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国企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 努力推动农投集团高质量发展

2021-10-15黑龙江省农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黑龙江粮食 2021年8期
关键词:粮食国家

□ 黑龙江省农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武 安

一、我国粮食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粮食短缺时代——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形成了粮食全国“一盘棋”思想,随着大城市陆续解放,需要政府供应的粮食数量快速增加,解放后不久的大城市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粮商投机,先后出现四次粮食等必需品价格暴涨。应对粮价暴涨是当时解决新中国粮食问题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调运粮食平衡区域粮食供求关系,增强政府对粮食的调控能力,遏制粮商等操纵粮价,确保大城市的粮食价格稳定,成效明显。

1950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粮食大幅度增产,政府对粮食价格的调控也取得了成效。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后来进一步强调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来安排粮食和农业生产,在流通领域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1955年,粮票登上了历史舞台。所谓统购,主要是对农民余粮实行统一收购;所谓统销,就是由国家统一对城市、受灾地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居民供应粮食,也就是说由国家供应粮食的人口,不仅仅是城市居民,也包括部分地区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相当长时期,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体制,无疑有其客观必然性,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存在着明显弊端。最大的积极意义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快稳定了社会,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当然,粮食统购统销体制的必要性主要取决于粮食生产。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粮食的不断增产,粮食统购统销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初,农业集体化管理体制得到了调整,最主要的是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地方自发地探索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其中包产到户积极效果明显。

在粮食长期短缺时代,新中国从体制和组织形式及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探索解决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最终没有彻底解决粮食短缺和粮食供应保障等难题,但是在粮食供需存在较大缺口下按照计划征购农民生产的粮食和向居民分配粮食,至少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探索。

(二)粮食价格双轨制--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粮食收购价不断提高,全国粮食大丰收,粮食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有关新中国粮食短缺难以解决的固有认识。1983年前后粮食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其标志是新中国出现的首次农民“卖粮难”,国家面对的不再是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粮食供应问题,而是无法对农民生产的粮食做到应收尽收。

为了解决改革后粮食生产偏多带来农民“卖粮难”和财政负担加重难题,在部分农产品市场已经逐步放开并取得积极成效基础上,1985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对粮食统购统销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具体做法主要是推行粮食合同定购,更多地允许市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政府干预价和市场价共存的格局,称之为价格双轨制。以粮食价格双轨制为中心构建动力机制的农业农村发展阶段,大致对应于中央决定1985年鼓励搞活农产品流通到1992年决定放开粮食消费市场这一时期,粮食价格双轨制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农业农村渐进式改革探索标志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粮食购销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行相对应,按照当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制度要求,合同定购农民生产的粮食理应能够得到执行,然而事实却是合同定购的粮食收购出现了较大困难。1985年到1987年,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多,而粮食合同定购价保持不变,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粮食生产出现了滑坡或者徘徊,出现农民不愿或者没有条件按照合同交售粮食的现象。1988年,中央研究决定再一次大幅度提高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很快全国粮食生产又呈现大丰收景象,新的粮食供求矛盾又进一步显现。

结合改革与发展实践不难发现,粮食双轨制中提高政府收购价或者给予农民更多经济补偿对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具有明显影响。1986年到1989年,国家逐年提高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并从1987年开始对合同定购粮食实行化肥、柴油和预购定金“三挂钩”,同时扩大粮食市场调节范围,粮食生产由1986年到1988年的徘徊转变为1989年和1990年的连续两年大丰收,出现了改革后第二次普遍的农民“卖粮难”。同时由于供应城镇居民的粮食价格没有相应提高,从而形成了粮食购销价格的“倒挂”,财政给予的补贴负担越来越重。

(三)逐步放开粮食消费市场阶段

1993年,放开粮食消费市场,粮票退出历史舞台。1995年,全国出现了粮食价格明显上涨的情形,也带来食品消费价格的不断上涨。就在这一期间,总体上说,放开粮食消费市场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粮食消费市场最终有效地解决了粮食购销价格“倒挂”带来的财政负担过重以及国有粮食企业效率不高等难题,也较好地满足了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对粮食需求提出的更多更高的要求。

