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许可论视角下的“好老师”
2021-10-13包华
包华
摘 要
对学生攻击老师的现象分析发现,道德许可辱虐管理是师生关系变坏的起因之一。为了避开失德带来的风险,好老师应觉察自己伴随道德许可心理而来的情绪和压力,检视自己的清白感和傲慢言行;涵养谦卑感恩的好品质;觉察辱虐言行,及早补救做好善后工作;觉察集体观念并择善而从。
关 键 词
道德许可;好老师;辱虐管理;觉察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9-00-03
一、问题提出:好老师难当
学生对教师的暴力似乎已成为 21 世纪全球教育系统的普遍现象。[1]一名违纪学生在课堂将班主任打成脑震荡,给老师道歉赔钱后调班复课。学生洋洋得意,全校老师一片哗然。[2]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在小学六年级时暴打自己的班主任英语老师,被送到国外读书,结果其恶行一发不可收拾,被国外中学开除,回国继续横行霸道,最终进了监狱。
预防胜于治理,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及时引导,才不会酿成大错。但是学术界对于学生伤害老师的起因至今没能理出一个头绪,相关研究发现教师的受害没有共性,原因很难解释,[3]只能是从现象上总结发现,受害老师有严格、歧视、不自律等特点。纵观近年来国内十多起学生攻击老师案例中的受害老师,无一不是“教之严、责之重、爱之切”。“爱生如子”的鲍老师被他抱以厚望、视如儿子的学生杀害;效率极高的孙老师是重点中学为数不多的优秀老师,却被学生雷某割颈;兢兢業业、口碑极好的滕老师正在给差生做思想工作时被学生用刀捅死[4][5]……那么,为什么一些好教师没有成为学生的榜样,反而成为攻击的对象?
二、原因分析:关系在位才是真道德
教师职业压力大,但好老师压力更大,因为好老师喜欢生活在好人的世界里,容易对自己定下高标准,也容易对学生实施严要求。目标太高而无法达到时,就会自我攻击,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想尽办法激将学生。好老师容易活在标准中、活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中,而偏离师生交流的具体情境。比如上述鲍老师越位成了学生的“父亲”,孙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时“目中无人”,没有充分顾及学生当下的情绪,滕老师可能固着在“严厉但很负责”的好老师形象上了。
“关系在位”意味着人与人不仅在一起,还意味着彼此在互动,在互换资源、互换感情。根据社会交换的互惠原则,普通人都需要保持付出与得到、施与受的平衡,比如教师付出关爱,学生会有知恩图报的反应。但有时候感激是滞后的,比如学生十几年后才知道老师是为他好,老师于是就会冒着一个风险:付出感情,却暂时收获了学生的怨恨。许多好老师都愿意冒这个风险:现在我对你严格一些,将来你就知道好了。可是此时他们已经不在当下的关系里,跑到未来了。我们可以把未来目标当作人生奋斗的动力,但是如果让不确定的未来取代现在作为决策依据,那就太情绪化了。没有当下的情绪和认知为基础,又何谈未来?好老师会把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资、奖金、名誉、地位作为“得到”,以至于他们在具体师生互动中完全被不同时空的权责带走,被经验带走,看不到眼前活生生的人。离开了心与心碰撞交流的大道规律,任何沟通都是无效的。在位是道,失位失德。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最高、唯一目的是道德教育。当教育被异化成教学,把提分快作为衡量好老师的标准,师生互动就成了纯粹的功利交换,老师先成“空心人”,失去对生命和成长的敬畏,无法滋养学生的精神,降位成“监工”“教学机器”,很难在受人尊敬的位置上坐稳。
道德许可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建立良好道德自我或向外界树立良好道德形象的意图,人们都在试图维持道德平衡,并通过过去的行为判断自己是否达到平衡。[6]过去很多的道德行为意味着人们建立了积极道德自我的目标,他们会转而追求其他目标以达平衡,比如好老师会努力提高全班的排名和成绩、提高升学率等。过去道德行为产生的“道德信誉(moral credits)”让人做不道德行为的时候反而会心安理得。Monin和Miller进一步指出,人们将暧昧存疑的行为解释为道德行为,这是一种道德证书(moral credentials)授予的心理权利,[7]比如视老师对学生的辱虐管理是严格管教、是爱的表现。道德许可是:我坚信我是对的,我是为了你好的,我没错,你看我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出坏事?我现在对你不好不都是为了你将来好吗?道德许可带来的后果就是:越好的老师做坏事的几率越高。好老师付出太多后内心有很强烈的清白感以及随之而来的隐秘的傲慢,这构成了师生交流中的一个障碍。如果一个学生总是达不到标准,他会有罪恶感,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出身等很多原因深感自卑,当罪恶感、自卑感沉重的学生遇到傲慢优秀的老师,自己错到无可辩驳,自我概念崩溃,后面的事情就无法自持,破罐子破摔了。有时好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对自己付出太多而愧疚,因为被老师的目标和关爱所控制而失去自由、失去清白感、压力山大。好老师太想再上一个新台阶,以至于忘了好学生也承受不起,好老师被道德证书带走后,他眼里就只剩下标准了。
道德许可下的人不会公然挑战道德底线,其存疑行为大多有根有据,甚至是遵循古德(严师出高徒)的,貌似清高、相当具有迷惑性,所以非常需要辨析。传统私塾经学教育和一些学徒式教育中,先生责打学生天经地义,学生也少有怨恨,因为学道在先的“先生”拥有高高在上的制度性傲慢,他们无法挑战老师的地位。如今知识获得的渠道大大增加,师生关系越来越平等,有时老师还需要向学生问道学习,教师权威消解。[8]如果好老师在呕心沥血付出的时候缺乏谦卑和自律,好学生累积压抑和不满,差学生累积无力感、罪恶感,好老师遭到攻击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好老师道德许可辱虐管理的心理权利继续,他们身上的悲剧也会持续。
三、对策:从觉察开始,不再许可
觉察意味着穿越。有觉察的人,能够躲开锋利的兵刃;没有觉察的人,一颗小石头也能致命。
