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熟甘蓝新品种‘张甘40’的选育
2021-10-14申领艳闫凤岐栗淑芳康少辉陈宝刚苏浴源
申领艳,闫凤岐,栗淑芳,康少辉,陈宝刚,苏浴源
(1.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农业信息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甘蓝(BrassicaoleraceaL.var.capitata L.)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蔬菜[1],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2],其营养丰富,适应性及抗逆性均较强。近几年,一些品质优良的甘蓝新品种陆续育成[3,4,5]。
1 选育过程
母本‘M0105-7’是以从‘比久’后代发现并筛选的的不育材料作为不育源,‘BX9-3-1-5’是母本‘M0105-7’与自交系定向回交7代选育出的不育株,后与‘中甘 11’后代分离自交不亲和系回交6代,进行性状改良选育而成的不育系,平均单球质量在1.2~1.4 kg左右,开展度平均在65.0 cm左右,叶球形呈圆形,叶片外叶主脉呈绿色,口感脆甜。在‘比久’后代发现的可育材料定向回交7代选育出的自交系,即保持系‘8513-1-2’,后经单倍体花粉培养获得30多个DH系,再经花培二代株系选育而成的自交系,单球重1.3 kg左右,开展度平均48.1 cm,叶球形呈圆球形,叶片外叶主脉呈深绿色,口感略显微辣,与不育系‘M0105-7’杂交后代不育率100%,不育度100%,田间表现为抗黑腐病。
父本‘F07013-5’是‘珍奇’后代,经连续自交6代的自交不亲和系,单球重为1.6 kg,开展度为58 cm,叶球形状为圆球型,主脉深绿,口感微辣,田间表现为抗黑腐病。
2 选育结果
2010年组合筛选试验。2011-2013年进行品种对比试验,3 a平均667 m2产量6 168.0 kg,较对照组‘铁头四号’增产7.8%。2012-2013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坝上5县区进行试验,平均667 m2产量4 889.71 kg,较对照组‘铁头四号’增产18.1%。2014年在张家口坝上4县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5 024.24 kg,较对照组 ‘铁头四号’增产17.66%。张家口市科技局于2016年8月组织专家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并通过,同年9月取得河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2.1 丰产性
2.1.1 组合筛选试验 2010年分别在张北县喜顺沟基地进行组合筛选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定植行距40 cm,株距30 cm。以‘铁头四号’为对照,各组合产量都超过对照,折667 m2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g-2>g-4>g-1〉g-3>g-5,分别为6 407.76 kg、6 122.72 kg、5 518.43 kg、5 472.82kg、5 381.68 kg,其中g-2比对照增产19.06%,排名第一。
表1 甘蓝组合筛选试验植物学性
表2 组合筛选试验产量比较
2.1.2 品比试验 品比试验连续进行三年,从2011-2013年分别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喜顺沟蔬菜所种植基地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以‘铁头四号’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定植行距40 cm,株距30 cm,三年‘张甘40’的平均667 m2产量6 168.0 kg,对照品种增产7.8%。其中2012年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张甘40’的平均667 m2产量6 122.71 kg,对照品种平均667 m2产量5 518.4 kg,增产10.95%。2013年品种试验,‘张甘40’的平均667 m2产量6 811.9 kg,对照品种平均667 m2产量6 280.0 kg,增产8.5%。(见表3)
表3 “张甘40”品种产量试验比较(2011-2013)
