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寿铨:默默耕耘的农学大家

2021-10-15崔金鹏

民主与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学院九三学社农学

崔金鹏

沈寿铨,男,汉族,中国著名农学专家。1898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解放镇香元滨村。192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任该校助教、燕京大学农场技师。1931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次年获农学硕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兼燕京大学作物改良试验场场长,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实业部农林署农业处处长,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兼中央农业试验所副所长,上海圣约翰大学农学院教授、植物生产系主任,安徽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农林署农业工程队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区农林水利部农林委员会顾问,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实验)所副所长兼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教授(正高二级)、主任。历任济南市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九三学社山东省委(济南分社)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政协山东省第四届常委,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顾问。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参议等职。

留学海外  立志报国

1924年,经过世界教育局的中介,利用美国救灾基金余款每年4万银元,金陵大学与康乃尔大学、洛氏世界教育局开展合作,订立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陆续派遣著名育种专家等来校讲学。此后,两校关系日益密切,金大农科的毕业文凭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康乃尔大学)承认为农科学士,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生到美国留学进修的人员比较多,如金陵大学农林科早期教师和学生沈宗瀚、郝钦铭、王绶、沈寿铨、常得仁和以后的毕业生马保之、章之汶、汤湘雨、高立民、管家骥等均考取了到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公费进修的机会。根据后来章之汶的统计,在30年代中期中国留学欧美各大学农林科的大约250多人,几乎一半是金陵大学农林科或农学院的毕业生。沈寿铨便是1931年远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并于次年获农学硕士学位。毕业归国前夕,沈寿铨还和在康乃尔大学学习的马保之、金善宝、冯泽芳、卢守耕、管家骥等一批立志报国的留学生一起,在植物科学馆发起成立了中华作物改良学会,旨在改良中国农作物培育种植,促进农业和社会的发展。后来,这批学成归来的优秀留学生大多数回校任教,如棉花育种专家过探先、王善荃、郝钦铭、冯泽芳,小麦育种专家金善宝、沈寿铨,大麦育种专家王绶,玉米育种专家吴绍骙等,他们均成了新中国的农学大家,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讲坛育才  桃李满园

1932年,沈寿铨学成回国后,出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兼燕京大学作物改良试验场场长,一边三尺讲台教授农学知识育英才,一边带领学生下到田间地头改良作物实验。沈寿铨边教学边试验,为了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一直坚持阅读大量学术期刊和报纸文献,在学习思考中提高思想认识,在探索创新中提高工作质量。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在燕京大学作物改良试验场工作期间,他主持选育了“燕大811”谷子和“燕京白芒白” “燕大1885” “燕大1817”小麦等良种,都是我国较早运用现代科技改良作物品种并提供生产应用的优秀成果,得到推广种植,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沈寿铨执教讲坛廿余载,可谓桃李满园。在他的学生中有两位是他晚年时经常提及的,一位是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农业部部长的何康。1949年,时任(上海)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农林水利部副部长的何康经常登门拜访沈寿铨教授,沈教授正任职该委员会的顾问。何康向他学习相关农业方面的知识,交流和探讨农业发展想法,后来,二人一直以师生相称。1950年春节刚过,何康借拜年亲自找到沈寿铨,谈起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尤其农业发展以及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农林水利部正在积极动员调动一批专家支援“革命老区”和农业大省区域的建设发展。沈寿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支援“革命老区”山东的农业发展。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办好了相关手续,打包行李,带着家眷,坐上火车一路北上到了泉城济南,进入山东省农业实验所任副所长兼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教授、主任。

1952年9月,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山东省立农学院与当时的山东大学农学院合并,同时调入齐鲁大学农业专科、金陵大学园艺系、南京大学园艺系果树组,组成了新的山东农学院。沈寿铨任系主任。虽然当时学校的条件很差,在这里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如有世界“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的李振声院士。在对李振声院士的采访和报道中他也多次提到自己受沈寿铨先生的影响很大,他说,“我考进了山东农学院,系主任是原燕京大学的沈寿铨教授,给我们上小麦育种课,讲得很好,从小麦的进化、分类、育种的理论与技术,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余松烈教授讲的遗传课,也很生动。两位老师的讲课使我从理论上提高了对小麦育种的认识。当然,我后来从事的这项研究,多是受了沈老的教导和影响。”

倾情九三  践行使命

沈寿铨作为一名老社员、老教育工作者,他具有坚定的政治品质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他始终认为,为国家、为社会做一点贡献是他应尽的义务,也是九三学社社员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始终对党和国家、对九三学社事业保持激情,积极撰写议案和建议,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践行一个九三人的历史使命。他曾任山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山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山东省委(济南分社)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第八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参议。在职期间,他廉洁奉公,兢兢業业,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的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

默默耕耘  奉献一生

1955年,沈寿铨被省委任命为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调去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虽然沈寿铨不情愿离开他热爱的科研和教育工作,可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去。期间,他全家也都搬到了农业厅宿舍居住。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当了10年的“官”,直到1965年,已经68岁的沈寿铨才成功卸任。在他的积极要求下,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继续任副院长,后因为年龄原因改任院顾问。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为了照顾沈老的身体,安排他自由规定时间,不用每天坐班和参加院里的会议,如遇有重大问题会上门专门请教。而沈寿铨一直坚持每天按时乘坐班车到院里来上班。早上,他还会和农业科学院里其他的青年人们一样提着热水瓶到一百米外的开水房去打开水,然后自己拿着拖布搞办公室的卫生。有时工作之余,他还会在院子里散散步或打打太极拳,放松一下身心,锻炼一下身体。如此年复一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退休干部、曾经担任过沈寿铨秘书的唐齐鸣回忆,时任党委书记在一次院党委会上做自我检讨:“沈老都80多岁了,我竟发现他每天还自己打热水、拖地,这是我的失职。在座的知不知道,他可是我们农学院的‘院宝,也是我国农业界的‘国宝啊。大家想没想过,刮风下雨天的沈老要有个不小心滑倒了,被热水烫伤咋办?办公室和秘书们都去哪了……”一些院里上班的年轻人至此才知道,原来这位少言寡语,和蔼可亲,穿着朴素,看上去更像门卫大爷的干巴小老头儿,竟然是一位农学大家!

作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农学家,沈寿铨一直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教学和科研,能为中国的农学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为农学教育与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他每天坐班车正常上班,学习、写作,就在他生病住院之前,还给一些部门撰写科研报告,给他的学生修改论文。据他的学生蔡英环(曾任山东省农业实验所副所长)回忆说,沈寿铨恩师给他的学生们文章回复修改的意见,多数比文章要长,有的甚至是学生文章的一倍还多,可见其认真、专业的治学态度。沈老在我国农业教育实验方面,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5年,沈寿铨因病住进了千佛山医院。住院期间,他仍然关注我国的农业发展与问题研究。他恪守了一位农学家教学无止境、研究无止境的人生信条,一生默默从事农业教育与研究工作,著有《改良我国农业的大前提》《应用统计估阈值》《十七年粟育种的回顾》等多篇论文和专著。

1989年2月27日,沈寿铨不幸因病于济南千佛山医院去世,享年90岁。

猜你喜欢

农学院九三学社农学
毛泽东阻止九三学社解散
庆祝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基础农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指认式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
卓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