粮食消费市场放开后,国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断上涨,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激励农民扩大粮食生产。1996年后,粮食连续增产,1998年粮食总产量曾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5.12亿吨。为了避免农民“卖粮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结果带来财政用于粮食储备的支出快速增长。

1998年国家出台“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后,为了解决粮食购销价格“倒挂”问题,针对“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中显露的库存积压等突出问题,国家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2000年国家决定将南方早籼稻、红小麦和北方春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实行市场化购销,到2001年国家进一步让浙江等东南沿海8个主销区率先实行区域性粮食购销市场化。

(四)市场化收购+政策性收购不断完善阶段

200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和价格,国家建立了市场化收购+政策性收购的新型粮食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粮食市场调控机制。粮价过低时,启动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政策性储备规模;粮价过高时,通过抛储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自此,国家建立了粮食直接补贴制度,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

2004年后,我国粮食问题主要是基于对粮食连年增产同时出现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现象的探讨,提出了粮食紧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粮食产需缺口扩大、供求结构矛盾和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性问题成为新的突出问题,这些认识为2013年提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稳定执行,国家粮食出现了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库存积压,比如玉米、稻谷;部分品种阶段性不足,进口增大等问题,比如大豆品种,2020年进口量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032.7万吨,突破历史极值。为了更好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2014年国家建立大豆目标价格政策,2016年国家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采取“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保留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17年,国家将大豆目标价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与玉米政策保持一致。至此,我国市场化收购+政策性收购的机制体制更加完善。

二、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措施

(一)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

粮食安全与国家国防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同为国家五大安全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清醒看到,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应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但我国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目前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仓廪实,天下安。“洪范八政、食为政首,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全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强力支撑。

(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党政同责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对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出全面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强调,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三)解决保障粮食安全“卡脖子”问题

粮食安全重如山。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使我国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四)要准确把握事关粮食的各种关系

一是统筹“多”和“少”的关系。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战略之一,在粮食问题上,要算好大账,算好政治账和社会稳定账。

二是统筹“质”和“量”的关系。要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坚定不移稳面积和稳产量,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国家实施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提出的“产购储加销”五优连动,就是为了很好解决“质”和“量”的关系。

三是统筹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我国粮食总体产能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流通”问题也是制约粮食稳定供应主要问题。比如:我省粮食一季生产集中上市,流通问题一方面影响农民卖粮,一方面影响市场供需;再比如,粮食产业链问题,全球玉米深加工产品达3000种以上,我国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在100余种左右,这也是影响流通的重要因素。

四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但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粮食供求关系在未来还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其中比较严峻的饲料粮问题,大豆、玉米、高粱都要进口。另外植物油进口呈现增长态势,2020年进口达983万吨。

五是统筹国内和国外的关系。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方针,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六是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前,国家粮食收购采取的是政策性收购+市场收购相结合方式,稻谷小麦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和大豆执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在推进落实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三、认清形势,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站位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作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

(一)面临的机遇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求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法律法规逐渐完善。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立法规划(共116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位于第一类项目,是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进一步修订并实施,明确“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承担保障本行政区域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粮食产量更有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粮食仍实现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我国夏粮丰收,产量增加297万吨。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7月23日,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在省委第十二届九次全会上指出,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组织化、规模化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省长胡昌升同志指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是必须办好的头等大事,既要做到高质量保产,也要高质量保供,确保国家需要我们调多少粮食就调多少粮食,需要我们调什么品种就调什么品种,努力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优质“龙江粮”。《决定》还明确,全省到2025年,建成农业强省,全省粮食综合产能达到1600亿斤以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到203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新冠疫情持续演变,全球感染人数超过2亿;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气候变化,多国粮食受灾;中东地区持续动乱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粮食安全也带来巨大挑战,并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的预报相比6月预报水平略有下调,至28.17亿吨,与2020年相比虽有1.7%的增长(4780万吨),但由于干旱天气持续,巴西玉米产量预报数大幅下调,世界大麦产量预期也有所下调,欧盟地区大米产量预测下调。同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数据显示,仍有约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有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