2.1.3 区域试验 连续进行二年共10个试验点,2012-2013年分别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区五县区进行生产试验,以‘铁头四号’为对照,试验点面积333 m2。二年‘张甘40’的平均667 m2产量4 889.71 kg,对照增产18.1%。试验点10个,增产点10个,增产点比例100%。其中2012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张甘40’的平均667 m2产量4 452.72 kg,对照品种平均667 m2产量3 847.01 kg,增产15.7%。2013区域试验,‘张甘40’的平均667 m2产量5 326.70 kg,对照品种平均667 m2产量4 434.67 kg,增产20.1%。(见表4)
表4 “张甘40”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1.4 生产试验 2014年分别在张家口市康保、尚义、沽源、崇礼四县进行生产试验,试验点面积667 m2。以‘铁头四号’为对照。4个点‘张甘40’平均667 m2产量5 024.24 kg,对照增产17.66%(见表5)。生产试验田‘张甘40’植物性状结果(见表6):‘张甘40’品种株高30.19 cm,比对照高、开展度56.08 cm,外叶9~11片、单球重1.69 kg、球高∶球宽=14.33∶15.01、中心柱高7.1 cm、根茎高3.0 cm。
表5 “张甘40”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6 植物学性状调查
2.2 抗病性
2013年在崇礼区进行抗病性试验,进行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调查。正常田间管理,防虫害不防病害,病害后不进行药剂防治,结果显示病害种类有两大类,细菌病害为黑腐病,真菌病害为黑斑病和霜霉病。采用“Z”字形调查方法,以75株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张甘40’ 黑腐病病情指数为7.46,黑斑病病情指数为15.05,霜霉病病情指数为20.25。结果表明该品种对黑腐病抗性较高,黑斑病和耐霜霉病抗性较同类品种相对较高。(见表7)
表7 “张甘40”抗病性比较
2.3 品质分析
‘张甘40’品种干物质含量5.57 mg·g-1,比对照6.02 mg·g-1低7.48%,水含量高,未达到显著水平;纤维素低,口感脆嫩;维生素C含量0.334 mg·g-1,比对照0.300 mg·g-1高11.33%,呈显著水平;可溶性糖9.95 mg·g-1,比对照12.98 mg·g-1低23.34%,达到极显著水平,甜味比对照低;可溶性蛋白0.637 mg·g-1,比对照0.520 mg·g-1高22.50%,呈极显著,可溶性蛋白指标较高。(见表8)
表8 品质生理性状指标比较 (mg·g-1)
3 特征特性
‘张甘40’代杂交种,生育期60 d左右。开展度为56 cm左右,外叶数量9~11片,蜡质轻,单球重1.6~2.4 kg,叶球高17.0 cm,叶球宽14.0 cm,667 m2产量5 000~5 700 kg。高圆球,中心柱7.0 cm,叶球成熟后外包绿叶2~3层,根茎高3.0 cm。口感脆且甜,辣味低。耐裂球,耐抽苔,在河北北部冀北高寒地区环境下,适宜在春秋两季露地栽培。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茬口安排
坝上地区采用甘蓝配合娃娃菜复种或甘蓝配合莴笋的复种模式,实现一年两茬种植。第一茬坝上地区早春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设施育苗,5月中旬以后定植;第二茬甘蓝可选择在6月下旬进行设施育苗,7月上旬过后定植。
4.2 定植
要求适龄壮苗,苗龄30 d~35 d,5~6片真叶,叶色呈深绿色,根系健壮且发达,无病害、虫害。第一茬甘蓝要求10 cm地温稳定在10 ℃以上。采用定植器或人工破膜定植。膜上定植2行,距垄边10 cm,株距25 cm,每667 m2约5 500~6 000株。深度可以苗子土刚好埋住根苗为宜。
4.3 肥水管理
蹲苗后选择适宜天气667 m2追施尿素15 kg,追施宜结合浇水一同进行;进入莲座后期,667 m2追尿素10 kg和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为22∶15∶8)10 kg;结球前期及时查看生长情况,选择适当天气追施尿素5 kg和水溶性三元复合肥(N∶P2O5∶K2O为22∶15∶8)15 kg;结球中期视生长及天气环境情况,适时追施水溶性三元复合肥(N∶P2O5∶K2O为22∶15∶8)15 kg。
采用膜下滴灌,在定植前2 d~3 d选择适宜时间进行田间滴灌透水1次,以垄沟刚刚渗出水为宜。定植后浇定植水,使幼苗土坨全部湿润。缓苗后控水蹲苗,莲座期以后,及时在中午后进行田间查看,若发现田间出现甘蓝萎蔫的现象应时及时浇水。采收前7 d停止浇水。
灌水期间若有降雨,可根据降雨量进行适当调整,保证0 cm~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60%。
4.4 病虫害防治(表9)。
表9 甘蓝病虫害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