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乌达剖面石炭系羊虎沟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2021-10-15侯云东孙继峰何文祥陆雨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7期
关键词:层位层理砂岩

司 锦, 胡 勇*, 侯云东, 孙继峰, 何文祥, 陆雨诗

(1.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武汉 430100; 2.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武汉 430100;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安 710000)

目前,华北海本溪-太原组的碎屑岩勘探已获得重大突破,并且有望获得较大的储量规模,而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碎屑岩沉积环境的认识争议较大,且缺乏较为精细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羊虎沟组与盆地东部本溪组为同期沉积,是发育良好的烃源岩地层。目前,关于东部本溪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较为一致,东部华北陆表海本溪、太原期发育浅水三角洲[1-4],中南部发育沿岸砂坝[3,5-7]。羊虎沟组主要因为缺乏系统研究,且前人的研究范围不同,空间上具有局限性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得盆地西缘羊虎沟组的沉积环境以及沉积体系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郭少斌等[6]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石炭系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周进松等[7]认为,盆地西缘在晚古生代发育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王子腾等[8]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靖远组、羊虎沟组是一套从潟湖-潮控三角洲为主的障壁海岸相;郝蜀民等[4]认为鄂尔多斯地区石炭系发育华北海和祁连海两类海相碎屑岩的沉积模式,两类海相碎屑岩均可作为有利储集砂体。目前,华北海本溪组的海相碎屑岩勘探已获得突破,并且有望获得较大的储量规模[6]。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野外剖面及钻探证实羊虎沟组的烃源岩条件好,源内致密储层成藏潜力大。例如,付锁堂等[9]认为,西缘羊虎沟组露头发育的泥页岩与海相砂岩呈互层状分布,生储盖匹配好,成藏模式属于“自生自储”成藏组合。李向东等[10]认为桌子山东麓-甜水堡一带的前缘外带是有利勘探区,该区煤层厚度5~15 m,暗色泥岩 50~150 m,油气藏的保存条件较好,生油气岩成熟度较高。可见西缘羊虎沟组的储层成藏潜力大,需要展开系统的研究,但因人为、自然原因、该地区中部,南部露头的羊虎沟组出现大量缺失,而北部地区露头的羊虎沟组保存相对较为完好,如乌达、雀儿沟、呼噜斯呔,但以上3个露头的距离较近,沉积环境一致,因此以北部乌达露头为例进行研究。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较为灵敏,是研究工区古环境、古气候、古水深及体系域的重要指标[11-18]。常规的岩心分析测试费用高、耗时比较长,而且测试过程对于岩心样品的消耗是不可逆的,因此需要尝试新的,较为经济的、快速的、无损的分析测试仪器来对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um,PXRF)在野外地质勘查方面进行连续测试的工作,具有方便、快捷、实用、可靠、无损、成本低廉等优点[19-24]。现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乌达剖面羊虎沟组进行了连续分析测试,并结合岩性特征、沉积学标志、孢粉分析、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对工区的羊虎沟组古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古水深与体系域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工区的沉积环境,同时也验证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在野外地质勘探方面的实用意义。

1 研究区背景

鄂尔多斯西缘地处阿拉善地块、北祁连和鄂尔多斯地块这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带,北至铁克苏庙,南至同心,西至灵武,东至鄂托克前旗。乌达剖面位于盆地西缘北段区域(图1)。羊虎沟组与太原组地层为冲刷接触,与靖远组地层为整合接触。乌达剖面的石炭系羊虎沟组总厚度约为575 m(图2),羊1段地层厚度约为100 m,主要为黑色泥岩、灰白色中砂岩、褐灰色粉细砂岩,中部及顶部见薄煤层;羊2段地层厚度约为172 m,主要为薄层煤层、黑色页岩、灰褐色粗砂岩、薄层状的黄褐色灰岩,羊2段向上泥质含量显著增多;羊3段地层厚度约为303 m,主要为灰黄色含砾粗砂岩、褐黄色中砂岩、灰黄色细砂岩、薄层状碎屑灰岩、黑色页岩,羊3段上部泥质含量增多。

