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种及播期对玉米农艺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2021-10-14李惠智朱雪峰张晓莉毕秀丽孙宇鑫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叶面积农艺

邹 菲 李惠智 朱雪峰 于 平 张晓莉 毕秀丽 孙宇鑫 宋 伟

(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伦贝尔分院 呼伦贝尔162650)

玉米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粮食、 经济、 饲料作物,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呼伦贝尔地区春季增温明显,选择适宜的播期对玉米生产尤为重要。 在播期对玉米产量影响方面,目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1]。

王光禄、 闫树平等认为播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播期适当提前,可以充分利用早期的温度、光照等自然资源,延长品种的有效生育期,积累更多的生物产量,以形成更高的经济产量[2]。 付华、张建等研究表明, 不同作物品种都有适合自身生长的地域和适宜的播种时期。 适宜的播期,既可以给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很好的外部环境, 也可以提高玉米自身的抗逆性,从而实现高产目的[3]。 肖尧等[4]研究指出, 早播可使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开花期光合特性提高。 徐田军[5]、马国胜[6]等研究指出,随播期推迟会导致玉米的生育期缩短,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从而导致产量降低。 本研究为探索春季低温逆境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明确呼伦贝尔地区玉米不同品种最适播期, 为呼伦贝尔地区玉米品种选择及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田间试验于2016 年在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和试验田(47°40′N、122°36′E)进行。 试验田位于扎兰屯市中和镇,年均日照时数2 600~2 800 h,年均积温 2 100~2 350℃,年均降雨量 450~530 mm,玉米生长季降雨量为320~380 mm,生育期积温为2 250℃,生育期内日照时数为1 380 h,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大豆,土壤为暗棕壤土。

1.2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郑单 958 和 J6518, 种植密度为5 000 株/亩,16 行区,行长 15 m,株距 20.5 cm,出苗后将大区等分3 份作为3 次重复, 生态区域播期5 个(含对照),分别为正常播期(on time)、早于正常播期14 d(E-14)、早于正常播期 7 d(E-7)、晚于正常播期14 d(D-14)、晚于正常播期 7 d(D-7)。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于拔节期、吐丝期选取有代表性的玉米植株,每小区连续取3 株,共取样3 次。 测定拔节期、吐丝期全株叶面积; 成熟期从各大区选取连续4 行进行测产,重复3 次,室内考种考察百粒重,并测定籽粒含水量计算实际籽粒产量;田间调查记录生育进程。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SPSS 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

不同品种、播期、品种和播期交互作用P值>0.01(表1),说明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及不同品种和播期之间株高、穗位和茎粗无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及不同品种和播期对玉米品种部分农艺性状影响不大。

表1 品种、播期与部分农艺性状之间效应检验

2.1 品种、播期对全株叶面积、干物质的影响

由图 1、图 2 可知,J6518 和郑单 958 在拔节期和吐丝期随播种时间的推迟, 全株叶面积及干物质变化不大, 成熟期全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随播期的推迟有下降趋势, 说明播期推迟会使全株叶面积及干物质减少,因此,播种时期对玉米全株叶面积及干物质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图1 不同品种及播期各时期全株叶面积变化

图2 不同品种及播期各时期干物质变化

2.2 品种、播期对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由表 2、表 3、图 3 可知,J6518 和郑单 958 穗行数随播期推迟无明显变化, 行粒数随播期推迟呈递减趋势;不同播期条件下,穗行数、行粒数和穗长无明显差异,穗粗有显著差异,秃尖和百粒重有极显著差异, 并且2 个品种的百粒重都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 说明播期延后,2 个玉米品种的秃尖长度增加,百粒重逐渐下降,进而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图3 不同品种及播期产量相关性状比较

表2 不同播期条件下2 个品种产量相关性状比较

表3 产量相关性状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由产量主体间效应的检验结果(表4)可知,不同品种之间产量有显著差异, 不同播期之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 不同品种与播期交叉效应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播期不同,产量差异显著。

表4 产量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因变量: 产量)

由图4、表2 可知,郑单958 在E-7 亩产量最高,产量为929.09 kg/亩,随播期推迟,产量急剧降低,播期为D-14 时产量为 629.55 kg/亩, 达到最低;J6518在E-14、E-7 和On-time 亩产量无显著变化,播期为E-7 时产量最高, 达到 710.26 kg/亩, 但在播期为D-14 时产量明显降低,为639.26 kg/亩。 不同播期产量有显著差异,晚播会使行粒数、百粒重降低,秃尖长度增加,因此导致产量降低。

图4 不同品种及播期产量比较

3 结论

J6518 和郑单958 在不同播期条件下, 株高、穗位和茎粗无显著差异, 说明播期不同对2 个玉米品种的部分农艺性状影响不大;J6518 和郑单958 在拔节期和吐丝期随播种时间的推迟, 全株叶面积及干物质变化不大, 成熟期全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随播期的推迟有下降趋势, 说明播期推迟会使全株叶面积及干物质减少。

产量性状方面,不同播期条件下,穗行数、行粒数和穗长无明显差异,穗粗有显著差异,秃尖和百粒重有极显著差异;郑单958 和J6518 在不同播期条件下,产量有显著差异,且产量在E-7 时最高,可见适时早播会使产量增加,但晚播会使百粒重降低,秃尖长度增加,因此导致产量降低。

根据本试验结果分析, 播种期不同程度提前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影响较小, 但对玉米产量性状影响较大,2 个品种在播期为E-7 时产量最高,因此,播种时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 在呼伦贝尔地区没有遇到极端天气条件下, 适时早播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有利于玉米灌浆,进而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叶面积农艺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