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教育环境对高中生数字鸿沟的影响*
2021-10-15李艺珊陈慧铷谭盈盈张天怡
齐 麟,李艺珊,陈慧铷,谭盈盈,张天怡,闫 慧
1989年11月24日,英国《时代教育专刊》发表题为《数字鸿沟》的文章,是目前可查的最早数字鸿沟文献[1]。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面线上教学使得贫困地区学生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凸显,高中生群体活动中心从学校转移到家庭。本文选取两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和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环境在疫情下对贫困地区高中生群体数字鸿沟影响的新变化,探索消减高中生数字鸿沟的路径。
1 文献综述
在学校教育环境上,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 设备资源数量、ICT设备质量、ICT设备使用情况、教师ICT的使用技能和使用频率、教育经费投入等因素对学生数字鸿沟的形成可能存在影响。ICT设备使用情况会影响学生的信息需求满足情况[2]、学生信息能力[3]、城乡数字鸿沟[4]。教师ICT 使用能力与实践相较于学生存在显著差异[5],前者会对后者的信息能力产生正向影响[6],从而对城乡数字鸿沟的消弭产生积极作用[4]。欠发达地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包括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含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4])、教育数字资源配置不均、信息技术人才匮乏、教师教育观念陈旧[7]、教育行政部门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学校的组织管理欠缺[4]等。
在家庭教育环境上,ICT设备数量与质量、父母对ICT设备的态度、ICT设备使用频率、ICT设备使用能力等因素对学生数字鸿沟的形成存在影响。家庭ICT设备数量与学生的学术成就正相关[3],父母对ICT设备的积极接受态度、学习意愿及频繁的ICT使用、较高的ICT使用能力[6]对学生的信息能力有正向影响。在不发达地区,上述因素的匮乏是学生数字鸿沟形成的重要原因[8]。
在社会教育环境上,公共图书馆、网吧网咖、教育政策等因素影响数字鸿沟状态的发展。公共图书馆[9]、网吧网咖[10]减弱了信息弱势群体家用电脑接入互联网困难,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教育也对使用沟及素养沟的消减产生积极作用[11]。政府对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投入也是数字鸿沟中的影响因素之一[12]。
数字鸿沟被划分为6个维度:接入鸿沟和获取鸿沟:ICT、数字化资源、质量、数量等鸿沟[13];素养鸿沟:ICT设备素质培训、ICT设备技能、信息素养、能力等鸿沟[13];心理鸿沟:需求、态度、满意度、意愿、信心等鸿沟[14];使用鸿沟:ICT设备使用、互联网功能、质量[15];多角度数字鸿沟:社会、政治、经济等鸿沟[16];个体数字鸿沟:收入、年龄、性别、种族、地理等鸿沟[14]。本文借鉴上述成果及van Dijk J 的分类[17],将高中生数字鸿沟划分为4个维度:接入及获取鸿沟、素养鸿沟、心理鸿沟和使用鸿沟。
疫情在线授课期间,城乡中小学生间在线学习条件、自主学习能力和在线学习认同度出现明显差异,城市总体优于乡村[18];近10%学生家中无无线网络,30%学生用家长手机流量上网学习,53%学生疫情发生前无任何网络学习经历[19]。
教育环境对信息需求、信息能力、城乡数字鸿沟、信息弱势群体等的影响已得到研究印证,但对高中生数字鸿沟的系统影响仍值得探究。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为提前了解贫困地区高中生群体数字鸿沟影响的总体情况并为田野研究做铺垫,笔者对内蒙古赤峰敖汉旗、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四川达州、福建泉州等地高中生进行预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发放线上问卷,回收282份,其中来自贫困地区问卷176份,非贫困地区问卷106份;男生57%,女生43%。问卷涵盖数字鸿沟现状及可能存在的教育环境因素。结果显示,在贫困地区176位受调查者中,所在高中限制使用ICT的人数为155人,不受高中限制的为21人;拥有ICT设备的高中生146人,缺乏ICT设备的为30人,其中24位高中生分布在四川与内蒙古贫困地区,可见接入及获取沟在后文田野研究所选的四川和内蒙古两地的贫困地区表现得尤其突出。在预调研问卷测量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信息获取、评估、管理、表述、创造与交流等能力)中,四川和内蒙古贫困地区得分在60分以下的高中生为98人,占该地区受调查者66%,信息能力得分为61分以上的高中生为51人,占比34%;赞成或非常赞成高中生使用ICT的家长为23人,持中立或反对态度的家长153人,因此素养沟也明显存在于四川与内蒙古的贫困地区。
疫情后线上教学强化了家庭教育环境的价值,线上教学前开展的预调研结论无法解释该现象,需考察家庭教育环境对高中生数字鸿沟的影响。
2.2 深度访谈法
笔者于2020年8月3-24日开展田野研究,依据目的性抽样原则来确定研究对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和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选取20位高中生及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度访谈。每次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概念,调整与完善访谈提纲,直到不能再从访谈资料中获得新变量及其关系,才结束调研过程[20]。访谈内容涉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类教育环境情况、高中生数字鸿沟现状、疫情影响三类问题。
