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15万红先潘文娣
万红先,潘文娣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对外贸易作为推动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其规模直接反映一国(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长期以来,安徽省对外经贸发展相对滞后,贸易规模远低于东部省市。200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后,安徽省对外贸易水平明显提升,2007 年进出口增速达30.1%,超全国平均增速6.6 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后,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产业转移浪潮,国务院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推动了安徽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加速安徽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安徽省对外贸易再次迅速增长。 此外,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将安徽省全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中, 为安徽省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格局展开研究。 全文结构如下:首先对与贸易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其次从理论上分析安徽省对外贸易现状,接下来利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安徽省贸易发展因素进行多层面实证研究, 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目前,已有文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例如,吴东晟、楚佳论证了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1-2]。 孔庆峰以及李艳通过测算贸易便利化来研究经济增长的问题,并探讨贸易便利化推行的必要性[3-4]。张世翔、王美昌分别利用EKC、GVAR 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5-6]。 二是对外贸易效应与影响的研究。 例如,边婧、马光明、张志明等人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对外贸易环境效应以及就业效应[7-9]。 三是对外贸易发展格局的研究。 例如,赵亚博、赵蕾等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中国与中亚、南亚的对外贸易空间格局、商品格局进入深入分析[10-11]。何莉、宗会明等人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省际差异、演变过程及其成因[12-13]。 宋周莺从多维度研究了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格局[14-15]。 四是对外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潜力的研究。例如,冯颂妹、马莉等人对中国与东盟、中亚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16-17]。 陈继勇在测算中印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与印度两国间的贸易潜力[18]。
纵观现有文献,从省级层面尤其中国内陆省市层面分析对外贸易格局动态演变的文献相对匮乏。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区域上选择身兼“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双重重任的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78~2019 年间对外贸易发展格局演变趋势;在研究方法上选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测算安徽省与贸易伙伴的双边依存度;并对影响安徽省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安徽省更好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外贸易规模
近年来安徽省对外贸易实现了高速增长,显示出安徽外贸发展的巨大潜力。 如图1 所示,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整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1 1978-2019 年安徽省的对外贸易额以及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例
1.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时期(1978~2000 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进入有限开放时期, 安徽省对外贸易也开始逐步发展。 该阶段,安徽省对外贸易额从0.106 亿美元增至33.47 亿美元, 其中, 出口由0.106 亿美元增至21.72 亿美元,进口由 0 亿美元增至11.75 亿美元;对外贸易年均增速为20.2 %, 虽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35 个百分点,但与沿海省市相比则较为滞缓;在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较稳定,始终维持在0.5 %~0.9 %左右。
2. 加入 WTO 后较快增长时期(2001—2008年):2001 年底, 中国的成功入世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入世如同“催化剂”,促使我国贸易规模和速度呈现“爆炸式”增长,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加快,年均增速达25.8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9 个百分点。 该阶段,安徽省对外贸易额由36.2 亿美元增至204.35 亿美元,在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占比由0.71%升至0.8%; 出口额由22.82亿美元增至113.53 亿美元,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出口年平均增速约1.4 个百分点, 但在全国对外贸易出口所占比重由0.86%降至0.79 %;进口额由13.38 亿美元增至90.83 亿美元,进口增速高于全国进口年平均增速约7.4 个百分点, 在全国对外贸易进口中所占比重由0.55%升至0.8%,进口增长明显。
3.金融危机后快速发展时期(2009~2019):该阶段,安徽省对外贸易规模年均增速达到14.2 %,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3 个百分点,在全国占比中升至1.5%。期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影响, 安徽省对外贸易总额自2008 年第四季度起大幅萎缩, 比上一年同比下降48 亿美元,2010 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创历史新高;金融危机后, 在全国进出口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安徽省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极之一。 2009~2019 年, 安徽省外贸总额从156.35 亿美元增至687.3 亿美元,出口额由88.9 亿美元增至404 亿美元, 进口额由67.5 亿美元增至283.3 亿美元, 对外贸易量在全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参与泛长三角合作等区域政策对安徽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的国际产业转移热潮中, 安徽省凭借政策优势、自然资源禀赋、 区位优势承接了大量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方式
