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学段姓氏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1-10-14徐子玉赵彩衣

教育界·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姓氏小学教育

徐子玉 赵彩衣

【摘要】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传承与发展空间。文章创新地将姓氏文化与小学教育相结合,从姓氏文化课程的意义、姓氏文化课程的设计、姓氏文化课程的实施以及成效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将姓氏文化课程引入小学中高学段。

【关键词】姓氏;姓氏文化;小学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姓氏文化进课堂——四年级校本课程的设计及实施。项目编号:202010065103。

姓氏文化是与姓氏相关的一切文化的统称,属于国学的一个门类,更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姓氏文化课程,将从姓氏起源、姓氏分布、姓氏图腾、姓氏故事和同姓名人等部分进行课程设计,将姓氏文化带入小学课堂,旨在让小学生感知姓氏,探究姓氏的奥秘。

一、姓氏文化课程的意义

(一)从国家视角看

2021年两会有提案指出:要加大力度普及全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自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来,社会各界不断发力,致力于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层面,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层出不穷,例如剪纸、武术和古诗文等。姓氏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下去,但是目前姓氏文化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在教育领域,多数研究只涉及姓氏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意义,依托《百家姓》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对低学段学生进行识字教学,重在对姓氏字形字义进行解释,忽略了对姓氏文化本身的探究。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弥补姓氏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不足。首先通过研究分析,将姓氏文化与小学教育相结合,再通过教育实践,科学、系统地编写出适合小学生的姓氏文化校本教材,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使姓氏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巩固和增强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归属感。

(二)从学生视角看

中国人的姓氏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三皇五帝起一直到如今,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姓与氏,那是人与人之间身份的象征,也代表着传统的血缘关系。这其中蕴含着人与社会的变迁,凸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现如今小学生只知道自己的姓,却不知姓从何来,根源何在。因此,在小学课堂中进行姓氏文化教育,开展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校本课程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姓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的编写,既可以开阔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新视野,又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姓氏有更多的认识。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姓氏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变迁和其蕴藏的丰富内涵,才能够让他们感同身受,逐渐培养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姓氏文化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立

姓氏文化课程目标主要表现在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

1.在知识方面,我们设定了四个目标:

(1)了解中国常见姓氏的来源及其得姓始祖;

(2)了解中国姓氏来源的途径,如以地名为姓、以官职为姓等;

(3)掌握从姓氏起源、姓氏分布演变、同姓名人等多个角度认识姓氏的方法;

(4)了解自己的姓氏渊源,找寻家族记忆,探求中国姓氏蕴含的文化底蕴。

2.在能力方面,我們设定了三个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姓氏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变迁和其蕴藏的丰富内涵,传播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能力;

(2)通过姓氏综合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姓氏相关知识,培养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

(3)通过活动展示,学生讲述自己的姓氏故事,讲解自己的姓名缘由,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在情感方面,我们设定了三个目标:

(1)通过讲授姓氏来源,介绍姓氏意义,对姓氏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树立姓氏平等意识;

(2)将自己学习到的姓氏文化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向父母询问,知晓自己姓名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姓氏文化的兴趣;

(3)在学习姓氏的过程中开阔对于传统文化的新视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逐渐培养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的确立

小学中高学段是指3~6年级,该学段学生年龄在9~12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学段学生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相应增强,并且逐渐具备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可以开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了使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我们首先对中高段学生发放了姓氏文化基础知识相关问卷,测试学生对姓氏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姓氏知识的兴趣所在。结合小学中高学段学生特点和问卷结果,我们在内容上选择从姓氏起源、姓氏分布和同姓名人这三个方面讲解姓氏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减少了单一的理论讲授,增加了姓氏入门课、姓氏文化学习方法综合课与姓氏分享课,突出了姓氏文化的方法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姓氏文化,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保证姓氏文化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我们从已有讲座、书籍和族谱网、族谱录等姓氏文化网站获取所需内容。《百家讲坛》是CCTV科教频道的一档讲座式节目,我们从历史学系钱文忠教授的《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中获取了丰富的姓氏文化知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搜集姓氏资料。我们主要参考的书籍是王艳军主编的《中华姓氏文化》,该书从姓氏的起源和发展谈起,解读了中华百家姓氏,为我们的课程提供了图腾、姓氏名人、郡望堂号、宗族特征以及姓氏繁衍变迁等姓氏理论知识。最后,借助族谱网官方大数据平台查询了姓氏百科、姓氏头条等多方面、综合性及系统性的姓氏文化知识。