图1 研究区位置图Fig.1 Study area location

2 实验和方法

对乌达剖面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学特征观察和岩性描述,选取页岩、泥岩、灰岩样品共计11件,自下而上依次是羊3段6件样品,羊2段4件样品,羊1段1件样品(表1)。具体取样位置如图2所示。对所取的样品分别开展孢粉、干酪根同位素、稀土元素的分析测定,具体是研究方法如下。

本次测量重点针对鄂尔多斯西缘北段羊虎沟组进行扫描,选择剖面相对较为平整的部位,利用PXRF测量,考虑测量点的代表性,在测点部位选取0.2 m×0.2 m的测量区域,在该区域内均匀测量10~15个点,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实测数据,选取区域间隔1 m。本次研究元素测量使用金属分析仪 Explorer5000,品牌是天瑞,检测时间为60 s;操作环境湿度需要小于90%;操作环境温度为-20~+50 ℃。本仪器可以测量V、Cr、Ni、Sr、Cu、Ba、Mg、Al、Fe、Mn等共计44种元素。

孢粉分析送检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实验室,本次11件样品的处理方法采用实验室孢粉标准分析方法(SY/T 5522—2018),主要是去掉沉积岩中的矿物,以便使得化石与围岩相互分离,富集主要是包括孢粉、浮游藻类等微体化石,以及其他的有机物。具体分析流程为:每样取干重约50 g,先用10%的盐酸去除样品中的含钙物质,再用氢氟酸浸泡,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硅质沉积物,后续使用水洗筛选(筛布孔径为10 μm)浮选后获得全部悬浮物质。化石富集后制片,每件样品制作4个盖片(20 mm×20 mm),此次操作是在生物双目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完成的,并对其中数量大于50粒的样品进行百分含量计算。

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在河北杰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本次样品的检测方法是依据《地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GB/T 18340.2—2010),使用的检测设备为Thermo Scientific Delta V Advantage,使用标样:USGS40左旋谷氨酸(标准值-26.39‰,实验测定值-26.41‰,误差0.02‰符合标准再现性误差范围≤0.5‰要求),室内温度为27 ℃,室内湿度为30%~32%。首先将挑选1 cm3左右的碎块,接着盐酸浸泡,耗时为24 h,蒸馏水冲洗3次以上,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样品表层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将盐酸滴入装有粉末样品的烧杯内,使其浸泡时间大于24 h,使用镊子夹起固体样品,加入15%氢氟酸,同样浸泡的时间大于24 h,待其完成后弃去酸液,用蒸馏水冲洗3次以上,直至变为中性,然后低温烘干,目的是为了去除可能存在的无机碳,最后干燥粉末样品进入质谱仪,测定该样品的δ13C值。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古氧化还原环境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指那些容易受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所控制从而导致其溶解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元素,其容易向还原性得到环境富集[25]。其中,V、Cr在缺氧的环境中容易富集,在还原环境中不溶,在为氧化环境中易溶,所以它们可以有效地判别古氧化还原环境[26-28]。Ni元素会在缺氧环境与氧化环境中形成鲜明对比,在还原环境下常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同样可以判别古氧化还原环境[29-32]。综合前人研究,认为V/(V+Ni)、V/Cr为可靠的参数,可以很好地指示工区的古氧化还原环境。Jones等[29]在对古环境研究时总结如下:在厌氧还原环境中,V/(V+Ni)>0.77、V/Cr>4.25;在水体分层不强的氧化到还原的过度环境中,V/(V+Ni)介于0.60~0.77、V/Cr介于2.0~4.25;在氧化环境中,V/(V+Ni)<0.6、V/Cr<2.0。V/(V+Ni)通常用于判断沉积水体的分层。在研究区内(图3),羊1段V/(V+Ni)小于0.60的占比约为29%,集中在0.60~0.77的占比约为51%,大于0.77的占比约为20%, V/Cr小于2的占比约为35%,集中在2~4.25的占比约为54%,大于4.25的占比约为11%;羊2段V/(V+Ni)小于0.60的占比约为26%,集中在0.60~0.77的占比约为60%,大于0.77的占比约为14%, V/Cr小于2的占比约为26%,集中在2~4.25的占比约为66%,大于4.25的占比约为8%;羊3段V/(V+Ni)小于0.60的占比约为32%,集中在0.60~0.77的占比约为50%,大于0.77的占比约为18%,羊3段V/Cr小于2的占比约为29%,集中在2~4.25的占比约为58%,大于4.25的占比约为13%。

