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四优四好” 推进“国字号”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元市昭化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纪实

2021-10-15文图周清泉

绿色天府 2021年9期
关键词:间伐松林茯苓

○文图/周清泉

广元市昭化区坚持生态立区战略,大力推行“林下茯苓”发展模式和“椴木窖种”栽植技术,创新探索的“种一休三”循环发展模式,被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成功入选国家林草局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昭化茯苓”品牌先后荣获有机示范基地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昭化区成功跻身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区建立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4000亩,带动全区1100 余户种植茯苓1.7万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四优四好”,推进“国字号”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地环境“优”,林地资源“好”。昭化区有适宜茯苓生长的松林资源17.2万亩,均未使用过任何肥料或农药,昭化茯苓种植过程中也不需要使用任何肥料和农药,茯苓生长主要依靠吸收松树的碳源、氮源和矿物质等,昭化茯苓属于天然无公害的绿色林产品。昭化茯苓采用中科院研发的茯苓母种,配备600 平方米茯苓菌种制备室和2000 余平方米的初加工及仓储车间,全力保障菌种质量。

种植标准“优”,林地保护“好”。昭化区创新茯苓种植方式,推行“种一休三”模式(种植茯苓一年,轮休三年期间种植短期见效的中药材),既发展了茯苓产业,又很好的保护了林地资源。“种一”,即在向阳且坡度为15-30度之间的马尾松林中有序间伐(每轮间伐1/3左右的林区),将长势不好且胸径在15-25厘米之间的松树去皮留筋,开环形钩使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晾干后,待木料干燥形成椴木(种植茯苓必备的原料),在清明节后进行种植茯苓,采收完毕后,将失去营养的椴木回填至土中进行自然腐化成土壤肥料。“休三”,即在茯苓种植收购后的地面轮作黄精、白芍、桔梗等3年左右可以采收的中药材品种。“种一休三”有两个好处,一是对种植茯苓后的土壤起到一定净化作用,在轮作中药材的3年左右的间歇期,通过管护,地面上的松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足的生长环境。二是提供充裕椴木原料,“种一休三”对松林采取的是间伐,每次间伐的规模在三分之一左右,一次“种一休三”时期为5年左右,通过2轮“种一休三”,幼松松龄基本可以保持10 年以上的树龄,为茯苓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椴木备料。通过“种一休三”模式,植被破坏率为0,产出的茯苓药用价值较普通品种提高10%,经济价值高10%,亩产提高30%。

下料及置放菌种

联农带农“优”,助农增收“好”。坚持“大园区+小农户”,优选松林资源富集的王家、红岩等镇建立茯苓示范园8个,在标准化茯苓园区推行“供菌种、包材料、保回收”等“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茯苓产业1.7万亩。坚持“保价收购+多元分红”,每年茯苓收购季,义春专合社按市场价进行保价收购,让农户发展茯苓产业没有后顾之忧,年收购7000 余吨原料。同时,在茯苓种植区域采用“流转土地林地收租金、入园入企务工挣薪金、入社入股获股金”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联农带农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茯苓产业亩均实现收入超过7000元、户均增收超过2.5万元。

茯苓产品“优”,市场反响“好”。建立标准立体系,积极塑造茯苓产品体系,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省林科院等知名高校建立院地合作机制,深入开展茯苓优良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及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合作,开展“昭化茯苓”川产道地药材全产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工程,建立茯苓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茯苓种植标准、技术规范、监管体系,增强茯苓产业经济效益。打造优质茯苓商品,建立茯苓专家技术服务团队2支,培育4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研发生产出茯苓富硒面、茯苓酒、茯苓饼等三大产品体系。线上线下融合销售,茯苓产品采取“线上平台”+“线下订单”模式,线上以广元葭萌平台销售茯苓面、茯苓酒为主,月均销售量达10万元以上;线下以订单销售为主,与太极集团、千方中药等企业签订供销合同,固定提供茯苓丁,年均供货量200 吨。茯苓产品远销浙江、河南等全国地,年销量超过500吨。

猜你喜欢

间伐松林茯苓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A study on nuclear analysis of the divertor region of the CFETR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山西临猗苹果园间伐技术应用效果调查与评价
云茯苓
云茯苓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我的爷爷和长征
霍松林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