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我国食用菌出口形势分析

2021-10-15黄亚东

食药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蘑菇食用菌出口

黄亚东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北京 100062)

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出口)大国。据我国海关统计,近3~5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额一直稳定在30亿~40亿美元;出口市场遍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的市场为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现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以及俄罗斯和美国。

1 食用菌出口的现状

我国食用菌的出口金额2003年是4.6亿美元,2010年增长到17.5亿美元;2012年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由上一年的24.1亿美元下滑到17.4亿美元,随后出口金额又一路攀升,一直到2018年达到历史性高点44.5亿美元。2019年,海关总署和国税总局联合在国内打击农产品出口退税骗税行为,食用菌行业因存在上述情况,出口额再次下滑至37.3亿美元;2020年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口额较2019年下滑约24%,与2018年的最高点相比,下滑近40%。

干香菇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每年的出口金额约16亿美元,占我国食用菌出口总额的30%左右;其次是干木耳,出口额在5亿~6亿美元;双孢蘑菇罐头(商品名称:小白蘑菇罐头)和除双孢蘑菇外的其他菇种罐头(商品名称: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总出口额在4亿~5亿美元。以上几个品类累计出口额占到整个食用菌出口总额的70%以上。

从出口的产品类型看,以脱水干制产品和罐头为主,速冻、腌渍和保鲜产品较少。出口菇种以木腐菌为主,如香菇、木耳、滑子菇等,草腐菌(双孢蘑菇、草菇等)相对较少。国内食用菌生产,木腐菌约占90%,草腐菌约占10%。但出口的大宗产品与我国生产的大宗产品并不完全一致,目前国内工厂化品种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的产量很高,但这些品种是以内销市场为主,出口有限。

2 疫情对食用菌出口的影响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一直与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地区在内的一些国际同业组织和贸易商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换行业信息,评估疫情对全球食用菌生产、消费和贸易产生的影响。目前,疫情已对我国整个食用菌出口产生了复杂且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食用菌行业供给端

一是生产成本增加。在疫情爆发初期,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外地返乡工人不能返回工厂,很多食用菌生产企业不得不以高价在附近招人采菇、包装,并添置防疫设备、物资等,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二是物流不畅,运费骤增。疫情导致国际物流不畅,集装箱紧缺等问题严峻,出口产品面临“一舱位难求”,甚至“一柜难求”,海运运费不断上涨,物流成本成倍增长。该问题虽在交通部、商务部等部委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干预下得以控制,但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三是边贸受阻。除物流原因外,我国邻国疫情肆虐亦影响正常的边境贸易。我国周边有陆路口岸的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等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对人员和货物流动管控严格,已出现我国企业在邻国销售点被迫关闭的案例。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持续恶化,食用菌供应链的稳定性将持续受到挑战。

2.2 食用菌消费行为和习惯(需求端)

(1)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显著下滑,2020年全球实现经济正成长的只有中国、越南等极少数国家。在全球经济普遍下行的情况下,消费者整体购买力被削弱。

(2)疫情引发学术界和消费者更加关注食用菌的特殊功效。疫情使得人们更注重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而这恰是食用菌产品功能的核心优势,其引起了消费者的充分关注。2020年9月美国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本土食用菌的零售额增长显著(图1)。2020年,日本学者研究并报道了关于舞茸(灰树花)产品对抗新冠病毒的成果。

图1 美国媒体报道“零售数据显示蘑菇销量显著增长”

(3)疫情严重打击餐饮和旅游行业,直接影响珍稀食用菌的需求量。众所周知,西方国家食用菌市场约90%是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等其他品种在当地都被视为珍稀菇,而这些品种恰恰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主力,其消费群体主要是亚裔人口,消费渠道主要在餐饮业。

大部分西方国家由于防控意识不强及国家治理结构等原因,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较为松懈,直至疫情严重扩散后,才不得不采取“柔性封城”措施,规定除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必备品供应场所外,其他场所停止营业。餐饮门店被迫停业,导致对珍稀菇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据了解,日本、韩国在西方国家投资建立的食用菌工厂也面临当地销售十分困难的局面。

(4)疫情导致国外消费者购买习惯改变。以泰国为例,为减缓疫情传播,家庭外出采购频次降低,更倾向于选购包装规格大的产品,而非传统小包装产品。当地食用菌生产厂商在订购包装设备时,要求将设备包装规格由过去的100克、150克小包装调整为500克大包装,或是采购组合包装设备,将2~4个150克小包装添加托盘后包装,组合售卖。此外,疫情增加了家庭对耐储藏加工产品的需求。如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州、西海岸的加州等地对蘑菇罐头的需求稳定,甚至略有增长。

(5)疫情导致销售方式发生改变。据悉,德国的贸易商与当地的设备厂商合作开发了一款“鲜菇免接触售卖机”(图2)。这是2020年欧洲疫情扩散最为严重时,为减少人员到超市集中购物而开发的产品,主要投放到当地社区的一些便利店内,以供居民选购鲜菇及其罐头类产品。

图2 德国出现的鲜菇免接触售卖机

3 食用菌产品未来出口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国内一直得到有效控制,但从全球范围看,形势并不明朗。许多食用菌行业国际友人和外商都在密切关注我国何时能打开国门,恢复正常的人员往来。该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全球疫苗接种速度。我国只有疫苗保护屏障完全建立起来以后,才能考虑逐步有条件地向部分疫苗接种率高、发病率低的国家打开国门。

从食用菌产品需求情况看,国外需求总体稳定。我国食用菌出口连续两年下滑,出口骗税的“水分”已基本挤出,虽然有部分品种仍然会承受压力,但继续下滑的空间较小。有很多出口企业对贸易量反弹抱有期待,短期内这种可能性不大,整个市场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没有几年的时间很难实现。而且从长期来看,虽然食用菌出口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但要超过历史高点(35亿~40亿美元),目前看不太现实。

4 对出口企业的建议

一是汇率变化,出口企业需重点关注。疫情发生后,经济的失控使得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大开印钞机,美元大量流入市场,带来严重的通胀影响,导致2020年开始人民币汇率持续处于升值通道,大幅压缩出口产品的盈利空间。二是未来产品出口趋势的改变。疫情发生后,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等更加重视本土供应链的建设。为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越南、泰国等国从我国采购设备,希望开展本土化的生产。

实际上,我国一些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也纷纷在海外投资建厂,把国内生产转移到海外。从出口的角度来说,把国内的食用菌产能直接转移到国外去,会减少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量,但产能转移可能是一个趋势。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正遭遇诸多瓶颈,行业整体利润率在下滑。业界一直呼吁食用菌企业走出国门,但“走出去”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要更多地结合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特定优势,如木腐菌,尤其是珍稀菇产业,借力资本,配以技术、装备、人才,进行整体输出,然后逐步实现占领国外市场。

猜你喜欢

蘑菇食用菌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给情绪找个出口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