图3 古氧化还原环境指示元素垂向特征图Fig.3 Vertical characteristic map of indicator elements in paleo redox environment

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通常用来指示工区的古氧化还原环境,表示Eu异常程度的δEu占有较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强的灵敏性。当Eu出现亏损时,即δEu<1时,表示为氧化环境,在标准化图解中,Eu处会出现“谷”;当Eu出现富集时,即δEu>1时,表示为还原环境, 在标准化图解中,Eu处会出现“峰”;δEu=1时,无异常[33-34]。羊1段的δEu≈0.41;羊2段的δEu介于0.32~1.20;羊3段的δEu介于0.46~1.34。

通过对工区的11块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得出工区球粒陨石和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图(图4),羊1段的δEu为0.41,Eu属于负异常;羊2段的δEu为0.32~1.20;羊3段的δEu为0.36~1.34。通过上述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可知,羊虎沟组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氧化到还原的过渡环境,局部出现弱的氧化环境以及弱的还原环境。V/(V+Ni)、V/Cr的分析及稀土元素中Eu异常程度分析共同表明,羊3段至羊1段为氧化到还原的过渡环境,局部出现弱的氧化和弱的还原环境。

图4 羊虎沟组碎屑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配分图Fig.4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for the clastic rock in the Yanghugou Formation

3.2 古气候

沉积物中喜湿类型的元素为:Cr、Ni、Mn、Cu、Fe、Ba、Br、Co、Cs、Hf、Rb、Sc、Th;喜干类型的元素为:Sr、Pb、Au、As、Ca、Na、Ta、U、Zn、Mg、Mo、B。其中:Cu主要依靠有机质进入沉积物,通常作为理想指标,当Sr含量较低时,指示的是潮湿的气候,当它的含量较高时,指示干旱气候。研究表明[25],Sr/Cu介于1.3~10,指示温湿气候,该值大于10则指示干旱气候。在本研究区内(图5),羊1段的Sr/Cu处于温暖湿润状态的占比约为85%;羊2段的Sr/Cu为1.3~10的占比约为80%;羊3段的Sr/Cu为1.3~10的占比约为74%。

图5 古气候指示元素垂向特征图Fig.5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climatic indicator elements

本次分析的样品,化石丰度和分异度较高,各样品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其组合特征,以占绝对优势的是蕨类植物孢子,居次要位置的是裸子植物花粉。通过对11件样品的孢粉分析(图6),可知,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92.96%~100.0%,平均96.43%;其次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为0~7.04%,平均3.57%。蕨类植物孢子中,单缝孢类含量最高,占30.15%~72.0%,平均44.83%,主要为光面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占41.42%;无环三缝孢类占21.78%~46.73%,平均39.50%;具环三缝孢类占6.22%~16.08%,平均12.09%。孢粉植物群以喜温暖潮湿的真蕨纲和种子蕨纲(Leiotriletes,Punctatisporites,Cyclogranisporites,Granul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Apiculatisporis,Lophotriletes,Triquitrites,Dictyotriletes,Torispora,Laevigatosporites)、石松纲(Lycospora,Densosporites,Crassispora,Endosporites,Spinozonotriletes)以及楔叶纲(Calamospora,Laevigatosporites)植物为主。通过Sr/Cu分析和孢粉分析可知,乌达剖面羊虎沟组的古气候属于温暖潮湿气候。

