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14郭春红孟淑英高志红吕利英
郭春红 孟淑英 高志红 吕利英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护理中使用程序化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受治疗的8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性护理,研究组接受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升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程序化护理;临床疗效
脑出血是脑神经外科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获得明显提升,但患者治疗后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其日常生活的开展。而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给予脑出血患者程序化护理的作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过头颅CT等检查确诊;患者为首次发病接受治疗;发病至治疗时间24 h内;患者以及家属同意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排除标准:精神失常患者;深度昏迷患者;脑恶性肿瘤患者;发病之前就已经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49~75岁,中位年龄62.5岁;平均出血量(25.1±10.1) ml。研究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49~74岁,中位年龄61.9岁;平均出血量(25.0±9.6) ml。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做好用药护理、基础生活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研究组采取程序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干预内容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成立相应的护理管理小组,组员为急诊科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对程序化护理的认识度。(2)基础护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通过沟通掌握患者更多信息,如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阶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内容,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脑出血的情况,给予患者降压以及吸氧等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将患者头偏向一次,避免出现窒息等情况。(3)心理护理。使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介绍疾病和治疗方式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患者相应的安慰和鼓励,保持其情绪稳定。嘱咐患者积极配合做好康复训练,尽量减少外界的刺激,嘱咐家属多给予亲情关怀。(4)饮食护理。引导患者合理膳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如大豆、水果和蔬菜等。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计划,训练强度从弱到強,动作从易到难。(5)用药护理。耐心讲解相应的用药和治疗知识,按时完成输液治疗,牢记药物的配伍禁忌,用药前仔细核对相关的信息。并对患者做好口腔、皮肤等卫生护理,避免感染。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使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运用Barthel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能力均成正比[1]。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以及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会对脑组织造成严重伤害,即使抢救成功也会对患者的脑神经造成一定损害,易遗留某些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行动障碍等。上述后遗症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日常生活的开展。因此,需要给予相应护理干预,促进康复进程。
程序化护理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和有序性的护理,是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开展一种有条不紊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中,对于研究组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恢复效果均优于一般性护理的对照组,说明该种护理模式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程序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使用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宏达,姚世斌.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