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步态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应用
2021-10-13唐蓬
唐蓬
【摘要】目的:分析三维步态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18.4-2019.4)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患者步态。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步态指标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应用三维步态分析,可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情况,做好后续康复准备工作。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维步态分析;步态评估;关节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9--01
髖骨关节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患者临床表现出关节肿痛、僵直、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目前,临床对于髋骨关节疾病常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作为髋关节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首选治疗方案,取得良好效果,不断成熟的手术技术及材料工艺也使得近年来选择该种术式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1]。为此,关节外科医师提出需积极通过新型手术技术或围手术期流程进一步实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加速康复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三维步态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2018.4-2019.4为时间截点,共纳入70例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占比48.57%,女36例,占比51.43%,年龄54-79岁,平均(66.54±12.37)岁;体重47-76kg,平均(61.35±13.88)kg。
1.2方法
70例患者均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1天静脉点滴大剂量抗生素,选择标准的前正中切口,大小约10-12cm,在距离髌骨中线边缘内侧约1cm髌骨旁取一切口,沿该切口进入关节囊,做好股骨准备:旋转定位股骨远端,前侧初步截骨,远端截骨,测量股骨长度,分别于股骨前、后、斜面截骨;胫骨准备:定位胫骨力线,屈曲膝关节,于胫骨干放置胫骨髓外力线导向器,使用弹性钳夹住胫骨远端,置入胫骨假体与股骨假体,缝合切口。术后第1天起指导患者开展被动功能机器锻炼,初次活动范围在0-45°,每天持续活动12小时,逐日增加活动范围10°,确保在出院前至少达95°-110°。三维步态分析:取东方新锐公司生产的三维步态分析系统(DVMC-8801),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处于同一空间、分布在不同位置的8台摄像机以及粘贴在待测部位的光学标记点,二是调控以上三部分装置运行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首先调整步态分析仪主机与红外线摄像头配置,测量好范围,测试中叮嘱患者下身穿着紧身运动短裤,保证标志点能够准确标示处于运动状态的肢体位置,避免衣物遮挡反光点。全程由受过专业训练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或技师负责,叮嘱患者保持自然习惯姿势、速度活动,切忌注意患者每个反光点都在规定红外区域内,避免影响步态分析结果。
1.3观察指标
(1)步态评估。(2)关节活动度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无序分类资料以率(%)表示,并实施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步态评估
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步态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详见表1:
2.2关节活动度评估
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术前(P<0.05),详见表2:
3讨论
步态分析作为当前医学器械生物工程技术中新兴起来的一种整体分析评价手段,具体是指通过提取与人体行走有关的生命活动信息,利用光电测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人体行走功能进行仿制,对步态及关节活动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首先要找出正常步态周期下的时间、几何、力学等参数值以及相应曲线,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异常参数与曲线,进而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及功能评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获得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2-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步态指标、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提示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为关节运动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的测量方法,方便医护人员继续探索后续最佳的治疗手段以及术后康复方案。
综上所述,三维步态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阳, 陈俊文, 周建林,等. 联合前倾角技术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35(4):6-9.
[2]赵海燕, 王浩洋, 曾羿,等.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康复的比较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 2017, 37(19):1185-1192.
[3]赵良军, 劳山, 赵劲民,等. 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在Ⅳ型DDH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34(9):151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