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家书:书写无声呐喊赓续精神血脉
2021-10-14王娟张菓
王娟 张菓
编者按:由厉华、郑劲松、郑小林编著,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红岩家书》,是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期推出“红岩家书”专题第二辑,呈现黄显声、江竹筠、蓝蒂裕、罗世文4位红岩英烈的狱中家书,传承和弘扬伟大的红岩精神。
黄显声(1896—1949),字警钟,中共党员,辽宁岫岩人。他是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的首倡者和组织者,曾任东北军五十三军副军长等职。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主张联合红军一致抗日。1937年底,他在武汉同周恩来取得联系,进行联合抗日的统战工作。1938年,黄显声正准备去延安,被特务张碧天告密,国民党军统局以“联共反抗中央”的罪名将其逮捕,先后关押在武汉、息烽、重庆等地,长达12年之久。1949年11月27日,黄显声殉难于白公馆,时年53岁。
黄显声:“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生死存亡在所不计”,这是身陷囹圄的黄显声在狱中写给儿子黄耀华的家书中所表明的原则和立场。
为抗战而坐牢,为联合抗日而坐牢,为“联共反抗中央”罪而坐牢,黄显声没有错,他是光明正大的。面对全民抗战的烽火,怀着抗日必胜、中华民族必将走上独立解放道路的绝对信心,黄显声才能够对生死在所不计。
如何看待生命?怎样才能使有限的生命过得有价值、有意义?黄显声将军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表明:“我现在虽然坐牢,并未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不(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黄显声一生都在服务社会、贡献力量给国家、为大众的利益而奋斗,黄显声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做到“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
黄显声虽然没有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但他却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抗日的丰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他打响反抗侵略的第一枪;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他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在国民党的集中营,他一身正气“虎入笼中威不倒”;在威逼利诱的监禁中,他告诉儿子自己“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不(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生死存亡在所不计!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铮铮誓言。
江竹筠(1920—1949),中共党员,四川自贡人。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党内担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3年5月,她接受组织安排与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建立起中共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1944年,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身份从事党的工作。1947年她参与、领导了重庆育才中学等学校的学生运动。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江竹筠被关押进重庆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牺牲于重庆,时年29岁。
江竹筠:“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当得知丈夫殉难的噩耗后,江竹筠在给谭竹安(江竹筠丈夫前妻的弟弟)的信中写道:“现在我非常担心云儿,他将是我唯一的孩子,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是怎样的决绝和坚定?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实现自己追求的理想,江竹筠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彭云是江竹筠和彭咏梧爱情的结晶。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江竹筠无疑是非常幸福的。但在那个年代,多子多福的观念被大多数家庭认可,江竹筠和彭咏梧当然也如此希望。但在彭云出生后,她却毅然选择做了绝育手术,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牺牲?
丈夫牺牲后,江竹筠最牵挂的就是儿子彭云。从在万县坚守岗位到被关押狱中,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保存有她写给谭竹安的7封信,每封信中她都一再强调了对儿子的抚养教育:“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竹筠被捕后,不论国民党特务怎样威逼利誘,她就是不回答特务的问题,头也不抬、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忍!当特务徐远举用彭云需要母亲照顾对她实施劝降时,江竹筠突然“哇”地失声痛哭起来,儿子是她的希望,是她坚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提及儿子,江竹筠的内心在痛苦地撕绞,她想念儿子,她想拥抱儿子,她也不想让儿子失去父爱后又失去母爱。
“不交代,就是不交代!”这是江竹筠在悲愤欲绝中给特务的回答。她战胜了自己的情感,超越了内心的痛苦,她绝不愿意放弃革命。
蓝蒂裕(1916—1949),中共党员,重庆垫江人。1939年,蓝蒂裕到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秘密从事党内交通联络工作。“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先后到北碚、江北等地,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农民运动。1948年12月,蓝蒂裕去当时的梁平县太平寨传达上级指示后,因留下研究营救狱中同志,被叛徒出卖被捕,后转往重庆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0月28日,蓝蒂裕被杀害于大坪刑场,时年33岁。
蓝蒂裕:“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示儿》一诗是蓝蒂裕烈士在狱中写给儿子蓝耕荒的一首遗诗。诗的原稿已经被敌人焚毁,好在这首诗被从渣滓洞脱险的傅伯雍记在心里,最终“带出”呈现给世人。这首诗围绕儿子“耕荒”名字展开,字字表现了革命者的豪情与无畏,句句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厚爱和嘱托。蓝蒂裕虽然牺牲了,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一封非常珍贵的诗化的红色家训。
蓝耕荒没有辜负父亲蓝蒂裕的期望:他有父亲那样的执着,做了半辈子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而不后悔;他有父亲那样的情怀,能够兢兢业业地把个人的一切奉献给国家而感到充实;他更有父亲那样的无私无畏,敢于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而不徇私情。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践行了父亲的遗愿:“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2009年,在父亲牺牲60周年时,蓝耕荒写下《写给我的爸爸蓝蒂裕》一文寄托思念。文中写道:“又是一年一度桂子飘香的季节,亲爱的爸爸,我又回到您的身边。又听到您在《示儿》中的嘱托和希望,又看见您走向刑场的大义凛然。”文中,他也回应了父亲的期许:“如今遍地的荆棘已被铲除,再也没有满街的狼犬。我们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让祖国绿树成荫,鲜花灿烂。”
罗世文(1904—1946),中共党员,四川威远人。罗世文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校长等职务。1937年底回成都,他受命组建新的四川省委,先后任省委书记、中共川康特委书记、《新华日报》成都分社负责人。1940年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抢米事件”中被捕,先后被囚禁于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军统集中营。1946年8月18日,军统特务谎称将他送去南京释放,却秘密将他押往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戴笠停车场枪杀,时年42岁。
罗世文:“(坚)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
1946年8月,国民党特务谎称将罗世文和狱友车耀先送去南京释放。罗世文预感到最后的时刻到了,便用铅笔在一本俄文书的扉页上写下了一封遗书,后由难友藏在皮鞋夹底中带出。
“(坚)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这是罗世文的人生态度和革命信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改变过。
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辗转被关押在重庆望龙门看守所、贵州息烽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等地。在被关押的近7年时间里,罗世文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出狱,但作为一个革命者,他绝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而加入国民党。在狱中,他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身份,数次严词拒绝国民党方面抛出的高官厚禄,坚定地带领难友们同敌人展开斗争。
之所以给组织写下短短几十字的遗信,是因为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罗世文预感特务将他和车耀先转移南京的通知其实是“凶多吉少”。所以临行前,他做出这么简短而有力的交代,“老宋处尚留有一万元,望兄等分用”。
奉资万元做党费,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革命者,罗世文把全部的心血和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生命的最后,虽遗憾未能为母亲尽孝,但他无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才使得千千万万的儿女能够承欢母亲膝下,使千千万万的母亲才能老有所养。
“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面对死生之间的巨大考验,如此从容淡定,令人深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