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2021-10-13张维平

考试周刊 2021年7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张维平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衍生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教师与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师在班级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结合,在根本上击破了过去老式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为主讲学生为主听的方法。经过长时间地提出问题并处理问题,为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知识体系中打下了坚实基础。初中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成果有很大的优化影响。文章首先讲述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需要坚持的两点原则;最后讲述了初中历史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当下非常流行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在经过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合作,将教材上的知识完成学习。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他们内心当中的疑惑需要有效表达与展现出来,并经过探究性学习对此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获得有效展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探究式学习模式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喜爱与欢迎,对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主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历史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需要坚持的两点原则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非常适合处在初中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与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把其充分应用到历史课堂上,可以有效激发出初中生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对学习空间与学习自由的需求,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历史知识中,以此击破老式“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发挥出其学习模式的真正作用,与此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不断上升。在使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过程中,既需要长期坚持与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过程的整个结构。

(一)尊重初中生的性格特点

因为初中生们年龄的特点,所以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活跃与丰富,拥有开放性比较高的逻辑思维。初中生虽然对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理解与掌握,并具备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意识,但是,受到年龄的约束,在大脑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形象思维。两者相比较,辩证思维能力处在弱势。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大部分都是情绪化、情感多姿多彩、逆反心理不断上升,而且抵触情绪非常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探究性学习时,就需要根据初中生们的性格特点,在进行探究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挑选应当多元化,充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站在科学的角度提问,合理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初中生产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并在这种心理活动的驱使下,可以积极、主动地对历史知识开展探究。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过程的整个结构

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收集有关的知识数据,并提出假设进行验证,最后获得总结性成果,这属于探究性学习模式经常看见的结构。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使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时,必须将它当成基础。与此同时,需要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对现实教学的相关分析,对学习过程的整个结构设计实施更新。经过情景设计,树立问题并采集相关资料,然后再进行验证组织沟通总结,最后再经过反思整理出成果,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丰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整体结构。

三、 初中历史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掌握学生的基础信息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尊重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也就是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历史知识探究过程的方法,一再重申学生主體地位的展现。为了能够有效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整体掌握初中生们的基础信息,其中包含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历史知识是否感兴趣、学习理解本领以及学习需求等。教师只有有效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够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为中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问题,以此来保证学生有学习兴趣并融入其中。假如教师设计的问题对中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或者非常难、非常简单都容易影响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导致初中生们的学习成绩受到一定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在班级当中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听课情况,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等,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基础信息,尽最大努力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挑选符合的探究形式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申自主平等

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来接受新知识,这基本上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展现。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自我意识不足,逻辑思维也逐渐被固化。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初始阶段,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是无法放下师道尊严的地位,因此导致初中生只能做到随声附和,探究性学习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自身的作用。所以,必须创造自主平等、放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作为初中历史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基础。要想创造出符合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气氛,教师就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压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真正地参与到学生之中,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活跃大脑思维,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去感受探究性学习模式带来的快乐,并促使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质量都能够获得提升。

(三)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学情境

设计初中生感兴趣的问题与情境是激发出他们学习热情的主要方法,经过不断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思想意识,以此来保证探究性学习模式有效发挥。历史科目拥有自己的特征,尤其是让人文性与社会性比较高,教材内容与学习知识面范围比较大。这一特点为初中历史教师根据教学真实情况,为设计初中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其科目的优势,在设计问题情境上与安排上提升思考,站在各个角度上设计针对性比较强的问题,充分发挥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过程中,需要重视初中生的真实情况与认知发展状态等,以此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可以对历史知识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可以自己构造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进行是建立在科学、正确的问题之上的,换句话来说,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学,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基础的主要环节。探究的主体人物是初中生,探究的主要对象就是问题,只有这两者真正到位,才可以为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预期成果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凭借以前所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融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学情境。通常情况下,设计的问题情境需要遵守以下几点:第一,趣味性。初中时期刚刚开设历史科目,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也非常的陌生,大部分初中生都具有茫然的内心活动。再加上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因此,创设趣味性问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开放性。假如历史教师设立的问题可以直接在教材当中或者相关资料当中寻找到答案,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没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意义。为了能够有效激活初中生们的逻辑思维,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历史教师就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保障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融入其中,发表自身的真实想法。初中历史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展示材料的方法来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望,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索。比如,初中历史在讲解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程时,历史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一首先就是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显示东北难民涌入关内的内容,另外一张显示的是东北人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的内容;材料二其次就是文字材料:抗战艰苦卓绝……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材料三最后就是采摘于日本投降书上面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去思考以下几点问题:①材料一展示出的画面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各个场面展现出的原因是什么?②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人民获得胜利的主要因素都有什么?决定性因素都包含什么?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把前后事件进行有效串联,形成知识牵引,可以有效将初中生们的求知欲望加强。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就是把初中生放在问题研究的环境之中,促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问题,最后在对问题进行处理,加强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尽最大的努力将课堂教活,达到让学生动起来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
新历史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