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重大体育赛事资源的发展现状研究

2021-10-14倪佳琛

体育时空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资源体育赛事

倪佳琛

摘  要  本文在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体育赛事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划分,并结合上海体育赛事实践构建了体育赛事资源系统体系。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体育赛事资源,有效实现体育赛事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上海在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2025年要基本實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赛事  体育资源  体育赛事资源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7-041-03

一、前言

体育资源的基础是资源。而针对资源这一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来说,资源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现代资源的概念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1]。本文也采取广义上对资源的定义,即包含自然界本来存在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各类社会资源。

学者邵显明于1992年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将体育资源定义为是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潜在拥有情况[2]。这同时也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对体育资源提出明确的定义。任海、王凯珍等认为体育资源是发展体育的物质凭借,从而进一步定义体育资源,即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3]。

综合过往的研究和文献发现,体育资源在概念界定上都包含了人们对体育的主观需求、资源为体育活动服务、各要素和条件综合形成体系的三个部分,即具备体育和资源的双重特质。

闫沛认为体育赛事资源是体育资源的下位概念,是体育赛事运作并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基础,也是职能部门根据赛事需要进行资源调配的基础。本研究中体育赛事资源是看作一个综合体,体育赛事资源包括赛事竞赛资源(体育赛事主体)、赛事运营服务资源(体育赛事中介)及赛事受众市场资源(体育赛事客体)三大主要因素。

2015年以来,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和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4]。

体育赛事资源是体育赛事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由于体育赛事所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潜在的巨大经济、社会、政治等利益,且与城市发展相契合的体育赛事数量较少,体育赛事资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被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因此,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体育赛事资源,有效实现体育赛事资源的配置,是上海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道路上需要首先回答的基础问题。

二、重大体育赛事资源的分类

国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解以及各个国家的体育资源现状,对体育资源的分类进行概括。美国学者ICI.Smart等把体育资源分为物质资源(Physical 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sources)、组织资源(Organizational resources)三类资源[5]。Pamela Wicker等提出了四类体育资源,即体育人力资源(Sport human resources)、体育财力资源(Sport financial resources)、体育网络资源(Sport network resources),体育设施资源(Sport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6]。

我国著名学者任海等认为体育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体育设施、余暇时间以及信息五个方面[7]。学者肖林鹏、李宗浩等认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体制资源政、策法规资源、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组成了竞技体育资源。余涛在研究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中阐释了它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包括群众体育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制度、市场和文化资源等七个要素[8]。

根据体育资源的概念结合上述学者的既往研究,根据体育赛事资源的构成以及上海体育赛事办赛的实际模式,将赛事竞赛资源划分为赛事等级资源、开闭幕式资源、参赛者资源、裁判员资源、志愿者资源;赛事运营服务资源划分为赛事场馆资源、赛事媒体资源、赛事赞助资源、赛事保障资源。

三、上海体育赛事资源使用现状

(一)竞赛资源

1.国际型赛事多,等级资源突出。本研究选取的10项赛事均为国际级赛事。上海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7项赛事是由各自项目的联合会或联盟主办的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故将赛事归为国际性A类赛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界斯诺克大师赛上海站和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是由单项协会主办的体育赛事,故分为B类赛事。由此可见,上海市举办的国际型赛事数目较多,高水平、有影响的国际赛事日益频繁。

2.参赛者等级高,明星效应凸显。参赛者资源主要通过参赛者规模和参赛者等级来体现。在参赛者规模方面,10项赛事的参赛者累计近4万人。参与型赛事中,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者规模最大,共计吸引3.8万名选手参赛;观赏型赛事中,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参赛者最多,规模达1106人。在参赛者等级方面,除了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以外,其余9项赛事均有世界排名前五十的运动员参赛。

3.裁判员等级高,保障赛事公平性。裁判员是赛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比赛公平性和保障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人员。10项赛事均配备国际级裁判员,有效保障了赛事的公平性,确保赛事竞技水平的体现。同时赛事的举办也为我国裁判员创造国际比赛的执裁机会,丰富裁判员的执裁经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执裁能力。

4.志愿者服务佳,优化赛事体验。志愿者资源分为志愿者数量、志愿者培训次数和志愿者服务满意度。在培训次数与服务满意度方面,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的志愿者培训次数为4次,服务满意度也达到98.9%,在10项赛事中排在首位。

