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2021-10-13李静
李静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而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国际化人才,本文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教学模式提出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80
0 引言
双语教学是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教学讲授专业知识的时间为课时50%及以上的一类教学模式。然而,各高校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学情不同,高校双语教学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时更应注重其特殊性和针对性。
1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提出,RECP签订,中国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国际贸易往来快速发展。与之相对,每年毕业本科大学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能听懂并具备一定国际营销外语表达能力,必然能够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1.2 政府政策的号召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指标。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强调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2002年教育部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高校评估指标体系, 2005年教育部再次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自此双语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热点问题。
1.3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性质
《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能帮助营销专业学生了解全球市场及获取营销技能的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能够引导学生以国际市场环境为背景,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差异,从而摈弃狭隘的自我参照标准,用国际化的视角分析问题,正确解决企业在国际环境中遇到的营销问题。不同于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传授专业知识。
2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1 师资力量投入增加,但双语教学经验不足
大多数教授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师未必能够熟练掌握外语进行教学任务,绝大多数外语教师也不具备教授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既具有专业教学能力又具有外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数量很少。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高校引进了大量留学归来精通外语的人才承担双语教学任务或是给本校教师出国進修的机会。但高校在针对学生开展课程的具体模式与方法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缺少前人经验,且缺乏培养双语教师的有效机制,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仍有一定难度。
2.2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但英语基础薄弱
笔者对长春市部分高校有《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9份,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运用双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很高,只有8.89%的学生持反对态度,而原因是觉得自己英语水平较差,无法跟上课程进度,有30.5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而61.07%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是愿意上双语课的。而且,有58.78%的学生有毕业后去外企工作的意愿。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是有国际竞争意识及参与双语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然而,在校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只有约40%,有16.89%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很难适应,有42.75%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需要努力适应,有35.88%的同学认为一般困难,但可以适应。只有4.58%的同学认为并不困难,能够很好很快的适应。
2.3 双语教材不规范,自编教材数量少
现在高校对双语教学的教材选取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国内翻译的外文教材;三是国内自编双语教材。国外原版教材获取渠道有限,价格高昂,缺少中英文对照,学生学习难度大。国内翻译的外文教材,有些鱼目混珠,质量堪忧。而国内自编双语教材数量极少,目前只有由田盈、徐亮主编的发布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双语教材《国际市场营销(双语版)》,该本教材采用部分专业术语及重点词汇用英文加注的方式,但英语内容较少。如今大多数院校的双语教学机制尚未完善,学校只投入有限的精力和资金支持教师自编教材,因此教师自编教材的积极性不高。
2.4 教学定位不清晰,教学方法不完善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平衡好中英内容讲授的时间和模块,然而由于该门课程专业性强,涉及国外文化及国际术语多,加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弱,教师在上课时容易本末倒置。比如因为担心学生用第二外语不能将知识理解透,在课堂上无意识地忽略专业知识的传授,将课堂转变成语言教学;或者为了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有意识地降低专业知识难度,从而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这都违背了双语教学传授专业课的本质。其次,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有可能为跟进课程进度,在课堂上只运用讲授教学法,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足,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培养过程重理论,实践环节被忽视
国际市场营销是与企业营销活动、对外贸易联系紧密的课程,而且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但高校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时,只是单纯将理论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并未设置实践课程,纯理论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现实,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不少高校都会组织大三学生参加专业实习,然而和国际性企业合作的较少。
2.6 教学激励有限制,保障制度不健全
为了促进双语教学可持续开展,不少高校对教师给予一定激励,比如双语课程第一年按照1.2的比例系数计算课时量,但双语授课备课量大、负担重,而且要不断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和适应过程,因而高校的激励力度较弱。从学生角度来说,学分只与学时数量挂钩,双语课程改革并没有增加学时数量,课程考核方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核成绩比例中试卷比例在60%以上,这些都打消了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多数喜欢双语课程,又担心自己的英语基础水平差,这种考核方式及学分情况,无形中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