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2021-10-14王林张翠丁见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

王林 张翠 丁见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生入学后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通过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提取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元素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以及教书和育人的相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  病理生理学  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QH357);2019年度皖南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kfkc0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72-02

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医院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作为人类健康的守护者,不仅要具有专业的医疗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职业素养,这就对各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开展了一定量的思政教育课程,但是却没能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医学院校的专业课学业繁重,更是忽视了这种融合性教育模式。课程思政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思政课程,它不是一门独立课程,而是一种由全体教师、所有专业参与的,全程贯彻的多渠道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立志将学生打造成“又专又红”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病理生理学在所有医学课程中比较特殊,作为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示病理生理学的学科优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1.课程思政的概述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最后教育阶段,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后教育阶段,也是在精神、道德、人格方面逐步定型,进而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阶段。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除了在注重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中探索课程思政,这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更直接,是课程德育元素的激活者,所以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的培训,例如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和聘请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体会和经验等。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教材和授课内容里挖掘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中,润物细无声,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道德素养。很多医学课程都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对医学的奉献精神和对病人的关怀精神,在医学课程的授课中将相关的医德元素植入,实现专业课中有德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兴趣,明确社会责任,这对医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2]。

2.在医学课程“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性质

病理生理学作为桥梁学科,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疾病发生的本质和发病机制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非常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相结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性质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系统性和逻辑性强;二是科学性和客观性强;三是指导性和实用性强。在病理生理学课程学习中既要求学生能够努力踏实、实事求是,又要创新地看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有的医学学科最终都是为人类卫生事业服务,所以要学会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并分析出现该体征或症状的原因。同时,随着医疗环境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3],这种理念的转变更多地体现在新模式下,医务人员仅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医疗工作挑战,还要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法律意识和医学人文精神等。通过作者近年来的授课经验发现,病理生理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中还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比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等。

2.2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从教师层面上,教师在对本课程进行授课时,主要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为了能够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比如雨课堂、微课、慕课等。虽然教师在授课模式上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育人”的环节,也就是没能让学生充分领会到本课程的本质以及作为医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另外,从教材层面上,所使用教材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但是教材内容却很少有涉及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一是感到枯燥乏味,二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素材,这也是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之路变得曲折缓慢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医院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医患关系却愈加紧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部分医学生在校期间就丧失了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心,对医生这个特殊职业持观望态度。一名合格的医生除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强大的使命感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些医德元素往往在繁忙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被忽略,因此,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重大[4]。

3.病理生理学和思政元素的结合点

3.1 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旗帜,也是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的体现。大学生作为祖国力量的后备军,培养其爱国主义信念尤为重要,它将个人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所在,他们的成长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他们的综合素养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医学院校需要培养出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求医学技艺高超,更需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在向学生讲授绪论这一章节时,可以发现我国病理生理学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已将近70年的历史。虽然我国病理生理学起步较晚,但是当前我国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都在向国际接轨,活跃在医学领域的病理生理学家们在科研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自豪感。

3.2把人文精神融入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

随着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模式的方向也从单一的课程教育逐渐转变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病人的身心健康为医疗的中心环节。这项转变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精神。这项转变同样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需将“传递知识”与“思想引导”相结合,实践“在教育的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指示精神。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医学服务对象是人,如果医学生缺失生命责任感,会使医学生难以形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等意识[5]。在病理生理课程“休克”章节讲解时,教师可以引用白求恩的经典事迹,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工作岗位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动物的感恩之心。作为医学生,动物实验是不可避免又尤为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既往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在上课态度和实验操作过程中都出现懒散、纪律性差、操作不认真的情况[6]。比如有些同学实验课不穿实验服、上课迟到早退等;操作过程中大声喧哗,对动物操作不细心,造成不必要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创伤,甚至动物死亡;实验过程中出现动物情绪变动时,既不会动作轻柔地照顾动物,也不给予其情绪安抚。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老师应在实验课开始前向学生讲解动物伦理学相关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尊重实验动物。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规范掌握每一个实验操作要领和出现意外时如何及时进行抢救,认真预习相关实验内容;动物抓取、麻醉、备皮等步骤必须规范,操作时应轻柔细致,若因操作不慎出现大出血危及动物生命时及时处理;若实验过程中动物情绪不稳定,应及时进行安抚;实验结束后尽快将实验动物处死,使其摆脱痛苦并将其放入指定的位置。每个实验环节中都贯穿尊重生命的理念,帮助学生学会感恩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3.3把社会责任感融入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民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每天面临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压力,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面对这些患者时,医生不仅要认真检查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7]。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教师讲解疾病概论时就应该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健康是指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慢性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医生不仅在诊断和治疗慢性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要在预防慢性病中身体力行。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教师讲解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相关章节时需向学生普及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如少吃油腻食物、多运动、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和吸烟的危害性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医生的社会责任感。

3.4把科研诚信教育融入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学校设置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医学生带着对科研的向往,走进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实验室,此阶段的科研虽然相对简单,却是医学生科研的启蒙和其科研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国内外均发生科研论文出版后撤稿的现象,因此需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医学科研的方案设计、立项申请、科学研究、论文发表等各环节指出诚信行为的规范要求,强调医学科研人员必须遵守的科研伦理原则。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疾病的发病机制,教师在讲解不同疾病的发生机制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每位科学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研与临床并重,只有注重科研,做到诚信科研,才能为医学研究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可以发现在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结合病理生理学课程实施思政教育是可行的[8]。然而,我们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经验尚为缺乏,实施途径和方法还不完善,仍需在摸索中前行。但我们有信心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创新育人方式,使其成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周怡,应振华,金丽琴,等.临床后期教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J].现代医院,2018,18(4):494-496.

[3]张勇,张玲.生命教育: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J].医学争鸣,2019,5(6):22-25.

[4]段丽芳,李鑫,张晓芹,等.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81-82.

[5]刘永君,李宇遐,胡乃宝.论协同推进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塑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2):926-928.

[6]丁洁夏,天娇,徐力致.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62-463.

[7]孔敏.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5):66-68,91.

[8]黄晓巍,杨明慧,韩冬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进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142-143.

作者简介:

王林(1988年-),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

猜你喜欢

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慕课教育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展望
浅析《病理生理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