根据不同贸易方式的特征,可以将我国对外贸易具体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三种模式。一般贸易是指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国外进口外国的产品,或者用国内的原料、生产力生产成品出口。 加工贸易是指从国外以保税方式来进口全部或部分的原材料、零配件和包装物件,然后由国内企业进行加工或组装后出口成品, 从中获得利润的贸易方式。 从安徽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总额及其比重可以看出, 安徽省对外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等加工贸易为辅。
从一般贸易角度来看,随着安徽省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一般贸易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张的势态。 2008~2019 年间, 安徽省一般贸易总额由163.41 亿美元增至 494.14 亿美元, 年均增长12.49%,其中,出口额由84.17 亿美元增至288.57亿美元, 但占安徽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却呈小幅下降,由74.16%降至71.43%,下降约2.73 个百分点;进口额由79.24 亿美元增至205.57 亿美元,占比由87.27%降至72.56%,下降近15 个百分点。同期,我国一般贸易额由12 349.55 亿美元增至26 983.4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额、进口额分别由6 628.62 亿美元、5 720.93 亿美元增至 14 430.09 亿美元、12 553.31 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比例由46.4%、50.49%增至57.73%、60.4%。十多年间,安徽省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普遍领先全国约20 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在安徽省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70%左右, 在进口中的比重稳定在75%左右,是安徽省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从加工贸易角度来看,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政策的影响,安徽省加工贸易规模节节攀升, 但其占比和一般贸易相比而言仍较低。2008 年安徽省加工贸易总额为34.13 亿美元,在全省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6.7%,同期全国加工贸易额为10 534.9 亿美元,占比41.13%,差距拉至近25 个百分点。 随着安徽省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与全国加工贸易占比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2019 年安徽省加工贸易额为142.22 亿美元, 占比为20.69%,同期全国加工贸易额为11 525.26 亿美元, 占比为25.2%,差距缩至4.5 个百分点。其中,2019 年安徽省加工贸易进口额为44.62 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8 年的9.3%升至15.75%,提高近6.5个百分点;出口额为97.60 亿美元,在数量上约是2008 年加工贸易出口额的3.8 倍, 占比有些许上升。 十多年间,安徽省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增速呈现正负交替增长, 加工贸易增速要快于一般贸易,反映出安徽外贸方式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由图2、3 可以看出,安徽省与中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方式非同步转型阶段,表现为我国加工贸易占比下降、一般贸易占比上升;而安徽省则表现出相反趋势。 究其原因,一是全球经济低迷,外需不振;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传统竞争优势消弱导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缩减。二是大环境下,安徽作为资源丰富的内陆省份,在区位上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条件,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有效承接了境外和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产业转移。
图2 2008-2019 年安徽省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安徽省外贸总额的比例
图3 2008-2019 年中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例
(三)对外贸易伙伴空间分布
亚洲、 欧洲一直是安徽省对外贸易的传统市场,占据了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较低。 从2019 年安徽省与世界六大区域之间的贸易上看,亚洲作为安徽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 双边贸易额和出口额达到283.31 亿美元、161.68 亿美元, 分别占安徽省外贸总额、出口总额的41.22%、39.9%。欧洲是安徽省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安徽省与其贸易规模为115.98 亿美元,其中,进口27.55 亿美元,出口88.43 亿美元。 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与安徽省贸易规模为108.67 亿美元、107.22 亿美元、36.85 亿美元、35.18 亿美元,分别占安徽省外贸总额的15.82%、15.6%、5.36%、5.12%。
从全国层面看, 安徽省贸易伙伴较为集中,与全国的贸易合作伙伴空间布局高度相似。 2019 年,中国最主要贸易伙伴也为亚洲和欧洲国家,安徽省在全国与上述区域对外贸易额的占比分别为1.20%、1.32%。 同时,安徽省仅占中国对亚洲出口总额的1.32%, 占中国从欧洲进口总额的0.73%,安徽省对外贸易在全国层面不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从具体国别和地区来看,安徽省主要出口目的地为美国、日本、印度、墨西哥、中国香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美国是安徽省最大出口国,2019 年安徽省对美国的出口总额达到74.64 亿美元,占安徽省出口总额的18.48%, 但仅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1.78%。 安徽省主要进口货源地为日本、智利、中国台湾、秘鲁、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中国台湾分别占安徽省进口总额的10.79%、8.79%,但安徽省占中国从日本、中国台湾进口总额的比例不足2%,进口优势不明显。 有关情况参加表1。
表1 2019 年安徽省与世界六大区域对外贸易额及占比(亿美元;%)
为了进一步衡量安徽省与各大区域及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亲密程度,本文拟借鉴贸易结合度指数进行测度分析, 该指数由经济学家Brown 提出,后经Kojima 等人完善,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TIIi代表贸易结合度指数,Xi、X 分别代表安徽省对i 国的出口总额、安徽省出口总额;Mi、M 分别代表i 国的进口总额、世界进口总额。 如果TIIi大于1,则代表安徽省与i 国贸易联系紧密,反之,则松散。本文着重选用2019 年安徽省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数据,综合测算双方结合度指数(限于篇幅,数据未列出)。
