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2021-10-13傅晓青

考试周刊 2021年73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傅晓青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脚步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对高中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快乐地学习,高效地学习。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在课堂中添加生活元素,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深化学生人地协调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人與自然的和谐发展意识。教师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在课本内容上,还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临现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阔他们的思想眼界,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优化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中兴起了众多新型教学手段,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关于概念性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容易使学生感到心力疲惫,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状态不佳。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加关注人地关系协调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形式、教学理念、教学反思等,消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任务,通常情况下泛指能够站在地理学的视角来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钻研地理学的相关技能,采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内在的涵养。地理素养是由多方面要素来构成的,这里包括地理情感态度、方法观点、知识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阐释,包含地理知识相关方面的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理念,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升学率和分数,虽然说分数很重要,但是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终身运动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学生健全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今天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教育要本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它诠释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方向,设定好核心素养目标,提起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对知识要有更好的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更好地提升。

三、 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据了解,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依然有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沉浸于应试教学中,在课堂上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会经常出现在讲台上“自问自答”的情况。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枯燥、乏味,对地理知识难以产生兴趣,每天机械式的学习,失去新鲜感。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教师会将讲授节奏逐渐放快,重视学习的速度,却忽视学习质量,缺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忽视课堂互动环节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最关键的时期,高考这一仗决定学生今后的命运,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中学生在此期间顶着重大的压力和学习负担,每天与时间抗战“你追我赶”,将重心基本都放在文化课以及自身短板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尤其涉及地理知识中的实践能力时,对地理知识的挖掘和探索,以及学生自身主动思考和体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地理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打造具有兴趣感、吸引力的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积极参与的思想意识。

(三)缺乏地理学习兴趣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自然而然就涌现出来了。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继续保持原始应试思想,学生仿佛对数理化语英更注重,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以提高兴趣。地理的学习通常情况下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没有放置太多的心思在地理学习上,对地理学科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沿用机械式学习方式,学生学得又辛苦又吃力,导致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淡薄。

(四)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程标准上,围绕课本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将目光放置在学生知识目标上,反而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树立人地协调观这三大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有所忽视。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起来稍显吃力,知识复杂且抽象,部分教师习惯性讲解地理的重难点,分析往年的试题案例,对在考试中不常出现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或者不再进行讲授。很多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过于零散化、碎片化,只是停留在听懂的层面,并没有渗透于心,缺乏系统性的结构框架。

四、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增进师生情谊,活跃课堂氛围

“育人为本”这一点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老旧理念,以全新的姿态和新时代的教学思想重新构建高中地理课堂。在地理新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现代化教学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兴趣所向、性格特征来创设趣味性、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敢于尝新发散思维,认真钻研地理教材,树立深度教学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负责调控整个课堂的节奏,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沟通。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并没有将真正的地理价值发挥出来,也没有将地理课堂交还于学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由主动转为被动,地理课堂让学生做主,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使整个地理课堂呈现出一条动线。与此同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以朋友相待,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分析实情,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梳理不良情绪、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民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善于挖掘让学生得以表现。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