①、②、③、⑥、⑦、、为瘤粒鳞木孢;④、⑧、⑨、、、为鳞木孢;⑤为三枕厚角孢;⑩、为圆形鳞木孢;为圆形锥刺孢;为清晰圆形光面孢;为刺环孢;、为小唇凹环孢;为厚角孢;、为轮状套环孢;为拟鳞木窄环孢;为稀饰环孢;为桧氏耳角孢;、为中大光面单缝孢;为得梅因光面单缝孢;为套环孢;为标准匙唇孢;为光面三缝孢;为萨尔芦 木孢;为东方盾环孢图6 孢粉化石图像Fig.6 Images of sporopollen in fossils

3.3 古水深与体系域

古水深的判别可选用Mn/Fe与V/Ni进行指示。铁极易受氧化而形成三价铁,在pH>3时,就形成氢氧化铁的沉淀,而Mn在海水中以二价锰的形式存在,在离子溶液中页较为稳定,Mn能水体较深时可以集聚。因此,Mn/Fe从海岸到深海,其数值是不断增大的。V属于Fe族元素,Ni属于Mn族元素,因此,V/Ni从海岸到深海,其数值是不断减小的。通过对PXRF测试数据分析可知,Mn/Fe的数值在羊虎沟组存在波动,羊3段波动较小,羊2段和羊1段波动较大,但总体上Mn/Fe的数值自羊3段底部至羊1段顶部呈现递增的趋势; V/Ni的数值在羊虎沟组存在的波动较小,在羊3段、羊2段的局部出现了较大的数值,总体上,V/Ni的数值自羊3段底部至羊1段顶部呈现递减的趋势,总体上显示,水深自羊3段至羊1段不断加深。

图7 古水深和体系域指示元素垂向特征图Fig.7 Vertical characteristic map of paleobathymetric and system tract indicator elements

海平面上升,古陆面积就会减小,那么海洋的有机碳也减少,最终导致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富含多的13C,且同时沉积的δ13C(‰)值增高。通常,较高的-δ13C数值表明海平面下降,较低的-δ13C数值表明海平面上升。通过对干酪根-δ13C的数据进行分析(图8)可知,羊虎沟组的干酪根-δ13C值自羊3段底部到羊1段顶部,出现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总体上呈现出,干酪根-δ13C减小的状态,可知,水体的深度在不断加深。

样品具体采样位置见表1,样品编号自乌达剖面底部开始向上图8 羊虎沟组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图Fig.8 Carbon isotopic characteristic map of the Yanghugou formation

Mn/Fe、V/Ni、Sr/Ba的分析,常量元素Al、Mg在垂向上的变化分析,干酪根-δ13C的数值分析,与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较为一致,在靖远早期至晚羊虎沟末期,该地区发生了一次海侵,祁连海向东有进一步的扩大,最终在太原末期与华北海汇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PXRF测试的典型元素与常规分析在古氧化还原环境、古气候、古水深与体系域方面作对比,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具有野外地质方面的实用价值,该仪器可以在野外进行连续测试,体现了实用、可靠、快捷、无损、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也为PXRF在野外地质应用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 讨论

4.1 沉积相特征

4.1.1 三角洲

乌达剖面羊虎沟组中羊1段、羊2段下部、羊3段下部的岩性主要为黄色-灰白色的粉细砂岩、褐黄色的中细砂岩、大套的黑色泥岩及页岩、夹杂薄层煤层。层理构造较为复杂,主要层理有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部分层位多见植物茎秆、生物化石、生物扰动较为强烈。乌达剖面的三角洲因频繁的水进和水退,沉积环境处于氧化到还原的过渡阶段,该阶段典型元素的特征值也体现了这一点,如V/(V+Ni)主要集中在0.36~0.82, V/Cr主要集中在1.32~4.88,δEu主要介于0.32~1.20。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常出现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下,本次孢粉分析发现蕨类植物孢子占绝对优势地位,其次为裸子植物花粉,蕨类植物孢子中主见光面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基于以上特征分析确定在羊虎沟组中羊1段、羊2段下部、羊3段下部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包括分流河道、沼泽、分流间湾、河口坝、远沙坝等微相。

