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品种创源优918的选育与应用
2021-10-14詹丽青
詹丽青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三明 365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稻米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而且成为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米粉作为重要的稻米加工食品,以其方便快捷、营养美味等特点在中国南方以及港澳台地区餐饮业消费市场越来越大[1],而米粉的加工需要高直链淀粉类型稻米[2]。近几年中国也培育出不少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如渝优21[3]、锦优1319[4]等,但适合福建省种植的品种很少,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多为常规稻,如福建省三明市农科院选育的早籼品种“601”等,与杂交稻相比,产量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早籼“601”因长期种植稻瘟病抗性逐渐下降,常因稻瘟病的发生严重减产。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以选育高产、抗稻瘟病、高直链淀粉含量、适合做米粉加工等性状作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创源A与自选的恢复系乐恢918配组,育成了高产、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品种创源优918。创源优918直链淀粉含量25.6%,属加工专用型水稻品种,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25),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现将创源优918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 选育经过
1.1 创源A选育经过
2010年中稻在福建省将乐县用米质较优、不育性稳定、开颖习性好、分蘖力较强的保持系253B(代号JA10253,全丰B/新香B配组的F16代保持系中间材料)作母本,与植株较矮、柱头发达外露好、早熟的107B(代号JA10107,Ⅱ-32B/乐丰B//Lemont/乐丰B配组的F6代保持系中间材料)作父本杂交配组;2010年冬季在海南三亚种植F1代15株,混收。2011年在福建省将乐县中稻种植F2群体2 000株,成熟时选择植株中高、叶片挺直略瓦形、分蘖力强的优良单株45株;同年冬季在海南三亚上选单株每个小区种植60株,2012年春季从F3的45个小区中决选株叶形态理想、柱头外露率高的38个优良单株与全丰A测交。2012年中稻在福建省将乐县成对种植测交F1与对应的父本单株,测交F1种24株,对应父本种36株。父本种子一分为二,连续多世代进行抗稻瘟病、米质、育性筛选和回交转育,严格淘汰育性差、不抗稻瘟病和米质差的小区,从B4F1开始进行配合力测定筛选。至2016年福建省将乐县B8F1育成植株群体整齐、农艺性状优良的创源A和创源B。
1.2 乐恢918选育经过
乐恢918是来源于2008年中稻华占/7954的杂交后代,经6个世代的选择和2次抗稻瘟病鉴定后育成的恢复系。2008年中稻在三明洋溪以华占为母本,“7954”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冬季在海南三亚种植F1,混收。2009年中稻在三明洋溪种植F2,选择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单株10个,2010年以后连续自交加代和系谱选择。F4代选择优良单株与泸香618测配进行优势鉴定,F6—F7代在将乐县黄潭进行田间自然稻瘟病抗性鉴定,2016年将“制08”株系定名为乐恢918(图1)。
图1 乐恢918的选育过程
1.3 创源优918的选育
2016年中稻在福建沙县富口延溪进行三重复品比试验,“创源A/制08”组合表现群体整齐、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产量高,并将“制08”定名为乐恢918,相应的“创源A/制08”命名为“创源优918”。2017年中稻在沙县富口延溪进行小面积制种,2018—2019年参加三明市种子企业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中稻区域试验,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25)。
2 产量表现
2018年参加三明市种子企业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中稻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92.44 kg,比对照Ⅱ优3301减产0.82%,不显著;2019年继续参加三明市种子企业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中稻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57.52 kg,比对照Ⅱ优3301减产0.42%,达极显著水平;2 a平均每667m2产量574.98 kg,比对照Ⅱ优3301减产0.63%。2020年在大田县上京镇溪口村作中稻示范种植3.34 hm2,每667m2平均产量598.6 kg。
3 特征特性
3.1 生育期
2018—2019年创源优918参加三明市种子企业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中稻区域试验,全生育期135.3 d,比对照Ⅱ优3301早熟3.3 d。2020年在大田县上京镇溪口村作中稻种植,4月28日播种,5月23—25日插秧,8月8日始穗,9月14日成熟,全生育期139 d。
3.2 农艺性状