从区域结合度指数来看,与安徽省贸易结合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拉丁美洲(1.86)、非洲(1.81)、亚洲 (1.49)、 大 洋 洲 (1.40)、北 美 洲 (1.31)和 欧 洲(0.60)。除欧洲外,安徽省与其他各区域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大于1,说明安徽省与该些区域之间均存在密切的贸易关系,区域的进口高度依赖于安徽省的出口。 从洲际结合度指数来看,安徽省贸易结合度较高的合作伙伴为利比里亚、多哥、缅甸、吉尔吉斯坦、冈比亚、老挝、加纳、几内亚、毛里塔尼亚、伊朗、朝鲜、智利、巴基斯坦、贝宁、塞内加尔等国。 可见,安徽省最大贸易伙伴为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而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贸易伙伴多为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国家及非洲、拉丁美洲部分欠发达国家。安徽省对外贸易额较大且结合度较高的国家只有智利,主要贸易伙伴与依存度较高的贸易伙伴之间空间差异明显,不利于安徽省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二、安徽省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变量说明
于燕(2014)、寇宣丽(2012)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消费者物价指数、 汇率变动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现有的贸易理论及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上,针对安徽省进出口贸易特点,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入手,选取政府行为、工业化程度、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利用外资水平、外汇储备共5 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选择安徽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
1.政府行为
本文选用安徽省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政府行为。财政收入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或地区政府筹集资金的能力及在社会上能够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数量,财政收入充裕能够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扶持及更优惠的贸易政策。
2.工业化程度
本文选用安徽省工业增加值与GDP 增加值的比重来衡量工业化程度。 工业化,简而言之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重心从农业生产转向以制造业为主的过程,通常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组织结构的转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产业分工和合作等。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必须结果,反之,工业化又将大力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及贸易条件改善。
3.消费者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国或地区的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情况。当物价水平发生波动时必然引起进出口商品成本变动,从而影响到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4.利用外资水平
本文选用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额来衡量利用外资水平。 利用外资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主权条件不受损害的条件下,通过吸收外国资金与技术,以加本国经贸发展。它是一国与别国建立经济联系,进行经贸往来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利用外资,不仅利于一国或地区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 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 还利于人才的吸收和培养。 由于利用外资,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生产力要素,提高资金充裕度,同时,外商能够针对其母国的市场情况,有效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促进出口创汇。
5.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作为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的有效工具, 反映一国或地区的支付能力和经济实力,是国际贸易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能够增强一国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弥补贸易逆差、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际资信力。 外汇储备在稳定一国汇率、发展对外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整理
1.数据收集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变量选择,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采用2000~2018 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了确保结果的可信度,所用数据均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以及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报告。
2.数据处理
由原始数据可以看出各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但由于工业化程度、消费者物价指数及外汇储备三个变量呈现非线性变化,本文中将对该些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取对数意味着参数表示的就是百分比变化率,经济变量具有了弹性意义。各数据取对数之后并不会改变原有的性质和关系,且所得到的数据易消除量纲和异方差问题。 而政府行为、利用外资水平两变量呈现出线性变化趋势,在此就不再取对数。
其描述性统计表如表2 所示:
表2 描述性统计表
(三)模型设定
本文以2000~2018 年省级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样本,根据前文的分析和指标的选择,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t 代表年份;lntmx 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gov、lnind、lncpi、fdi、lnfei均为解释变量, 代表影响安徽省贸易发展的因素。a、b、c、d、e 分别为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若系数显著且大于0,表示这些因素均推动了安徽对外贸易的增长;若系数显著且小于0,则与之相反。 最后的εt为随机误差项,也称干扰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1.多元回归
在搜集整理各变量的数据后, 根据所设定的模型,利用stata 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呈现在表3 中:
表3 多元回归估计结果
由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工业化程度(ind)、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利用外资水平(fdi)、外汇储备(fer)均与安徽省贸易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系且显著,说明这些变量的增加,能够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而政府行为(gov)与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系, 与预期结果相矛盾,因此我们需要对各个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
