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模式的三大启示
2021-10-15李坚
李坚
脱贫攻坚战,劳模在行动,工会有担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必然面临许多挑战,而巩固脱贫成果则难度更大。朝阳市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助力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积极组织动员各级劳模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劳模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优势,展示风采,在脱贫攻坚一线开新局、创佳绩,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从中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启示。
第一,参与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是工会及劳模的重大使命。
在中华大地上消灭绝对贫困是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历史伟业。劳动模范作为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也是推进扶贫攻坚世纪宏图的中坚力量,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开展“劳模扶贫”活动,集中展现了劳模作为时代的先锋力量,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更在帮助、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勤劳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上,体现出示范引领效应。发挥劳模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践行劳模初心,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者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蔚然成风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劳模扶贫爱心团队,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工会和劳模的使命所在。
就市情民情而言,朝阳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土层瘠薄,植被稀少,曾经是我国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八大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实施“支援三辽工作”“突破辽西北战略”行动的重点地区,也是辽宁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需要劳模深度介入参与。
对此,朝阳市总工会有高度自觉。早在2017年启动“百名劳模扶贫在行动”活动之初就发出了响亮的呼声:劳动模范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和带头人,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劳模应当是开路先锋,带头做好扶贫工作是各级劳模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和现实责任。广大劳模也对此倡议做出回应,能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战这样的伟大进程是一份难得的光荣,是劳模时代价值的最好展现,为国家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是劳模本分所在,由此可见,劳模确实有着高度的思想觉悟,是时代最可爱的人。
以劳模团队为载体开展扶贫攻坚,打造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品牌,是朝阳市总工会参与脱贫攻坚战的创新举措。工会作为劳模工作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组建劳模扶贫爱心团队,汇集起劳模力量,积极融入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大局,使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过上小康幸福生活,开辟出劳模贡献于国家和社会的又一条途径。
第二,充分发挥劳模扶贫的优势,彰显劳模的特殊作用。
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社会发展,劳模都是承担工作重任的宝贵人力资源。对扶贫工作而言,其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劳模是职工队伍中的精英群体,分布在各行各业,是特定行业、岗位上的优秀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在传授实用技术、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中可以大显身手,通过在贫困村、贫困群体中植入产业,盘活产供销链条,帮扶贫困劳动力生产自救上发挥带动作用,解决脱贫无路、致富无能问题。
劳模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是社会潮流走向的风向标,通过劳模的动员倡导与示范,可以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到扶贫事业中。
劳模有优越的组织资源。工会及单位是劳模介入扶贫事业的组织依托,通过工会可以与体制密切沟通,与职工广泛联结。发挥工会覆盖面广、组织健全的优势,把扶贫工作渗透到所有职工群众中,把更多职工群众吸引到劳模发起的扶贫活动中来,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劳模与工会是最可信赖的人。劳模都置身于特定的单位和岗位上,是单位从业者队伍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单位的某种角色,通过劳模的穿针引线,可以把企业事业单位的资源调动起来,用于扶贫项目中。
劳模处于特定的社会层面和工作岗位,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触角,对国家政策和工作安排比较了解,在基层也有一定的社会网络。利用劳模的这个人际关系优势,可以上下沟通,左右衔接,帮助困难人群疏通政策渠道,让国家政策的温暖送达到贫困户,帮助基层社区破解脱贫工作在微细环节上存在的障碍,提高扶贫效率和精准度。
劳模身上拥有的这些优势,在朝阳市总工会建立劳模扶贫爱心团队投身脱贫攻坚战的举措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工会及劳模致力于扶贫工作、收到满意脱贫效果的基础。
第三,积极探索有效的扶贫做法,形成独具特点的扶贫模式。
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朝阳市总工会推动的劳模扶贫,从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开放灵活的态度,既有常规扶贫做法,又有不拘一格的特殊模式。
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和原因多種多样,表面看集中表现为经济生活贫穷,吃穿用住困难。若细致划分,不外因病因残致贫、因知识智力低下致贫、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因技术产业门路缺乏致贫、因自然条件恶劣致贫等类型。疏解贫困,通常看到的办法是直接捐助,给钱给物,舒缓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的极端境遇。这种办法固然需要,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一时解决眼前问题,不能根本解决长远问题。
朝阳的劳模扶贫,我们看到,除了经济上捐资助困,给钱给物,解决一时之需之外,还拓展视野,着眼于挖穷根,断穷链,解决物质之外的贫困问题。其一,针对技能贫困、就业无门问题,开展“培训+就业”行动,为贫困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并介绍做工,是培训与就业衔接,在教给技能的同时拓展就业门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通过自食其力其技摆脱贫困。张雪军在建筑业搞“培训+就业”,有很好的适用性。其二,针对贫困户个体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收益差问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把贫困户组合起来,将小农户串联到企业、合作社上来,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集中栽种、统一销售等方式,在利益高度联结的基础上实行以大带小,帮扶弱小,解决了规模不经济问题,带动贫困户增收。孟庆海依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徐德生成立养牛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是这方面的范例。其三,因困失学、因学致贫,失学与无知叠加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实行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贫困儿童上学,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刘永海4年时间先后为当地多所小学及中学投资修缮教学楼、教职员工宿舍及体育操场建设,代表了劳模为教育扶贫做出的努力。
在扩大扶贫领域的同时,朝阳劳模扶贫致力于模式创新与迭代升级。首先是团队化运作,组建劳模扶贫团队,集体合力集思广益,扩大参与帮扶主体的规模,解决了单个劳模扶贫行动捉襟见肘的问题。其次是连续化帮扶,持续数年如一日,全天候服务,久久为功,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效果。再次是递进式延展,由帮扶一屋一户到面向产业行业,再从脱贫攻坚战扩展到美丽乡村建设,丰富深化扶贫工作,将工作目标由保障基本生活提升到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对工会传统帮扶手段的补充和积极探索,形成了劳模扶贫行动及工会扶贫工作的“朝阳模式”,即将制度化流程、团队化运作、周期化管理三要素融为一体的工作模式。
在完成消灭绝对贫困任务之后,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朝阳模式在新形势下有继续深化的余地。朝阳市的劳模扶贫工作可望在项目化、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继续推进,实现扶贫成果共享,授受双赢,让劳模群体及其家庭从扶贫行动中受益,让扶贫攻坚成果回馈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