创源优918属于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经大田县上京镇溪口村田间种植调查和取样考种,株高122.5 cm,每667m2有效穗数13.7万,穗长24.9 cm,平均每穗粒数200.4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7.3 g。
3.3 抗逆性
2018年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中抗(MR),田间鉴定表现抗(R)叶稻瘟,抗(R)穗颈瘟;2019年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抗(R),田间鉴定表现抗(R)叶稻瘟,抗(R)穗颈瘟;2 a综合评价为中抗(MR)稻瘟病,大田县上京镇溪口村种植未发现叶稻瘟和穗颈瘟。耐寒性、抗倒伏性均中等,耐肥性好、适应性广。
3.4 稻米品质
创源优918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2.2%,精米率75.1%,整精米率 62.4%,粒长6.9 mm,长宽比2.9,胶稠度74 mm,碱消值6.5级,垩白粒率80%,垩白度11.4%,透明度2级,直链淀粉含量25.6%,直链淀粉含量高,属加工专用型品种,适宜加工米粉[5]。据大田县上京镇溪口村反映,创源优918加工米粉,品质好,口感食味好。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培育带蘖壮秧
创源优918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播种前晒种1 d,浸种时采用强氯精或高锰酸钾药液消毒。每667m2秧田播种量不超过10 kg,稀播匀播,大田用种量1.0 kg。秧田施足基肥,1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并追施断奶肥,移栽前追施送嫁肥、送嫁药。
4.2 插足基本苗数
创源优918植株较高,作中稻种植应适当稀植,移栽株行距23.0 cm×23.0 cm,丛插2粒带蘖谷苗,浅插匀插,每667m2插足1.26万丛,基本苗在6.5万以上。
4.3 科学运筹肥水
大田施肥管理遵循“前重中促后控”的原则,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每667m2施纯氮10~12 kg,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N、P2O5、K2O质量比例1∶0.5∶0.9。磷肥全部用作基肥,于大田旋耕时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基肥和分蘖肥各50%施用。水分管理上把握浅水插秧,寸水护苗返青,分蘖期保持浅水层,苗数达到预计的80%时及时排水烤田,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 d左右断水。
4.4 防治病虫草害
移栽后7 d结合追施分蘖肥防治田间杂草1次。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做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防治。提倡统防统治,防止病虫交叉危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和混合使用,实现生产安全高效。
5 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5.1 适宜基地选择
根据2017—2019年创源优918田间制种情况分析,夏季制种应选择集中连片、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隔离条件好、海拔500 m左右基地为宜。
5.2 合理安排播差期
创源优918抽穗扬花期安排在温湿度适宜、连续5 d左右晴朗微风的时间段较易获得制种高产。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在福建省沙县夏季制种,一般8月上中旬为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父本Ⅰ期5月14日左右播种,Ⅱ期5月21日播种,8月10日左右始穗,播始历期88 d左右。母本6月5日播种,播始历期为66 d左右,父母本播差期22 d左右。
5.3 培育多蘖壮秧
播种前翻晒父母本,去除病粒、瘪粒,采用昼浸夜晾方式浸种并做好种子消毒。每667m2父本秧田播种量7.5 kg,大田用种量0.3 kg,母本秧田播种量10 kg,大田用种量2.0 kg,稀播匀播。秧田施48%复合肥(N-P2O5-K2O=16-16-16)15 kg作底肥。1叶1心时追肥断乳肥,每667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5 kg。秧田期以浅水为主,促进分蘖。
5.4 构建丰产苗架
父母本行比1∶8,父本Ⅰ、Ⅱ期采用间隔种植,株距26 cm,母本株行距16.5 cm×16.5 cm,父母本间行距26 cm,丛插2粒谷,确保每667m2父本插足1.5万基本苗,母本10万基本苗。父本秧龄控制在25 d以内,母本秧龄控制在20 d以内。
施肥上采用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为保证父本能提供足够花粉量,父本采用塞兜施分蘖肥1次。
加强病虫预测预报,采取统防统治,重点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黑粉病等病虫防治。
5.5 “九二〇”的施用
创源A对“九二〇”敏感度一般,每667m2用量30~32 g,待母本抽穗15%时喷第1次,用量12 g;间隔1 d喷第2次,用量12 g,同时对父本加喷1次;第3次视父母本抽穗整齐度酌情喷施,用量6~8 g。在喷施“九二〇”时加入硼砂和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提高结实率。
5.6 严格去杂保纯
父母本始穗前彻底将株高、叶色、叶形等不一致的杂株全部去除干净,母本开花前将母本行中同型可育株去除干净。严防机械混杂,赶完花粉后及时割除父本,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