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14李霞庄倩刘清
李霞 庄倩 刘清
摘要:目的:分析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2月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精神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BPRS、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和心理干预利于病情改善,促进不良情绪缓解。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语言沟通;心理干预;预后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妊娠分娩、生活环境、大脑结构异常、遗传等均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1]。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完全治愈,但是后期复发风险非常高,临床治疗多以药物为主,以改善患者认知与行为能力。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患者情绪相关的综合性疾病,为此我院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语言沟通和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2020年2月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7例。对照组男9例,女8例;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8.5±0.3)岁;病程0.4~5.0年,平均病程(2.6±0.3)年。研究组男8例,女9例;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9.1±0.7)岁;病程0.3~6.0年,平均病程(3.0±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等常规药物治疗,并做好患者饮食与生活等各项常规护理,进行注意事项讲解;做好安全防护,避免患者出现过激行为而对自身造成伤害。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时刻留意患者的面部表情与行为,明確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体力劳动、注意力转移等方式调节情绪;对于情绪控制较好的患者需给予相应的肯定与赞赏,帮助患者进行康复信心塑造,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回忆美好往事,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鼓励患者相互间或医患相互间开展体育运动(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毽子等),若患者情绪不佳可鼓励其通过唱歌、跑步等方式来发泄负面情绪,在对其他患者无影响的情况下可听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充分放松,并保持心情愉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状态以及焦虑情绪。精神状态经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总分126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焦虑情绪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总分56分,29分及以上代表伴有严重焦虑情绪,21~28分代表伴有明显焦虑情绪,14~20分代表肯定存在焦虑情绪,7~13分代表可能伴有焦虑情绪,低于7分代表无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BPRS、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高发疾病,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大致相同,其中10~25岁为男性发病高峰年龄,25~35岁为女性发病高峰年龄。药物是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方式[2],期间需结合有效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强化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重塑生活信心,减少各种会对心理造成不良刺激的干扰因素,达到控制病情与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效果。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之际又积极开展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患者精神状态与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充分展现出了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辅助治疗中的优势,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社会并开展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多君.精细化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9):158-159.
[2]王雁翔,孔稳.针对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8):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