(1)分流河道。三角洲它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它的大量泥沙可以通过分流河道携带进入,岩性为正粒序[图9(a)]。河道底部为褐黄色的中砂岩,向上逐渐为黄色的细砂岩,顶部为浅黄色的粉砂岩,且分选好,砂层中见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图9(b)、图9(c)]。例如,第98~99层,V/(V+Ni)介于0.36~0.90,均值为0.64;V/Cr介于0.74~6.79,均值为2.58,表示该层位主体处于弱的氧化环境及氧化到还原的过度环境,局部出现还原环境。Sr/Cu介于0.96~13.93,均值为5.33,表示该层位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图9 羊1段分流河道微相发育特征图Fig.9 Microfacie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in the Yang 1 member

(2)沼泽。沼泽中植物繁茂,处于低洼地带,排水不良,为还原性质的环境。其岩性主要为深色泥岩、褐煤。保存了较为完好的植物碎片,如硅化木[图10(a)],并含菱铁质结核[图10(b)],可见昆虫、介形虫等化石。例如第96层[图10(c)],V/(V+Ni)介于0.76~0.82;V/Cr介于4.83~6.81。表示该层位主体处于还原环境,局部出现氧化到还原的过渡环境。Sr/Cu介于1.66~2.13,表示该层位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图10 羊2段和羊3段沼泽发育特征图Fig.10 Characteristics of swamp development in the Yang 2 member and the Yang 3 member

(3)分流间湾。分流间湾是与海相连,常常会被洪水携带而来的沉积物所覆盖。常和沼泽微相相共生。岩性为褐黄色、黄色、浅黄色的中细砂岩[图11(a)],存在生物扰动,偶见海相化石[图11(b)],沉积构造以平行层理[图11(c)]、板状层理[图11(d)]、槽状交错层理为主。例如第43层,V/(V+Ni)介于0.20~0.90,均值为0.60;V/Cr介于0.27~6.11,均值为2.29,表示该层位主体处于弱的氧化环境及氧化到还原的过渡环境,局部出现还原环境。Sr/Cu介于0.38~14.39,均值为5.18,表示该层位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图11 羊3段分流间湾的发育特征图Fig.11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ary Bay in the Yang 3 member

(4)河口坝。河口坝主要位于分流河道的入海口,平面上呈现出圆形、次一级的椭圆形。河口一端砂岩较厚,为黄色、浅黄色的中砂岩,向下逐渐变为细砂岩[图12(a)]及粉砂岩[图12(b)],矿物的成熟度比较高。当水动力减小时,形成波状层理、平行层理等,河口坝下部常见灰黑色泥岩,含菱铁质结核[图12(c)]。例如,第55层,V/(V+Ni)介于0.59~0.94,均值为0.77;V/Cr介于2.05~5.08,均值为3.34,表示该层位主体处于弱的还原环境及氧化到还原的过渡环境,局部出现氧化环境。Sr/Cu介于1.96~13.83,均值为6.97,表示该层位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图12 羊3段河口坝发育特征图Fig.12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yang 3 estuary bar