2.3 扎根理论
按照先后顺序编号,S表示学生,P表示学生家长,二者一一对应;T表示高中教师;编码第二位代表地区,1为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2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在主轴编码阶段,笔者将开放式编码中形成的概念进行归类,发现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当每一组关系建立起来后,提取概念更大范畴,如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等主范畴及其副范畴。在选择性编码阶段,选择具有统领性的核心类属,如学校教育环境、数字鸿沟,对概念进行关联和验证,揭示范畴间关系,形成理论框架,从而完成扎根理论从经验事实中产生理论的目的[21]。为开展理论饱和检验[22],在完成18个访谈对象的访谈和编码后,分析第19位和第20位受访者访谈文本,未发现新概念及关系,由此判断已达到理论饱和。
3 核心概念体系
在编码基础上形成贫困地区教育环境影响高中生数字鸿沟的概念体系。贫困地区高中生数字鸿沟表现在接入沟、获取沟、使用沟、素养沟、心理沟等方面。接入及获取沟是接入并拥有ICT设备及相关服务的差异;使用沟是ICT设备使用情况的差异;素养沟是信息能力测评状况、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评估能力、线上资源利用现状等的差异;心理沟则是信息能力理解、信息需求差异、高阶信息能力需求、计算机课程态度的差异。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3.1 学校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环境因素含7个方面:学校ICT设备、学校规章制度、计算机课程、教师知识传授方式、教师数字鸿沟、教师ICT态度和信息化教学模式(表2)。
表2 学校教育环境
两个前国家级贫困县高中校园内ICT设备与过去相比有所提升,教学信息化设备较为普及,基本能满足校内教学和学习需要,但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明显不足,多名访谈对象反馈学校图书馆没有公共计算机、Wi-Fi、笔记本或平板外借服务。教师信息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学校也在信息化教学中培训教师。但学校对高中生校内使用电子设备均有约束,受访教师不否认ICT设备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自制力是影响教师对其使用ICT设备态度的主因。
受访高中生所在高中均开设计算机课程,但仅限高一和高二,教学内容是计算机技能,考核方式为计算机会考,部分访谈对象表示计算机课程教师授课时并不认真,如“没学会”“没有印象”(S21,S22,S23)。受访学生表示其他科目教师一般不会占用计算机课程,一名受访教师(T21)认为信息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可见计算机课程在两地高中的教学重要性不低,但仍低于高考科目,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信息化教学已成趋势,多名受访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钉群作为新兴教学在线辅助工具成为老师布置假期作业、及时与学生沟通的工具。教师数字鸿沟现状方面,受访教师表示大多数教师已实现ICT接入,但设备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多名教师表示其信息能力不如学生,认为信息能力十分重要,也在尝试使用信息化设备更好地教学。新兴信息化教学模式出现,如与成都七中合作的远程教学、为学生配备iPad 的平板教学班。
3.2 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含4个方面:家长ICT态度、家长ICT干预行为、家长数字鸿沟和家庭网络情况(表3)。家长对学生使用ICT 设备的态度和干预行为受健康、学业等因素影响。家长ICT态度和干预行为基本呈同质化趋势,对子女使用ICT 设备持积极态度的家长的干预行为更积极,支持学生使用ICT设备进行学习和娱乐,而持消极态度的家长大多限制子女使用ICT设备。家长数字鸿沟也会对学生的数字鸿沟产生影响,家长信息能力自评较差,且无主动学习ICT的意愿和行为。受访谈的大部分家庭配备了Wi-Fi,且质量较好,但个别农村地区学生受到家庭经济水平影响,还未配备Wi-Fi或者最近才配备Wi-Fi。
表3 家庭教育环境
3.3 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教育环境含社会教育模式、政府教育政策、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制度(表4)。访谈发现社会付费教育模式已出现,政府资金投入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也至关重要;两地信息基础设施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欠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没去过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而去过的受访者发现其并不提供公共计算机或者公共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中社区网络状况良好,受访者在社区网络使用中均没有出现电路维修和自然灾害等导致的通讯网络故障情况。关于教育制度,文理分科和高考制度会对学生数字鸿沟产生影响:有受访者认为理科生信息能力需求更高,也有受访者认为文理科学习需要不同,文科生需要从网络等渠道获取知识,对于信息能力的需求要强于理科生。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有必要提高信息能力,但在现阶段高考制度下没有时间去提升信息能力。