(三)教材编排

在内容确定的基础上,我们经过组内讨论,把每一课的内容划分为以姓氏起源和同姓名人为主、姓氏分布为辅的三个模块,并增加课后思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姓氏文化知识。在教材的整体编排上,参考了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增加适当的插图如姓氏图腾、人物画像等,图文并茂,使教材更加生动。学习姓氏之前,设置了姓氏入门课,便于学生明晰姓与氏的定义,为姓氏文化课程的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学习部分姓氏文化知识后,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缺乏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插入了姓氏文化学习方法综合课,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方法,巩固姓氏文化知识;在课程后期,由于学生学习过姓氏方法教学综合课,所以教师在进行姓氏文化理论课程教学时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方法把握姓氏文化,以此巩固所学方法。在学生逐渐掌握姓氏学习方法后,教师将设置姓氏文化分享课程,让学生通过上台展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姓氏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姓氏。

三、姓氏文化课程的实施

(一)开设课程

以天津市中营瑞丽小学为例,开设姓氏文化课程,进行为期一年的授课,每周授课一次,每次授课讲解一个姓氏。姓氏理论课程主要运用讲授法讲解姓氏文化知识;知识回顾以及总结阶段主要运用问答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巩固;姓氏综合课程主要运用启发法以及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姓氏文化的学习方法;后续课程将引导学生运用姓氏学习方法,进一步深入学习姓氏文化知识;姓氏分享课主要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姓氏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姓氏,借助手抄报、手工作品等方式进行展示。

(二)教材修订

授课过程中,使用教材初稿,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对教材内容及编排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一线教师的建议,我们选取了合适的内容并对教材进行了如下修订,使其更容易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首先,在课题方面要体现趣味性和文学性,例如第一课“古代赵氏桃林”。其次,在课程模块上,增加姓氏知识拓展,丰富展现形式。例如可从姓氏的字形字义出发,使用姓氏歌谣、猜字谜、百家姓歇后语等,帮助学生理解姓氏的字面意义,展现科普教材的趣味性。再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姓氏成语故事,例如围魏救赵、张冠李戴等,既可以拓展姓氏文化,也可以使学生领略成语的内涵,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三)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姓氏知识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更便捷、快速的传播平台。因此,为了营造学习姓氏文化的良好氛围,我們开拓了姓氏文化传播新途径,即创办趣味姓氏公众号,定期推送姓氏文化小知识,既可以补充校本教材,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姓氏文化的受众群体,提高人们对姓氏文化的认知程度,降低人们学习姓氏文化的门槛。

四、成效与反思

姓氏文化课程的开设,有着较显著的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姓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讲给父母以及身边的人,在综合活动中能更多地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学习姓氏文化知晓姓氏起源,形成姓氏平等的观念;认识到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受其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当然,通过姓氏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反思总结。

第一, 现如今人们对姓氏文化的认知几近于无,结合之前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结果,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姓氏文化仅限于知道姓、氏和字,知道各种各样的姓氏,略微知晓特定姓氏的起源以及一些姓氏名人,缺乏渊博的姓氏文化知识,更缺少系统的姓氏起源脉络。姓氏文化专业知识的不足,使教师并不能够完全承担起教授学生的责任。

除此之外,姓氏文化不是学科的附属,姓氏自上古时代便产生了,姓氏文化可以说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至今,其中承载的并不只有人们看到的《百家姓》中444个单姓、124个复姓,更蕴含着中国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国家兴亡都能在姓氏文化中寻得蛛丝马迹,泱泱大国千年历史无数传承,姓氏文化生生不息。所以,姓氏文化可以看作需要单独开设的科目。综上所述,姓氏文化需要系统地培养。

第二,对学生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很重要。因此,在设计与实施姓氏文化课程的同时,还应将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相结合,形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姓氏文化传播方式。在学校开展姓氏文化课程后,利用公众号等多媒体手段,联合社会和家长,共同搭建合作平台,让家长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姓氏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进度,使家长和社会都能成为姓氏文化教育的一分子,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姓氏文化知识。

第三,要注意学科渗透。姓氏文化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例如与小学语文、小学美术等科目相结合,拓宽姓氏文化的学习途径,为姓氏文化课程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其他学科关联更能帮助学生从贴近生活的事件中挖掘和探索姓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姓氏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姓氏文化的习惯,促使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学习形成从“有价值”到“有意思”再到“有价值”的螺旋上升过程。

【参考文献】

逄静,吕俐敏.丰富的资源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姓氏歌》拓展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0(Z1):129-132.

艾旭.姓名校本课程在小学低段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邵妍.《百家姓》文化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太原:山西大学,2013.

李福,刘明娅,罗文攀,等.“黔山秀水”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J].地理教育,2020(09):57-60.

张叶,吴跃猛.学校戏剧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以清华附小“丁香戏剧”课程建设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0(11):24-36.

木石子.姓氏到底是什么?[J].视野,2021(03):6-7.

猜你喜欢

姓氏小学教育
姓氏从何而来
英国人的姓氏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