(5)远沙坝。远沙坝与河口坝一般位列同向,在河口坝的坝前地带,坡度向蓄水盆地缓缓倾斜,河口坝的岩性比远沙坝要粗,远沙坝主要为褐色、灰白色的粉细砂岩,见水平层理[图13(a)]、波状层理[图13(b)],存有生物化石,生物扰动强烈[图13(c)],垂向上分布在河口坝的下方。例如,第53层,V/(V+Ni)介于0.71~0.88,均值为0.77;V/Cr介于1.58~4.24,均值为3.10,表示该层位主体处于弱的还原环境及氧化到还原的过渡环境,局部出现还原环境。Sr/Cu介于3.60~14.67,均值为7.19,表示该层位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4.1.2 滨浅海

(1)潟湖。潟湖通过潮道与海相通,被障壁岛所遮拦,其环境相应地变得低能、安静。岩性为浅黄色粉砂岩[图14(a)]、灰色泥岩[图14(b)]、黑色页岩[图14(c)]为主,见平行层理,生物数量不多。

图14 羊2段潟湖发育特征Fig.14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Yang 2 lagoon

(2)混合坪。主要为砂岩与泥岩的薄互层[图15(a)]。它们是潮流活动期的砂质沉积与憩流期的泥质沉积交替出现的结果。例如,第87层,V/(V+Ni)介于0.67~0.78,均值为0.77;V/Cr介于2.82~3.32之间,均值为3.01,表示该层位氧化到还原的过度环。Sr/Cu介于2.82~6.67,均值为5.49,表示该层位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3)沙坪。一般存在于低潮面以下至潮道无法作用的地带,露出地面很少。波浪、潮汐作用较强,是高能环境。岩性为深黄色中细砂岩,见薄层鲕粒灰岩[图15(b)],沉积构造为小型流水沙纹[图15(c)],生物化石丰富。例如,第78层, V/(V+Ni)为0.78;V/Cr为4.98,表示该层位还原环境。

图15 羊2段混合坪和沙坪发育特征图Fig.15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flat and mixed flat in the Yang 2 member

4.2 沉积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乌达剖面在羊虎沟组物源主要为西北部阿拉善古陆物源控制,受河流影响,在乌达东南部沉积入海,从而堆积形成三角洲,与此同时受河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羊虎沟时期整体为水进的过程,使得三角洲规模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由于地形较为平缓,该时期水进水退较为频繁,造成该地区大范围暴露于海水之上,形成大面积的滨岸平原和沼泽。有利勘探区位于乌达的东南方向,在羊虎沟组的羊2段上部发育深屑灰岩,大套页岩、见菱铁矿结核,见平行层理,丘状层理等构造,水动力较弱,为典型的潟湖沉积,在潟湖前端常常伴随有障壁沙坝的发育,障壁沙坝通常可以形成有利的勘探区(图16)。

图16 羊虎沟组沉积模式图Fig.16 Sedimentary model map of the Yanghugou Formation

5 结论

(1)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在野外地质勘探方面具有实用意义,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与岩性特征、沉积学标志、孢粉分析、干酪根碳同位素、稀土元素分析进行对比,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同时该仪器也体现了使用方便、快捷,样品无损,数据实用、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

(2)羊虎沟时期,通过对V/(V+Ni)和V/Cr分析,结合稀土元素分析认为整体趋势是处于氧化还原的过渡环境,局部出现弱的氧化环境以及弱的还原环境;通过对Sr/Cu分析,结合孢粉古生物资料,认为整体气候温暖潮湿,局部气候干旱;通过对Fe/Mn、V/Ni、Sr/Ba、Al、Mg等的分析,结合干酪根-δ13C分析,认为整体趋势是水深不断增加,局部出现不同层次的水深减少。

(3)通过岩性的颜色,沉积构造标志、古生物标志、岩性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相标志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主要受西北部阿拉善古陆物源控制,总体表现为滨浅海-三角洲复合沉积环境。

猜你喜欢

层位层理砂岩
砒砂岩的结构组成研究
基于瞬时相位余弦的探地雷达多层路面自动检测
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
考虑层理影响的威远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高度预测模型及施工优化方法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涡北煤矿综采放顶煤运输巷层位布置的探讨分析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层状岩体中层理刚度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页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