2.多重共线性检验
在stata 软件中, 通过VIF 命令进行多重共线性检查,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通过多重共线性的检查, 可以看出政府行为、外汇储备的方差膨胀因子远大于10, 说明两变量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
3.逐步回归法
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运用最小二乘法逐一对各个解释变量重新进行回归,从中选出拟合优度最好且系数均显著的模型。
首先得到一元回归方程中安徽省进出口贸易额Y 对外汇储备的线性关系强,在此基础上,将其余解释变量一一带入模型中,结合现实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选出效果最好的多元回归方程,如表5 所示:
表5 多元回归结果
模型(4)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R2为 0.99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比较好;F 统计量的值为703.628,说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是高度显著的; 每个变量的t统计值对应的概率在5%的水平下均是显著的,说明这些变量均是影响安徽省贸易发展的因素。
根据所设定的模型及实证结果,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即:
上述回归结果表明,方程中的4 个解释变量均与安徽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呈正相关关系,即都对安徽省贸易发展有推动作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各变量每增加1 个单位,对安徽省外贸发展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外汇储备 (fer)、 工业化程度 (ind)、 利用外资水平(fdi)。
4.异方差检验
在stata 软件中, 通过怀特检验对变量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异方差检验结果
通过异方差的检验,可以看出Heteroskedasticity 的P 值为0.321 4,在5%的水平下是不显著的,故拒绝原假设,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参数的估计量是有效的。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目前,关于安徽省对外贸易现状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从现状、实证两方面入手,首先对安徽省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伙伴进行阐述,并在基础上测算了安徽省与其贸易伙伴的结合度指数;随后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安徽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对外开放后,安徽省对外贸易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时期、加入WTO 后较快增长时期、金融危机后快速发展时期;安徽省对外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导,加工贸易近些年发展更有成效;安徽省贸易伙伴格局与全国高度重合,主要贸易伙伴和结合度高的合作伙伴之间空间错位明显;安徽省消费者物价指数、外汇储备对安徽省贸易发展拉动的杠杆作用较强。
为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号召,抓住“全域纳入长江三角洲”的历史性机遇,紧随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发展趋势,更好地发挥安徽省比较优势、增添贸易发展动能、实现整体跃升。
(二)政策启示
根据前文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加快发展加工贸易,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安徽省加工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一般贸易相比仍薄弱,需进一步加强。 安徽省应继续抢抓国家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机遇,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主动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吸引“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兴办加工贸易企业。 同时,对我省已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企业,需继续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结转业务,提升关联产业配套能力, 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
2.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内外贸联动发展
模型中消费者物价指数对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说明当前内需已经成为新时代安徽省经贸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有利引擎。 2019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达到6 365.9 万人,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客观的消费基础, 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由此导致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对安徽省外贸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消费作为最终需求,必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未来安徽省需以扩大内需为突出导向,加大对消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国内外贸易联动发展新局面。
3.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个国家(地区)的外贸发展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为一国(地区)带来大量的长期性生产资本,加快一国(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由此可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不失为我省外贸发展的一条“捷径”。 因此,安徽省应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的建设,同时转变引资观念,由政策性引资向服务、环境引资转变。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整合、调动各种招商引资的力量和资源,发挥重点区域、产业、企业主力军的作用,瞄准中高端产业,以引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发展水平
安徽省虽然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处于内陆腹地,运输成本较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徽省的基础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安徽省各级政府需尽快建立健全安徽省物流业发展长期规划和优惠政策, 营造良好的物流供给降本增效制度环境,同时以智慧型港口和“大数据”建设为抓手,做好供应链整合,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 其次,安徽省要积极参与长三角大物流圈建设,与江浙沪共同打造物流业发展协商合作机制,构建发展协作联盟,形成多式联运有机结合、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