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绚烂生活中的美

2021-10-14王蕴华

教育界·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艺术教育整合

王蕴华

【摘要】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引下,文章尝试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将优质有效的教育资源以主题统整的方式进行优化、整合,深入幼儿生活去发掘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求知欲,把幼儿的认知、情感带入崭新的发展区,使艺术教育获得知、情、意、行的整体效应,从而拓展艺术教育的内涵,实现课程与幼儿同生共长。

【关键词】艺术教育;主题活动;整合;共生共长;生活

一、引言

美,是人世间富有魅力的字眼。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園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此可见,“整合”是《纲要》中重要的一个理念。

随着课改的深入,整合理念正逐步被教师所接受、运用。但由于长期受分科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主题活动中仍然摆脱不了学科的框框,缺乏一条一以贯之理性思考和灵活多变的解决途径,尤其是研究方法上,只是将各个领域零散地组合起来,即出现整合中的“拼盘”现象。艺术教育的整合大多集中在艺术内部的音乐、美术的整合,范围比较狭窄,对大教育观的认识还尚浅。

我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风暴,逐步达成了共识:整合只有符合幼儿的生活,适应他们的情感需求才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整合。幼儿的经验是零碎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提供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表达,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整合零碎的经验,并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经验的提升。我们尝试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将优质有效的教育资源以主题统整的方式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使艺术领域的内涵不断丰盈起来,达到艺术教育的层级蜕变。

二、追随生活化的内容,让艺术与幼儿为伴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充实生活素材就是丰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我们走进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内容追随着幼儿关注的热点,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建构者。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艺术将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

【活动亮点展示】主题活动——“狗狗日记”。幼儿园的狗生了小狗宝宝,我们班幼儿萌发了领养小狗的兴趣。在每天照顾小狗的日子里,小狗成了班级里的绝对“热门”,由此生成了“狗狗日记”主题活动。这是幼儿自己生成的活动,来源于幼儿本身的热点和兴趣,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主题活动以日记的形式构成了一个课程框架,主题中的内容首先是“小狗爱吃什么”“小狗爱玩什么”“小狗什么时候能走”等,这些内容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分组讨论,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中不断丰富经验。在熟悉了狗的外形特征后,幼儿自发地开始给狗宝宝画像,做起狗宝宝的衣服来。教师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最后幼儿创作的《我的超级狗宝宝》极富表现力,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可爱、活灵活现的小狗形象,使主题探索内容不断拓展下去。

【我们的启迪】幼儿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直接观察对象,让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画出来。教师要有追随幼儿的能力,并能对开展主题探究的典型素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现有教材内容做出统筹调整。所选内容要为启发幼儿自主创作、实现幼儿发展的目标而服务,即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作寻找素材。主题中的狗狗是幼儿领养在身边的。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狗狗的生活习性,观察外形特征,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小狗是如此可爱。可见,给予幼儿一定的引导,幼儿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幼儿画的小狗虽然很幼稚,但是幼儿最真实的印象。这种作画过程培养了幼儿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在这里,艺术不是高高在上和深不可测的,而是幼儿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伴随生活自然流露的美。

三、创生多元化的材料,让艺术激发灵性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起眼的物品,如树叶、石头、贝壳、稻草等,我们倡导“材料为启迪幼儿的想象、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服务”。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数不胜数的材料。在手工制作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平凡的材料通过艺术创作成为多样化表现的艺术材料。

【活动亮点展示】主题活动“秋天的童话”是幼儿秋游拾叶子而引发的。幼儿在拾树叶时,与同伴交流发现了很多树叶的秘密。如,幼儿发现叶子里有“骨头”(其实是叶脉),每一片落叶的颜色都不一样等。幼儿对一片片树叶的兴趣已经超出了教师的预想,从而生成了主题“秋天的童话”。通过拓印树叶的活动,幼儿感受到了树叶叶脉构成的线条美,又通过音乐活动有了情感上的升华,感受小树叶的坚强与勇敢——“离开大树妈妈不害怕”和“树叶离开妈妈后,明年春天还会长新叶”的阳光乐观。在接下来的“摩登原始人树叶时装秀”活动中,幼儿以叶子为主要材料,制作了风格迥异的服装。有的幼儿制作了棕榈树叶的裙子,有的用胡萝卜片、毛豆、蚕豆串起了项链,戴在手上别有一番风味……大家一起动手做一做、玩一玩、秀一秀,踩着欢快的节奏,穿着特殊的树叶衣服,翩翩起舞,感受原始服装的魅力和自然美的神奇。

【我们的启迪】在幼儿的眼里,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材料。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各类废弃物越来越多,除了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外,我们还可以将安全的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这只“百宝箱”就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能创作出有个性、充满童心和灵性的艺术作品。

四、突破固有化的环境,让艺术与幼儿互动

我们将环境的创设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提供给幼儿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引导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环境。在互动环境的创设上总结了这几点:一是与主题活动开展同步不齐步,有时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军,有时作为主题活动结束后的延续;二是与其他课程发展目标整合不孤立,以幼儿的艺术欣赏眼光来创设环境,发挥教育的整体优化功能。

【突破实例一:“电视台”】幼儿以“记者”(幼儿扮演)身份采访各个游戏区的活动情况,用艺术形式记录报道的形式,将整个区域游戏活动贯穿在一起。“电视台”还可以有效结合家长资源,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看新聞,共同将感兴趣的事情画下来,在“电视台”播报,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力,真正做到了家园配合,共同进步。

【突破实例二:“画海报”】每年毕业季进行典礼海报创意展,引导幼儿把发生在周围的故事、熟悉的广告语、热点追踪的内容以艺术形式记录下来,聆听关注的焦点,激发幼儿的艺术灵感,积累生活素材,设计成毕业典礼的大海报,达到艺术和当下时尚流行的完美整合。

【我们的启迪】随着对新《纲要》的深入贯彻,教师在主题活动的反思中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内涵。环境不再仅仅是一种装饰,还应该是幼儿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艺术创造的天地。主题环境已逐步向动态发展,多层次、多维度地引领幼儿感知体验,体现出了艺术开放性、整合性的多元价值。

在主题背景下实施创新的艺术教育,不仅使主题活动更加生动而富有情趣,而且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真正做到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体现了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实施艺术教育前,教师将主题探索局限在收集资料、操作实验、讨论总结等活动中,忽略了艺术活动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如果能深入幼儿生活去发掘生活中的美,挖掘艺术教育的题材,并将艺术教育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组织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地引领幼儿感知体验,发挥艺术教育潜在的多种功能及交互作用,使艺术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将能发展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幼儿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达到美育的功能。

我们不断追溯艺术课程与生活、艺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嫁接起了艺术课程与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探寻了一条适合的整合创新路径。在创新艺术课程的实践中,孩子们充分享受童年乐趣,乐于发现美,会观察细节,善艺术表达,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园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适配课程,追求一个让孩子愉悦着、幸福着、成长着的教育。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王秀玲.幼儿(2~6岁)社会性发展整合课程研究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艺术教育整合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