首先,觉察自己身上的名誉利益有没有给自己造成负担?自己过往的辉煌有没有让自己压力重重?有没有担心自己的好名声会难以为继?自己是不是太在意校长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太想迎合学校公认的好老师标准,以至于恐惧焦虑已经超限让自己六神无主?也要觉察自己内心清白感、言行中傲慢感的蛛丝马迹,这些感受和行为会破坏自己的教育教学,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道德许可理论启发我们:适当放纵可以避免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好老师更需要呵护自己,可以偶尔放纵一下、及时奖励自己来应对自己的坏情绪;从自己过去的辉煌中提取良知道德的经验,比如那些让自己和学生泪眼模糊的片段,来挖掘被名利埋葬的真心真情真我,创造与学生两情相悦的体验;与大自然大环境联结,一则为放下名缰利锁、忘掉烦恼、减压、减少自我损耗,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二则为唤醒我们的敬畏,从关注自我感受转向关注世界、关注他人、移步学生的内心世界。
其次,涵养自己谦卑和感恩的道德品质。除了时时反思自我概念,好老师也要时时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言行,探索从细节上打动学生。尊重学生,就是以学生为尊、为主、为大,守住老师权利的边界,以学生的看法、情绪、感受为重,不侵犯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深深接纳学生成长中的不完美、敬畏生命的成长过程。真正的好老师无私关爱学生的时候能深怀谦卑,因为有人愿意接受自己的付出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那就创造机会让学生也给自己付出和减压,比如发动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分担班级事务等,也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合作。恳请同事和校长来帮助自己。同时对每一个学生心存感恩,感恩差生带给自己的启发和专业促进,感恩好学生带给班级的引领,带给自己的轻松,感恩是所有积极情绪的来源,如此能缓解焦虑,也能优化师生关系。
再次,学会及时善后。老师不可能对每一句恶言、每一件恶事都有很好的善后,但是如果老师的恶劣言行、过激行为伤害到学生自我评价和发展,就必须及时补救。谁都有情绪耗竭的时候,谁都会发脾气,谁都会出言不逊,但是辱虐管理中的恶劣评价如果没有及时道歉,就会持续在学生的心中发酵,其暗示效应会伴随学生一生。善后就是道歉、认错、赔不是,这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生活,见识到内心强大的楷模。找机会向学生解释“道德→不道德”的许可过程,带着真心和对道德的敬畏,开启“不道德→道德”的净化旅程,并在内心承诺要坚持“道德→道德”的序列行为,用鲜活的生命形态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最后,觉察自己所处的集体氛围、择善而从。研究发现:集体氛围决定道德许可,良好的团队氛围会引发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9]假如重点学校、名校、名校长定的功利性目标更重要,即使是作为道德楷模的好老师,也会违规违心,轻慢有道德但学业不良学生,包庇品行不良但成绩优异者。越想迎合他人,偏差行为越多。假如集体崇尚“打是亲骂是爱”的辱虐管理理念,越是好老师就越是带头践行辱虐管理。越是认同集体的某个观念,为了表现好就越会主动执行此观念,哪怕是违背道德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源于群体成员以及所在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区别。人们对内群体成员有很多积极偏见,模糊情境下,人们善意推测群体内成员的意图更愿意给同伴“疑罪从无”的权利[10]从而产生道德许可。作为一个好老师,要反思自己团队中的一些观念,防止道德相对主义的侵袭,不随大流。同样,团队内成员的道德行为也能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如果学校层面能提倡师生平等、尊重学生、淡泊名利、自我关爱,那么好老师就不会被误导到一味付出、失去平衡。
参考文献:
[1]Espelage D. Anderman E M. Brown V. et al.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Violence Directed Against Teachers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13,68(2):75-87.
[2]李新武,祁紅霞,陈翠红,学校对"学生对教师暴力行为"的应对[J].网络财富,2009.(5):44-45.
[3]胡花花,张国华,雷雳.学生对教师的暴力:现状、解释及干预[J].心理研究,2014,7(6):7-18.
[4]吴锺昊.超级中学临川二中杀师案追踪[EB/OL].(2013-09-16)[2021-08-20].https://news.xinhuanet.com/edu/2013.9.16.
[5]光影流转.谁来保护老师的安全?谁来拯救老师尊严?[EB/OL].(2017-11-15)[2021-08-20].https://www.sohu.com/a/204371150_100028618.
[6]Nisan'M.MoraI balance:A moldel of how people arrive at moral decision[J].The moral domain,1990: 283-314.
[7]Monin B,MilleRDT.Moral credentia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ejudi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81(1) : 33-43.
[8]陈昌照.试论"后前喻时代"的好老师标准[J].中小学德育,2020(9):17-20.
[9]梅晶.多视角下的亲社会违规行为[J].宿州学院学报,2019(5):6-9.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