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21-10-14杨春霞晋民杰王晓军韩智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实践教学

杨春霞 晋民杰 王晓军 韩智强

【摘要】为提高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质量,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实践基地和教学条件,从培养模式导向、共建基地建设、专业教师队伍组织、管理制度制定等几方面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本保障体系一方面是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提供基本制度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  交通专业  质量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受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9JG163、2020YJJG248)、山西省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编号:J2020208)、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项目(编号:K2020402)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07-03

1.引言

交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1-2]。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印发实施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3],更是奠定了交通行业的核心地位。纲要指出: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需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交通一线创新人才,支持各领域各学科人才进入交通相关产业行业。由此可知,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对交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将提高,即需求掌握基本理论、有较好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4-5]。

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与交通工程专业分别成立于1998年和2001年,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应用工科型的学科特点,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全校前列。同时,我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山西省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交通类一级学科。为适应交通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院教学团队一直在大力开展人才培养的教研和实践工作,从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能力培养、导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开展了“交通运输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人才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基于需求导向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模块化课程体系”等省级和校级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在实践教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对近几年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实践教学尚仍存在以下问题:(1)受管理制度和实习基地等制约,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容易流于表面;(2)即便能顺利开展也难以保证实践质量,只是将传统培养模式转化成“传统培养模式+实践环节训练”模式。

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实践质量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即如何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包括培养模式导向、共建基地选择、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制定等。本研究一方面是对前期研究成果的升华,使前期理论研究成果能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提供基本制度和管理方法。

2.明确培养计划导向,保障实践环节质量

保障专业实践质量的基础在于转变培养模式,需要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保证实践环节的课时,明确各实践环节的要求

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根据2017年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驾驶实习,实践周(道路工程CAD、道路交通仿真、交通工程检测等),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道路勘察与路基路面、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从上文可以看出,实践环节是教学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明确各实践环节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2)明确企业工程师参与讲授课程或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

现有实践环节教学中,基本上是以任课老师负责为主,实践环节所需要用到的案例来自课本或者部分工程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结合学院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讲授课程或指导实践环节,使得课程的知识单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和发展状况的了解,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3)重点开展基于工程实际项目研究的项目课程、企业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课程设置一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服务于专业的某个方向和阶段。以公路项目为例,课程设计可以连成完整的一条线:地质勘测-工程测量-道路选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围绕基础和边坡稳定的土力学设计-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简易桥涵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仿真;同时,全程要求CAD制图,可以把道路工程CAD嵌入其中。这一条线涵盖了公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学生能够从头至尾练习一遍,既可以掌握各课程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课程的全脉络,理解课程间的逻辑关系。

现有课程设计基本是独立进行的,要想把所有课程设计串在一起,离不开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因此,需要选用一个难度适当、工作任务饱满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高校教学的理论性,又保证了企业的实践性,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保证良性循环

为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上层规划-中层实施-下层反馈”的机制,构建了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系统,如图1所示。上层由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从宏观角度负责实践教学方案,中层由一线教师负责具体的实践教学实施,注重过程指导和集体讨论,下层指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可总结问题进行反馈。通过不间断的传递与反馈,能保证系统的良性運行及可持续发展。

3.加强高水平合作基地建设

近几年,我院的产学研合作和实习基地建设收获颇丰,已经有十余个合作培养基地,如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路恒交通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桥厦工程管材有限公司、山西省二建集团第三分公司、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英瑞杰汽车系统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太原市思科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朔州市祥泰道路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晋光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等。

以上合作培养基地包含省级设计院、研究所、施工单位、智能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交通管理单位等,涵盖整个交通行业。但目前的合作方式以下面两种为主:对产学研合作企业,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共同解决工程技术难点问题;对实习基地,让部分学生去企业实习,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接触实际项目,能较好地锻炼学生,但要求时间长,只适合在毕业设计阶段,且单位需求有限,受众面小,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为此,如何能在现有基地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合作基地建设水平,是现阶段的重点。建设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共建单位的性质,明确与学院专业和业务关联比较强的部门,与部门相关负责人建立紧密的联系机制,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优势互补。(2)依托具体工程项目,提炼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实训,注重全过程的训练。(3)共建基地培养平台和指导队伍的提高也需要依赖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学院应该在理论层面对企业进行引导。(4)关注共建基地的发展趋势,进而探讨实践环节培养的重点,探讨专业的发展方向。

为解决以上问题,学院在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了共建基地建设总体思路,并从已有的合作企业中选择优质的企业进行试点,如图2所示。

共建基地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和运行保障机制

为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确定培养基地后,将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和基地学术委员会;选任合适人员担任基地管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要由太原科技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和合作企业的相关专家组成,主任由管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共同讨论确认。管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均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

根据基地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逐步制定和完善包括定期会议制度、学生进出基地制度、基地导师管理制度、基地日常管理制度、基地财务管理制度、基地评价评估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培养基地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

(2)大力调整师资结构与管理制度,强化联合培养导师队伍建设

为最大限度地提升联合培养导师的科研素质和指导水平,完善导师指导体系,采用校内外导师合作指导模式,整合与优化现有师资力量,打破学校与企业间的“户籍”壁垒。

同时,为营造自由交流的学术氛围,培养基地积极倡导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好的导师结合自己承担的重要科研课题成立课题攻关团队,团队可由双方单位的多名专家和学者组成,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进展,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私人定制”其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在关注课题进度与成果进展的同时指导学生的学术思维构建与论文撰写。

4.加强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和管理体系建设

经过几年发展,我学院已经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学队伍,近两年也收获了不少成果。2018年学院教学成果《基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与研究》和《基于三个实力培养的交通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获山西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学成果《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探索与实践》获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显著,且主要参与人均为一线教师。

但针对专业实践教学,尚有不足,主要体现在指导教师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相应的上层规划。因此,每个专业从专业教师中选拔出一名老师为专业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从顶层对实践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同时,该教师还负责与企业导师对接,强化导师管理。

管理体系是专业实践的保障,为此,我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太原科技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职责;(2)太原科技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成果奖励细则;(3)太原科技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4)太原科技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校外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等。

受篇幅限制,无法一一给出。上述管理制度是现有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专业性和积极性。

5.结论

本文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为落脚点,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提炼,真正将培养模式从“传统培养模式+实践环节训练”变成“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案例实践+依托实训教学”。

从四个方面保障专业实践环节质量,培养计划导向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共建基地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平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实践环节开展提供指导者、二级学院管理规章制度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研究成果既有理論性,也有实践性,可直接用于交通类本科专业培养工作,也可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Spraggs S. Traffic Engineering[J]. BT Technology Journal, 2000,18(3):137-150.

[2]任福田,刘小明,孙立山等.交通工程学(第三版)[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11-18.

[3]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5.

[4]程琳,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2):58-61.

[5]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2):26-35.

作者简介:

杨春霞(1981年-),女,湖南资兴人,博士,副教授,交通工程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安全与组织管理。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实践教学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