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措施研究

2021-10-14孙世观

考试周刊 2021年7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高中教育立德树人

孙世观

摘 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存在于教育体系中,它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加之后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到来,社会对人们的品德要求也提高到了新的阶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德育工作,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上,这是目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立德树人讲究以德立人,因此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教育;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一、 引言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而正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道德品行的修养需要有合适的人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因此,品德教育在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突出作用。一方面,它不仅揭示了人的发展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道德修养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家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提出来的希望和本质要求。同时品德教育落实在教育事业的具体过程中,以高中体育课程为例,能够充分地体现国家对自身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依托高中体育课堂,能够充分地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作用,直接影响到学校内的学生思想,通过推进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最终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二、 立德树人的含义、重要性及其教育特点

(一)立德树人的含义

正如法国教育家朗格朗所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以接受变革和不同形式的文化和智力方面的冒险,最终达到适应社会风俗和其自身道德观念以及理论的迅速变化。因此,立德树人从本质上揭示了教育的核心,是对教育的最新探索,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主要的培养对象。从根本上来说,其所强调的关于品德方面的培养,暗含了对人全面发展的保障。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及其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具体特点

首先,从大环境上来说,立德树人,体现在人们日常的教育活动上,贯穿德育教育。德作为人之基本,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根基。结合中国现处的环境,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环境多元化,对国民德育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在高中教育中,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初步阶段,德育教育应该以其自身的特点,快速地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要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并举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发展中去。从学校来说,学校要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社会实践和学校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积极联系家、校、社会三大方面对于德育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有针对性地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其次,立德树人的对象是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这就要求人们在实际教育时,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因为全面发展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一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所追寻的长久目标。教育是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也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地贯彻落实以学生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为主要导向,坚持德育教育为先的原则,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坚持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方面的统一,尤其是针对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德育与体育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着力深化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将其背后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一并抓起,最终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

最后,立德树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塑造学生灵魂為自身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心灵上的交流、灵魂之间的碰触能够使得教育更加深入,质量更高,所以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高尚品格的时候,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内心的世界。同时,在十八大报告上也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特点,把握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因材施教,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能够使得不同环境、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将其培养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三、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原则

(一)基于特殊,渗透思想

对于像高中体育教学中设置的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特殊体育项目,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特殊的体育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课程设计。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为学生提供到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学习体验。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现代短视频、互联网等方式,利用多媒体和电视等一些传播平台,选取有意义的体育竞赛类节目,例如篮球赛、足球赛、排球比赛等,这一系列的体育竞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赛场上运动员的实际表现以及其高超的技术体会到体育精神;另一方面,更是要从深层让学生看到运动员之所以能在场上取得荣誉的背后是离不开场下拼搏的汗水与积累的经验,让孩子们体会到奋斗精神为人们所提供的不懈动力。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特殊项目的训练,让学生参与进来,以培养其在体育方面的意志力和品德。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渗透。例如,举行拔河比赛时,教师在训练中不能光培养学生的拔河技巧,更是要培养学生在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像拔河这种多人的团体运动,对于团队之间的合作更加看重。同时,良好的团队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关系的提升,人与人之间在合作的时候也会增进两人之间的认识、信任和能力之间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二)重视体育学科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也是对于人道德素养的培养途径之一,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立德树人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优良素养和道德品质。体育教学为体质提供了保障,而在保障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也为体育教学进行了补充。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中,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高中体育教育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达标,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同时,由于学校的领导对于体育教育中关于德育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放宽了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没有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在人格和品德上的培养。而且学校对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在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体育教师对于自身的道德水平也可能出现欠缺的情况。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教师放松,也使得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堂都是抱着放松的状态进行学习的,而且由于体育课其自身的特殊限制,导致学生的思想上关于体育课,只认为它是一门副科,无关考试和具体的升学,甚至有些学生就忽略了体育课,经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逃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缺乏了对自身体质和意志的磨炼。为此就要求在课程制定时,首先,学校的领导要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立德树人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针对体育教师要进行严格的道德素质考核。其次,同时要求尤其是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自身情况,发挥学科特长,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要主动渗透关于立德树人方面的知识,将做人处事的道理寓于平常的教学之中。最后,对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大对学生体育课的认识,要将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对于学生成长和品格的培养方面的良好作用,在具体上课时也要严抓课堂效率,针对请假和逃课等情况,要做到认真核实,避免学生出现由于自身对于体育课认识不够而导致的逃课等情况。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实践高中教育立德树人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融入高校古筝课堂的教学实践应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生命教育融入人生观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