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辅助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10-15王娟芳
王娟芳
河南新乡同盟医院妇产科 新乡 453800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典型的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年龄>55岁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相关研究显示,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2]。早期诊断和手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术前磁共振成像可较准确评估宫颈间质浸润和肌层浸润深度;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是临床常用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3]。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癌灶及其大小、部位,并进行活检。回顾性分析2017-08—2019-08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宫腔镜辅助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46例患者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宫腔镜诊刮拟诊为子宫内膜癌。均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和分期。年龄(54.35±9.78)岁。孕次(2.2±1.49)次,产次(1.31±0.99)次。绝经时间(11.32±6.48)a。
1.2诊断方法
1.2.1 宫腔镜辅助诊刮 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宫腔镜, 4.5 mm内窥镜。膨宫液为5%的葡萄糖溶液,老年及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则选用5%的甘露醇溶液。膨宫压力≤100 mmHg 宫腔镜探查宫腔。仔细观察子宫双侧壁、前后壁、宫颈管的子宫内膜形态及宫颈管黏膜的颜色、形态、厚度等。对宫腔内的灰白色或暗色、局部供血丰富、组织糟脆等处进行定位刮取组织,予以病理组织检查。
1.2.2 手术方法 全麻下开放手术,根据肿瘤累及的范围、组织学类型,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术中留取腹(盆)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4]。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诊断标准[5],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宫腔镜辅助诊刮的诊断符合率、病理分期诊断率,以及宫颈受累正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
2 结果
2.1诊断符合率本研究4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43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腺癌39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各1例),3例为非子宫内膜癌,见表1。宫腔镜辅助诊刮的检查结果为41例为子宫内膜癌(腺癌38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2例为非子宫内膜癌。宫腔镜辅助诊刮诊断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48%(43/46)、95.35%(41/43)、66.67%(2/3)。将子宫内膜癌作为阳性,非子宫内膜癌作为阴性,宫腔镜辅助诊刮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97.62%(41/42),阴性预测值为50.00%(2/4)。
表1 EC宫腔镜辅助诊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比较[n(%)]
2.2分期符合率本研究43例EC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Ⅰ~Ⅱ期41例,Ⅲ期2例,宫腔镜辅助诊刮检查的结果分别为39例、1例。见表2。宫腔镜辅助诊刮检查分期结果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02%(40/43)、95.12%(39/41)、50.00%(1/2)。宫腔镜辅助诊刮检查Ⅰ~Ⅱ期的预测值为97.50%(39/40),Ⅲ期预测值为33.33%(1/3)。
表2 EC宫腔镜辅助诊刮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符合率比较[n(%)]
2.3宫颈受累符合率本研究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宫颈受累38例,未受累5例,宫腔镜辅助诊刮检查的结果分别为36例、4例。见表3。宫腔镜辅助诊刮检查宫颈受累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6.05%(37/43)、94.74%(36/38)、20.00%(1/5)。将未受累作为阳性,受累作为阴性,宫腔镜辅助诊刮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90.00%(36/40),阴性预测值为33.33%(1/3)。
表3 EC宫腔镜辅助诊刮与病理学宫颈受累结果符合率比较[n(%)]
2.4腹(盆)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1例(2.33%)腹(盆)冲洗液中细胞阳性。
3 讨论
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据。分段诊刮是术前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组织进行评估的最常用且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方法,可对子宫内膜的组织标本进行刮取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有效对宫颈管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进行鉴别诊断;且对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进行判断,对患者制定后期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6]。然而在分段诊刮术过程中,操作者不能观察到患者宫腔内部情况,为非直视下的盲视操作,因此术中刮取的子宫内膜组织范围有限,不能覆盖到宫腔面积的一半以上;加之对病灶较小的患者容易造成漏诊,故有一定的局限性。宫腔镜在检查过程中可通过镜像对患者宫腔内病灶组织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进行直观和有效辨认,且能对隐匿部位的病灶及不连续的病灶组织进行有效识别[7-9]。联合分段诊刮可对患者宫腔内病变组织刮除并予以检测,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4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宫腔镜辅助诊刮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95.35%和97.62%。病理分期结果的正确率、灵敏度、Ⅰ~Ⅱ期的预测值分别为93.02%、95.12%、97.50%。宫颈受累的正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05%、94.74%、90.00%。充分表明了宫腔镜辅助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仅1例(2.33%)腹腔冲洗液中细胞阳性。有研究在行宫腔镜辅助诊刮和手术时对腹腔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腹腔冲洗液中细胞阳性率与单纯分段诊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亦提示宫腔镜辅助诊刮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细胞的扩散风险[10]。
综上所述,宫腔镜辅助诊刮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理分期、阳性预测值的评估,以及宫颈是否受累等,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且不增加肿瘤细胞扩散的风险。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