(二)赛事运营与服务资源

1.赛事场馆基础完备,保障赛事开展。本研究从体育赛事场馆资源角度出发,结合2019年上海市举办的10项体育赛事,将体育赛事场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综合性体育场馆,由一些专业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或政府直接运营的,由政府规划建造的场馆。目前就上海市10项体育赛事使用的场馆情况来说,选择第一种类型场馆办赛的赛事居多:一是上海ATP1000大师赛在旗忠网球中心举行;二是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内进行;三是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在上海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内进行;四是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在东方体育中心内进行;五是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在上海体育场内进行;六是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闵行体育馆内进行;七是世界斯诺克大师赛上海站在上海富豪环球东亚酒店内进行。第二种是临时性搭建的场地,是专门用于上海10项体育赛事办赛而临时搭建的场地,其是为欧美顶级赛马来中国参赛开辟先例,具有建设性意义。

综上,上海市不仅拥有多所能够承办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部分赛事的综合性场馆,还与政府部门联动将体育赛事元素加入城市规划之中,以体育公园的形式为承办特殊赛事提供基础场馆保障。

2.媒体资源丰富,城市知名度提升。本研究将2019年上海市举办的10项体育赛事中部分赛事的媒体资源渠道概括为传统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报道以及宣传推广活动三部分。

据表3数据显示,在媒体资源方面,媒体共报道2019年上海市举办的10项体育赛事75408篇次;从传统媒体来看,F1中国大奖赛最多,达2867篇次;从社交媒体报道方面看,8项赛事的社交媒体报道超过了1000篇次,累计贡献率近80%,其中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最多,达40893篇次。

上海市10项体育赛事的媒体资源丰厚,其中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F1中国大奖赛等国际大赛的媒体资源集聚优势明显,充分利用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

3.市场开发程度高,赞助资源集聚。据表3数据显示,2019年参与上海市10项体育赛事赞助的赞助商共16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22家,上市公司数量为27家。在赛事赞助资源方面,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和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这5项赛事的运营公司积极开发了商业资源,赞助资源丰富,赞助商数量均超过10个,且获得了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的支持。其中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赞助商数量共计达46家,居上海市10项体育赛事赞助资源数量首位,世界500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5家。

随着上海市10项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等级越来越高,知名赞助商进入的数量越来越多,带入的资金也越来越雄厚,使得上海市10项体育赛事的赞助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

4.多部门协作,各方部门保障完善。在其他体育赛事保障资源方面,上海市政府协同市、区体育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市交管委、卫生健康委,连同文化旅游、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为赛事提供了相应的赛事配套服务,共同负责赛事组织和市场推广工作。

上海市对于10项体育赛事的赛事保障从立法到建立组委会,到各部门和承办方协同办赛,加强赛事运作部门与政府的交流,搭建交流平台,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不断提高上海市10项体育赛事的保障水平和办赛水平。

四、结语

上海市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型赛事日益频繁。第一,国际型赛事的增多,为我国裁判员创造国际比赛的执裁机会,提升执裁能力;第二,世界顶级选手成为国际型赛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上海市体育赛事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以上海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为首的重大体育赛事对于供应商、场馆、媒体资源的笼络性较强,对企业赞助的吸引力强,重大体育赛事溢出效果明显,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但还存在各类资源积累不均衡的局面。

上海市对于重大体育赛事的赛事保障从立法到建立组委会,到各部门和承办方协同办赛,体育赛事运作部门与政府沟通成效显著。但在体育赛事信息公开化、数字智能化平台搭建的工作上尚需努力,节省沟通成本、提高办赛效率。上海体育赛事項目与类型趋于多样化,但上海市体育赛事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顶级赛事资源不足,二是赛事资源整合能力较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两点对策建议:一是提升赛事资源能级,二是建立数字化综合管理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闫沛.厦门市体育赛事资源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7.

[2]邵显明.关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与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01):15-19.

[3]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02):1-5.

[4]黄海燕,徐开娟,陈雯雯,等.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学研究,2019,2(02):58-65.

[5]SMART D L, WOLFE R A. Examining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A resource-based view [J].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0,14(02):133-53.

[6]WICKER P,BREUER C.Scarcity of resources in German non-profit sport clubs[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1,14(02):188-201.

[7]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03):1-9.

[8]余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16-19.

猜你喜欢

体育资源体育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济南市小学阳光体育节资源开发研究
基于体育资源产权属性的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研究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高校体育资源互动服务平台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国内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
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开发现状与展望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