表4 社会教育环境
3.4 新冠疫情导致的新变化
疫情期间高中生的教育环境重心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和社会,数字鸿沟的表现、家庭教育环境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发生新变化(表5)。部分高中生表示,疫情期间普遍拥有ICT 设备,使用时间较疫情前相比明显延长。绝大多数正常接受线上教学的高中生基本认为信息能力有提升,对线上教育的评价趋向积极,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自学。针对制度情况,两地学校对教师开展线上授课培训,但线上教学仍在问题,如家庭环境干扰、网络环境干扰、软硬件设施存在问题、教师能力偏差、互动行为不足。
表5 新冠疫情导致的新变化
4 教育环境与数字鸿沟的关系
4.1 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数字鸿沟的影响表现在:高中生接入及获取沟受到ICT设备、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对学生使用ICT设备态度的影响,如“我们学校机房少了,以前是三个机房其中有一个机房,就已经转作他用”(T21);其素养沟受计算机课程、教师知识传递方式、教师数字鸿沟的影响,如“计算机课程上我们什么也没学会,我处于初级形态,百度可以满足我,如英语单词词形变换”(S21);其心理沟受计算机课程、教师知识传授方式、教师数字鸿沟、信息化教学模式影响,如“至少最基本的编程语言和信息要了解,我觉得高中阶段文理科生对计算机课的需求是一样的”(S12);其使用沟受学校规章制度、教师知识传递方式、教师数字鸿沟影响,如“我们手里边如果有这种平板或者手机,当然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或者信息能力”(T21)。
4.2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受访高中生接入及获取沟主要体现在网络接入情况,个别案例中存在贫困家庭所在地方位置偏僻,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差,家庭的网络硬件设施并不理想的现象,物质层面的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如“网课使用我姐的热点,网速实在是不怎么样,装了Wi-Fi时候我都开学了”(S21);“因为有些学生家庭环境比起学校还是有差别,尤其农村硬件条件达不到,没有Wi-Fi,甚至连手机都没有”(T12)。家庭教育环境对其使用沟的影响表现在:家长ICT态度、帮助学生使用ICT设备的行为积极程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ICT设备使用时间长短及使用功能,如“希望他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P11);家长信息能力强弱、信息意识、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开明程度会影响高中生ICT设备使用情况,如“有用的,当然可以学习”(P24)。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心理沟的影响在于,家长自身信息能力强弱、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意愿程度会影响学生利用ICT设备进行学习、社交、娱乐的需求,如果家长的数字鸿沟缩小,学生的心理沟也会出现弥合趋势,如“孩子现在还没到(深入学习信息能力的)那个阶段”(P23)。
4.3 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
社会教育模式对学生素养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付费信息课程能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如付费信息化课程学生的信息素养会高于平均线,如“现在咱们这儿,这就有编程机器人,编程现在都是从小学开始”(T21)。社会教育环境对于使用沟的影响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信息基础设施数量多少与质量好坏将会影响其使用ICT的质量;社区网络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其ICT设备使用,如“社区网络状况并不好,有时候圈圈会转半节课,我就得再听回放,连麦也很困难”。社会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也会对高中生数字鸿沟的心理沟产生影响:社会教育模式更迭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越早接触相对优质的教学资源,心理沟越容易出现弥合趋势;高考制度将会使学生重心放在高考科目上,不重视信息类课程,学习意愿并不强烈;文理分科制度使得文理科生的学习需求不一样,间接导致信息获取与利用需求出现差异,如“理科生可能更加重视的是编程啥的,文科生可能更多就是检索啥的”(T22)。
