼光放长,将视野放宽,他将帮扶领域定位在当地的教育事业。
即便2017年行业低迷,公司效益下降,刘永海仍一次性捐助给建平县小塘镇中学30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环境,建设体育操场。“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作为企业家、劳模,应该为教育贡献力量。”加入到劳模扶贫爱心团队的4年时间,刘永海先后为道虎沟小学、黑山嘴小学、新城小学及小塘镇中学投资共计1520万元,用于修缮教学楼、教职员工宿舍及其体育操场的建设。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工作转向美丽乡村建设,刘永海又投资425万元,用于道虎沟村的水利、交通等方面的治理改善。
队伍在扩大,模式在升级,领域在拓展……4年多来,朝阳市劳模扶贫爱心团队在不断地升级迭代。从最初的帮扶一屋一户,到如今的面向产业行业;从当初的输血到现在的造血;从脱贫攻坚战到美丽乡村建设,朝阳市劳模扶贫爱心团队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从未缺位。
劳模力量
任何时期,劳动模范永远是时代的先锋力量。这不仅表现在劳动模范在本职岗位上的先锋带头作用,更体现在弘扬时代精神中的示范引领效应。朝阳市总工会通过劳模扶贫爱心团队的卓越表现,把工会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作为,做出全方位呈现。
正如朝阳市总工会在2017年8月17日启动“百名劳模扶贫在行动”活动中,向全市广大劳动模范发出的倡议中所言:劳动模范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和带头人,在党中央精准扶贫脱贫的攻坚战中,我们应该是模范更应该是先锋;带头做好扶贫工作是各级劳模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和现实责任。
从倡议中喊出时代回声,在行动中更是不遗余力。朝阳市总工会领导班子不仅亲自为每支劳模扶贫爱心团队授旗,还定期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议,研究部署劳模扶贫爱心团队具体工作事项,全方位推进团队工作。
朝阳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赵春德表示,从整体上看,市总工会把握全局,给予各劳模扶贫爱心团队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实际运作当中,各劳模扶贫爱心团队特有的“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的优秀品质得以充分呈现,“无需喊话动员,脚下自有行动。”从最初的13支团队到后来的17支团队,每个团队都形成了独有的团队运作模式,并能形成制度化长期运作。
以凌源市总工会劳模扶贫爱心团队的运作模式为例,他们在运作中形成了现场调研、制定措施、任务落实、后续跟进的工作流程,并逐渐形成了种养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保障帮扶、产业帮扶等手段,以时间为轴线,周期运作,整体推进。
赵春德表示,放眼全国,工会引领劳模参与扶贫的做法并不鲜见,在各地均有相关典型和经验,但朝阳市总工会将劳模参与扶贫的方式形成制度化流程、团队化运作、周期化管理的工作机制,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影响的却并不多见。
朝阳市是辽宁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省仅有的10个深度贫困县,一半在朝阳;全朝阳市1343个行政村,一半是省市级贫困村,是辽宁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
好钢用在刀刃上。面对如此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工会如何参与并有所作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引领广大劳模投身到这场浩浩荡荡的脱贫攻坚战中来,举全会之力,通过劳模的强大引领示范效应,激起全社会脱贫攻坚的动能。
“能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这样的伟大进程中,本身就是一份难得的光荣。”马贵军坦言,作为劳模,为国家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是本分所在,而工会是最好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朝阳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赵春德表示,发挥劳动模范本身的先锋带头作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劳模的示范引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一点,朝阳市总工会做到了。朝阳市通过5年来的持续脱贫攻坚,5个贫困县目前已全部摘帽,662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被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树立弘扬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朝陽经验”。
这个“朝阳经验”中,不乏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会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