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落实德育活动,提升幼儿教育价值

2021-10-14葛懿

教育界·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幼儿

葛懿

【摘要】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开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德育,能够让幼儿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采用绘本阅读、合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创建良好的德育体系,以在落实德育活动中助力幼儿发展,让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德育;幼儿;素质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品行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然而,现今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一个家庭中所有长辈的精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他们会代替孩子做许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以致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真正地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将德育放在关键位置,针对儿童的特点,组织精准的德育指导活动,从而对幼儿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导向作用,促使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发展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借助绘本图书,在阅读中落实德育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和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图书,主要通过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画向人们展示一个趣味的故事,揭示人生的道理。相较于传统形式的图书,绘本更受幼儿喜爱,易于被幼儿所接受。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要发挥出绘本的应用价值,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剖析其中的道理,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让阅读过程变得更加灵动、有趣,使幼儿更好地汲取绘本中的德育元素,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以便幼儿站在人物角色的角度,深刻体会其中的情感,将道德品质融入心间。

以《我爸爸》为例,这一绘本从孩子的角度描述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这位爸爸不仅事事在行,能带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而且可以像太阳一样温暖、照顾孩子。这一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的情境十分相似。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阅读绘本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具体来说,首先,幼儿通读绘本,了解绘本中的主人公是谁以及主人公都做了哪些事情等。随后,幼儿选取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以便在还原生活情节、扮演父亲的过程中,体会到父亲的不易和用心,从而懂得感恩。

可以看出,绘本能够成为幼儿发展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在开展德育活动时,教师积极地利用绘本开展学习活动,能够让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加强对“感恩”等道德品质内涵的认识,从而形成高尚品质。

二、结合日常生活,在习惯中落实德育

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渗透是幼儿阶段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德育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获得理想效果,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特定的德育活动后,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促使幼儿从平时的行为出发,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强化道德素养。此外,教师要在幼儿表现好时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引导每一个幼儿认可自己的行为,坚持正确的做法,从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熏陶。

教师可以从一日活动出发,使幼儿在每一个环节都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清晨幼儿刚走进园区时,教师要主动地向幼儿问好,并引导幼儿向教师问好。在活动中使用玩具开展游戏时,当两名幼儿争抢一个玩具时,教师为幼儿设定自由的空间,让幼儿自主协商如何使用玩具。当幼儿处理得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赞扬;当幼儿处理得不好时,教师再介入其中帮助幼儿调节。在用餐前洗手时,幼儿应当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在用餐时,幼儿要保持桌面干净和整洁,吃完自己碗里的饭菜,不要浪费食物。同时,对于用餐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引导幼儿放入指定位置,保护园区的环境卫生。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从一日活动出发,对幼儿的言行举止进行调整和约束,能够将德育融入幼儿学习活动的每一个角落,使幼儿在全天的学习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肯定自己的进步,从而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发展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三、借助媒体技术,在体验中落实德育

由于形象思维占据幼儿的主体思维,所以教师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为幼儿渗透高尚品德内涵时,不仅会剥夺幼儿的主体地位,削弱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影响幼儿对高尚品德的理解,达不到理想的德育效果。现代媒体技术具有对抽象元素进行可视化处理的功能,能够为幼儿创建直观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在获得直观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技术为幼儿展示一些德育素材,在刺激幼儿视听感受的进程中加强其对道德品质的理解。

例如,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幼儿从小就意识到爱国的重要性,主动地从自身的言行举止出发,践行爱国的高尚情操。教师如果纯粹采用口述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很难让幼儿深刻理解爱国的内涵,难以真正完成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化。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一些爱国的动画片,展示一些爱国的图片,以便幼儿在形象的学习方式引导下,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印象,在模仿动画片主人公的言行中真正地践行爱国精神。

由此看出,现代教育资源已经逐步成为幼儿集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媒体技术对抽象的德育知识进行可视化的处理,能够使幼儿真正地从形象思维出发理解德育内涵,并在视听感受中加深对高尚品德的印象。

四、搭建合作小组,在互助中落实德育

素质教育理念在幼儿园中不断渗透,使教师意识到仅仅开发幼儿的智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幼儿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不同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同,完成操作任务的进度也不同。教师如果对此放任不管,势必会打击幼儿的信心,削弱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对此,在德育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搭建互助合作小组,促使幼儿在互幫互助中形成协作精神,养成互助的品质。

比如,在以塑料瓶、报纸和废旧衣物为材料制作艺术品的创造活动时,教师可以先结合以往的活动经验,判断幼儿的实际情况,弄清楚哪些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哪些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为一般。随后,教师按照互补原则合理安排组员,保证小组中的幼儿具有差异性。之后,每个小组的幼儿明确自身在小组中的作用,配合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艺术品造型的设想、材料的选择以及人员的分工,以便在各司其职中有序地完成操作任务。在幼儿合作制作成艺术品后,教师要为幼儿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及时给予幼儿赞赏,强化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擦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更加新颖的艺术作品,而且可以使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知到互帮互助的必要价值,从而强化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五、加强家庭教育,在沟通中落实德育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阵地。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擅长对身边的教师和家长进行学习和模仿,从而塑造自身的言行举止。家长如果不能为幼儿做好榜样,就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良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家长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的重要性,在提高家长道德修養的同时,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在与家长的合作中落实德育活动的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的机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引导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为家长展示幼儿的在园表现,使家长透过幼儿的具体行为认识到幼儿品德的缺失,意识到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的必要性。其次,教师指出家长在培养幼儿道德素养中起到的示范作用,让每位家长都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主动地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再次,教师要为家长介绍科学的家庭德育方法,提高每位家长的教育能力,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做出合理的指导。最后,教师可以主动地使用微信等现代即时通信技术,搭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与家长一起实时监测幼儿的品德发展情况,制定更为精准的德育方案。

显而易见,提高家长对德育的重视,引导家长学习德育指导的科学方法,并积极地与家长建立即时沟通的渠道,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与教师配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学习的榜样,接受科学的德育指导。

总而言之,有效落实德育活动,对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策略,并不能完全做好对幼儿的德育指导。所以,在之后的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继续优化传统德育活动的策略,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创新德育指导方案,构建完善的幼儿德育框架,加深幼儿对各种道德品质内涵的印象,真正地完成对高尚情操的内化,让良好的品德和素养伴随幼儿一生。

【参考文献】

李海燕.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幼儿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37.

黄莉莎.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幼儿园德育教育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43.

杨玲.情绪能力对幼儿教师德育素质的影响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21-22.

奚莹莹.“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浅论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19(04):174.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德育幼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