从国内形势看,国内汛情多点连发,市场行情持续波动,“疫情、汛情、行情”三情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从总体看,我国粮食仍然存在结构性不合理,部分品种供大于求,部分品种产不足需,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如果我国粮食市场供应稍有波动,将在全球引进连锁反应。

四、同心筑梦、笃定前行,努力推动农投集团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当前正面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省农投集团全体干部员工,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集团提出的“五个保障体系”新战略新规划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振精神、鼓足干劲、担当作为、跳起摸高,坚持传统业务稳固提升,重点工作加速推动,创新业态乘势发展。通过抓管理促提升,抓指标促增长,抓项目促落实,抓招商促跨越,抓改革促发展,抓安全保稳定,以不倦努力和拼搏、不懈奋斗和坚守,担当实干,攻坚克难,竭尽全力,推动农投集团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再上新台阶。

抓管理促提升。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优化企业管理,对企业明晰发展战略、提升效率质量、塑造国有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设立有效管控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管理机制,压缩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二级板块公司统筹做好分子公司的设立与管控工作,严控生产销售物流成本。二要加强财务管理,全力开展两金压降工作。要持续跟踪督办,定期检查往来款项清收和库存压降,加速资金周转,实现提质增效。三要加强法律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立改废释”体系。全面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抓指标促增长。上半年农投集团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总体概括为“三增、一降”(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增长,成本费用占收比下降)。下半年,集团各公司要锚定目标不放松,奋楫扬帆启新程,确保完成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状,努力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再增长。

粮贸板块和相关业务公司要深入研究秋粮政策和市场形势,打造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抢前抓早,抱团经营;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在做牢“基本盘”的同时,扩大市场化经营力度,采取代收代储、贸易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产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要按照“三个一批”要求,大力推进合作控股企业股权处置工作,推进增仓扩容进度。食品板块通过合资合作重点做好“线上”营销,借助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广泛培养营销人才;大力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强化“金谷农场”品牌建设,培育新的爆款产品和经济增长点。数据板块要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大数据公司功能和粮食供应链平台作用,扩大服务功能和范围,实现预期目标。科技板块要在“研发”“销售”上下功夫,抓住备春耕时机,加大种子销售力度和市场份额。产融板块要结合集团战略规划,聚焦项目建设,精打细算,提质增效,为集团创新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抓重点促全面。各公司一把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上亲自挂帅、冲锋在前,并从严传达压力、压实各级责任,督出成效、抓出效果。综合管理部门要定期督办检查,要采用“工作一线法”“倒逼工作法”“领导挂钩法”等一系列手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重要项目如期完成,在年底前力争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抓招商促合作。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大招商、招大商”的要求,按照瞄准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开展差异化招商的部署,本着落地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的原则,成立专班推进招商合作。

抓改革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以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部署的工作任务为导向,补短板抓落实。一以贯之推进“自己给自己定指标、自己考核自己、自己提拔自己”的改革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实施“跨越式指标、断崖式考核、市场化薪酬”绩效考核工作,持续推进压缩管理层级,推动二级公司加快清理退出“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加大巡视整改和审计整改工作力度,建立工作台账,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抓安全保稳定。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完全控制,国内也出现多点散发疫情,疫情防扩散任务仍然艰巨。要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接种新冠疫苗的同时,坚持别扎堆、别侥幸、别偷懒,落实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区域消毒、人员登记等日常防护措施,强化人员流动管控,坚持非必要不外出。要紧抓安全不放松,时刻牢记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要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各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我省已进入防汛期,落实好零报告制度、值班带班制度、巡检巡查制度,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安全度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我们要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读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和永不褪色的干事情怀;读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借势作为,乘势而上,敢于拼搏,再创新高,大力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让我们聚焦“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聚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紧紧围绕构建“五个保障体系”,坚定战略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奋斗,积极作为,为实现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农投方案、农投智慧。

猜你喜欢

粮食国家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十八连丰!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