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分测量评定对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

2021-10-13吴威孔然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肌力瞳孔眼球

吴威 孔然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9--01

动眼神经麻痹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支配眼肌的神经受损而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表明,眼肌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正确精准的康复评定是康复训练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在选用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客观的康复评定技术—等分测量技术,治疗25例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4月一2021年2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病房病人及神经内外科住院部49例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性29名,女性20名,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为(59.6±12.1)岁;从发病到医院就诊时间最长为7 d,最短为8 h。

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的患者;2) 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裂变窄,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向下3个方向运动,眼球位置向外下偏斜,复视,瞳孔散大以及光反应消失[1];3)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慢性导致眼部疾患。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伴有各种眼肌疾患;(3)伴有语言理解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者;(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者。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由等分测量评定技术进行康复评定,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对照组20例,传统康复评定技术评定,针刺治疗+康复训练。

2.治疗方法

2.1针刺

取穴:患侧攒竹、丝竹空、睛明、上明(目正视,瞳孔直上,眶骨上缘与眼球之间) 、承泣、球后、风池,双侧合谷、养老、阳陵泉、光明、三阴交、丘墟、太冲。

操作:选用直径为0.3mm、长度2mm的毫针,刺人深度为10-15mm或以患者有针感为宜,不做提插及捻转手法,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

注意事项:①针刺眶内穴位时一定先将眼球推向一侧,以免刺伤眼球;②眶内穴位起针后应马上按压以防眼内出血;③按压时间应大于2分钟;④若有皮下瘀血,嘱患者当日冷敷,次日方可热敷,局部可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可加速局部瘀血的吸收。

2.2康复训练

(1)上睑下垂训练:在上眼睑及其周围肌肉处进行按摩放松。最大程度上抬眼睑5-10次,早期可给予被动的活动并让患者配合做眼睑上抬运动,根据患者上眼睑的肌力水平采用四级肌力训练方法。治疗初期采用主动助力训练。2级肌力采用主动训练,3级及以上肌力采用抗阻训练。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患者稍感疲倦为止。另外当患眼睁开部分后,患者往因为复视,行走时闭上患眼,此时应配上眼罩遮住健眼,以最大限度的睁开患眼;(2)眼球活动障碍训练:让患者活动患侧跟球,要求患侧跟球跟着治疗者手指,随着口令做向内、向上、向下、外上、外下活动。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患者稍感疲惫。当患者眼睑上抬部分及眼球可以活动后。让患者学会辨别双跟看到的是真象还是假象。再根据真象的位置进行自我调整患眼眼球位置,用以锻炼麻痹肌肉的肌力,而纠正复视;(3)瞳孔扩大训练:拿医用手电筒对患者的瞳孔进行快速照射,刺激瞳孔的收缩。但不可时间过长,次数过多。以免损伤眼睛。所有病例均为每天1次,每次40min。每周5次,治疗前和治疗30次后做康复评定。

2.3康复评定

(1)等分测量技术  根据中医理论将患者眼裂大小,将眼裂横纵平均分成十等分,再将每等分再分成十等分,治疗师位于患者正对面,让患者注视治疗室食指,并随食指运动改变方向,以健侧为对比,当健侧眼达到运动完全时,标注患眼的位置,反复三次取平均数值,界定患眼的运动障碍程度,作为评定结果,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根据每条眼肌与健侧相比的瘫痪程度,分别设计眼肌训练强度及持续时间,运动重复次数等。

(2)传统技术  治疗师位于患者对面,嘱患者眼睛随治疗师手指运动而运动,以对侧眼为对照主观判断眼肌麻痹。

2.4疗效判定:患者预后分级标准:(1)无效  入院相关症状以及体征无改变或是加重;(2)好转   复视、眼周疼痛、眼睑下垂显著改善,眼球运动受限明显减小,瞳孔有所缩小,对光反射较灵敏;(3)治愈  眼周疼痛消失,基本无复视,眼睑下垂、眼球运动无受限瞳孔正常大小,对光反射灵敏。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予对照组。见表1

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2

5.讨论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多种病变如肿瘤、血管病及其他罕见疾病均能损伤动眼神经。 而从综合医院角度看,以脑血管病最多见[2],其次为动脉瘤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现代医学认为,针刺的治疗机理可能为刺激了动眼神经及其分支或者直接刺激了提肌梭肌键等组织,兴奋了神经肌肉,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或者恢复了神经肌肉的功能。也可能通过针刺眼眶周围,促进了促神经生长因子的生成或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了神经肌肉之间的相互营养关系,进而促进了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系统功能恢复,同时改善了眼眶及眼球周围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其功能恢复[3]。眼肌训练则是在康复评定的指导下通过患侧眼球各个方向有针对性的反复运动从而刺激眼肌,不仅可以防止眼肌废用性萎缩,还可经过反复的训练提升眼肌的肌力,进而改善眼球的活动能力,减轻或消除复视。而瞳孔的照射也是通过增加光线的刺激来增加感觉输入,从而刺激大脑形成新的神经网络.提高大脑的可塑性。

康复评定是治疗的基础,具有指导康复操作,判定预后,界定治疗效果等意义。现代康复医学均重视康复评定在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治疗前初步评定制定方案,治疗中期评定后修正治疗方案,治疗后期评定界定治疗效果,判断远期预后,成为康复治疗体系必不可少的。虽然目前等分评价技术应用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文献证据普遍较少,以致研究结论的可信性大为降低,但笔者认为这些文献所涉及的治疗方法具有潜在临床价值,只是应当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利用这些治疗措施。所以笔者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文献证据是有利用价值的,由此提炼总结出的治疗方案也应是有价值的。并且临床医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循证决策、循证实践,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等分测量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眼球运动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注视角度、持续时间、耐力负加,在治疗师指导下,控制协调眼球运动中各细节运动,并通过定期再次评定,不断纠正运动中的错误,引导患者向正确的运动模式发展。后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反映出通过等分测量技术评定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确,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Petet Duus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M〕. 刘宗惠,胡威夷,于新,等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0:94一101 .

[2]杨薇,童绎.单侧动眼神经麻痹75例病因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18(4):221.

[3]尹勇,欧阳应颐,张锡芳.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 . 上海针灸杂志, 2002 ,21 ( 5 ) : 27-28 .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吴威,硕士,主治医师,毕业学校: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工作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通讯地址:黑龍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康复科。邮政编码:150010,电子邮箱:queen.w.29@126.com,联系电话:13684518425

猜你喜欢

肌力瞳孔眼球
抓人眼球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训练
眼睛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步不同量
左右转动眼球提高记忆力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瞳孔
女性练肌力,护心、远离糖尿病
动物凶猛,一眼便知
瞳孔大,决策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