4.4 新冠疫情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学校开展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如“线上授课也培训了,一个赤峰智慧平台的负责人远程培训”(T22);教师更愿意线上授课,拓展知识传授方式,如“疫情后有钉群,每天可以提交作业、监督学生”(T21);新冠疫情下线上授课倒逼教师掌握基本信息能力,其素养与使用沟也缩小,如“充实了很多,包括PowerPoint,把我都给逼出来了”(T22)。对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体现在:部分家长转变对学生使用ICT设备的态度,由有条件支持/中立/反对的态度转向支持态度,如“在疫情期间,电子设备可能有很大的帮助吧”(P11),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支持,“会关心孩子的网络问题,来帮助孩子更高效地利用线上资源”(P11)。
4.5 新冠疫情对高中生数字鸿沟的影响
疫情对高中生数字鸿沟的影响体现在:线上教学要求高中生拥有ICT设备,直接弥合接入及获取沟,如“我自己平时没有手机,疫情期间用我妈淘汰的手机上课”(S11);线上教学为高中生提供了更宽裕的ICT 设备使用时间和用途,如“使用时间明显变长,还建了一个钉钉群,互换作业,交流信息,在语文课上社交时间变长”(S21)。素养沟层面,高中生经历线上教学,学习平台使用能力明显提升,如“意识、表述、交流这几个我觉得可能会好一些,评估创造方面会不太行”(S23)。心理沟层面,高中生接触到更多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线上资源的行为明显增多,心理沟缩小,如“疫情之后会更愿意多接触一些线上教育资源”(S23)。
三类教育环境与新冠疫情对数字鸿沟的作用示意图见图1。
图1 教育环境对数字鸿沟的影响模型
学校教育环境影响高中生的数字鸿沟。学校ICT 设备可缩小高中生在校园内的接入和获取沟;学校对高中生自制力的担忧导致ICT使用限制制度,对接入与获取沟有负面影响。计算机课程、教师较高的信息能力及信息化知识传递方式可以弥合高中生素养沟。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弥合高中生心理沟的弥合。学校ICT使用限制制度对其使用沟有负面影响,教师信息化知识传递方式以及较高的信息能力则对高中生使用沟有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影响高中生的数字鸿沟。家庭网络情况会直接影响高中生接入与获取沟。高中生ICT使用沟如设备使用时间长短、使用功能会受到家长ICT态度和干预行为、家长数字鸿沟的影响;家庭的经济情况也会影响到学生接入及使用沟,个案中存在明显的物质鸿沟。家长数字鸿沟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沟。
社会教育环境影响高中生的数字鸿沟。社会教育环境对使用沟的影响最突出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信息基础设施数量与质量影响学生使用ICT设备及使用的质量;社区网络条件也会影响学生ICT设备使用情况。社会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也会对其心理沟产生影响,社会教育模式更迭促生包容开放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心理沟出现弥合趋势;高考制度的影响最为突出,应试学习任务导致其对信息能力、信息获取需求相对较低,从而拉大心理沟;文理分科制度导致不同学生对信息获取与利用的需求存在差异。
疫情影响了教育环境,拓展了教师知识传递方式,促使教师及学生面临的数字鸿沟缩小;同时使教育场域从传统的学校教育环境向家庭教育环境转变,家长对于高中生使用ICT设备的态度发生转变,行为趋向于支持。众多运营商推出“大王卡”流量套餐,专门针对钉钉平台,缩小了接入沟;“两会”提出重视线上教育、弥合数字鸿沟、间接优化了社会教育环境。
疫情弥合了数字鸿沟。受访学生都拥有了ICT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直接弥合了接入及获取沟;获得了更多更灵活的ICT设备使用时间,线上学习、社交、娱乐时间明显增加,使用沟明显缩小;接触到更多线上学习资源,ICT需求明显增加,形成线上学习、社交、娱乐等习惯,心理沟出现弥合趋势;部分信息素养维度得到明显提升。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发现,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会影响高中生数字鸿沟。学校教育环境的ICT设备、学校规章制度、计算机课程、教师知识传授方式、教师数字鸿沟、教师ICT态度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等因素会对学生的接入及获取沟、心理沟、素养沟、使用沟产生影响。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家长对ICT态度、干预行为、家长数字鸿沟和家庭网络情况等对学生使用沟、心理沟、接入及获取沟等产生影响。社会教育环境的社会教育模式、政府政策、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制度(如高考制度)等则影响高中生的素养沟、使用沟、心理沟。疫情下线上教学改变了三类教育环境与数字鸿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线上教学改变了教师知识传递方式、学校规章制度、教师数字鸿沟;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对学生使用ICT设备态度发生改变,干预行为趋于宽松;在社会教育环境中,通信运营商推出的优惠政策缩小了高中生数字鸿沟。
本文提出对策:第一,改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完善考核制度;第二,改善家庭信息化教育环境,扭转家长限制ICT的态度与行为,非一刀切式地否定子女使用ICT;第三,政府及社会应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建议继续推动高考改革,将信息能力纳入高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