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实践探索

2021-10-13毛茜

关键词:个人成长大学英语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茜

摘 要:在社会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成了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具备了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交际的双重特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程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一些思政元素,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大学英语视听说》为例,利用教材主题,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成长需求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成长

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问题,价值观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大学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在传授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文化层面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面向高校的各个专业的学生,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还起到了语言文化知识传播的作用。回顾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文化导入时,侧重于英语学习过程中相关的西方文化的介绍,视角过于单一、片面。即使引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也多数停留在文化差异的表面认知上,没有深入了解差异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相较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形成的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年轻人在价值观体系尚未成熟的时候,片面地输入西方文化,造成一种现象:他们更喜欢西方文化,比如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的价值观。这势必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也造成大学生缺乏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交际层面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不仅要提高要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相较于读写译课程,这门课程更注重说的能力。除了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关键是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要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在现阶段的视听说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技巧,但是在日常对话的练习和针对某一问题阐述自己观点时,内容空洞,缺少逻辑,不能做到有理有据。无论是涉及生活话题还是社会问题,真正能做到观点输出清晰明了的学生并不多。人们处理知识的流程包括输入(阅读和听取)、处理(知识分类、归纳、推理、演绎等)和输出(口述和写作)。而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每天接受着大量的信息,却由于信息量太大且碎片化,导致他们并没有花时間处理这些信息,没有认真思考过,最终在输出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到运用英语语言技巧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课程思政”的背景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实践。“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突然爆发,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在面对疫情时的不同的反应。在网络信息时代,大量信息的涌入,不同的世界观、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所带来的差异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中国青年人的面前。

2020年5月《光明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教授课题组撰写的调查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影响调查》。课题组以参与抗疫一线工作和当地防控任务的“90后”“00后”为对象,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电子问卷,调查梳理了疫情期间当代青年价值观演进变化。此次调查“以个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与政府、与民族、与世界的关系,这六类关系由内而外,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圈层,即自然观、道德观、社会观、政治观、民族观和国际观这六种关系为切入点,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深远影响。”[4]

调查显示,经过疫情,当代青年人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保护自然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体悟到了它的内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充分了解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对国家政治制度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和深度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空前高涨;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外局势,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并理性表达自己观点。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三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亲身经历了疫情,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有了切实的体会,这是给他们的思想上的最好的一课。因此,这次疫情也成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契机。

三、“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在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同时,利用中西方不同文化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意识的认知和理解,强化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利用多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关注文化现象、热点新闻和时事,挖掘出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作为切入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本文以外研社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为例,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对个人成长、社会热点等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旅游。除了让学生结合实际分享自己旅游的原因,从简单的日常理由,延伸至更深层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在思维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观看TED的演讲For more tolerance, we need more tourism 《为了更多的宽容,我们需要更多的旅游》。演讲者阿齐兹·阿布·萨拉是一位巴勒斯坦活动家,他的职业生涯一直致力于打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情感障碍。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建设和平的方法——旅游。他创建了一家旅游公司,帮助人们到中东进行多元文化的旅游,并试图告诉人们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简单的互动可以帮助消除仇恨。演讲中阿布·萨拉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了解了“旅行能培养人的耐力,教给人宽容的美德。”阿布·萨拉倡导,旅行时不再是坐在大巴上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从一个酒店到另一个酒店,在大巴上透过窗户拍窗外的人们和文化,而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去了解真正的文化。旅行将会成为打破固有观念、促进理解、友谊与和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视频的展示,学生会了解到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面对自己的文明时,都有各自的立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解和矛盾。要学会承认并尊重各自的文化,求同存异,包容差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到的“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5]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对于名利和金钱的过度追求成了一些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在讲授第四单元Life under the spotlight 《聚光灯下的生活》时,先由学生自由讨论在不同年代人们对于名人的认定标准的差异和原因,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并阐述成名带来的利弊、什么样的名人才是大家应该推崇的以及名人应该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之后教师予以点评并列举一些真实案例,比如一些名人自认为受到大家喜爱,不注重道德品行,不择手段敛财或是发表一些有违社会道德规范甚至损害国家名誉的言论;有的大学生为了快速积累财富,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进行网络诈骗。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切实地了解到秉持错误的价值观,过度和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和金钱将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同时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智对待物质追求。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现代科技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在第七单元Time of technology: A blessing or a curse? 《科技时代:是福是祸?》的主题讨论中,与学生分享芬兰消费者委员会的芬恩·迈尔斯塔德的演讲How tech companies deceive you into giving up your data and privacy 《科技公司如何欺骗你放弃你的数据和隐私》。芬恩·迈尔斯塔德讲解了高科技公司以人们无法想象的规模使用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数据,并演示了如何轻松地使用一款能够语音交流的儿童智能玩具将一名儿童从安全的家中诱骗出来。发达的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不加选择和过于依赖科技产品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小的伤害。大学生对科技技术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自控能力的缺乏,对科技产品的选择和使用过程缺少谨慎的态度,对其有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也没有准备,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们增强个人安全意识,谨慎选择和使用科技产品,同时了解到科技只有在尊重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全社会受益。

第八单元是有关身份认同的问题。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面临许多困惑和问题,例如“学习好无聊”“我应该在大学学些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自身没有全面的了解,没有“自我认同”的概念。“自我认同”是由美国心理学者埃里克森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也被称之为“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的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认同,帮助他们了解这一概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Who am I and what is my essence? 2. What kind of person am I? What's my personality, specialty and ability?3. What kind of person do I want to be? What are my wishes and ideals? 4. What are my morality and values? 解决自我认同问题,主要是要学习接纳自己的不足,面对它并逐步改善它,而不是总是自我诋毁、自暴自弃。这一点对于现在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正是由于大学生没有解决“自我认同”的问题,导致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没有自己该遵循的原则,在行为上就会表现为盲从、随意甚至偏激,所以文化选择上会出现不加批判地盲目模仿,在生活抉择上表现为不知所措或无所谓的态度,对社会也缺乏责任感。因此,对于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确认,有助于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问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结语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在语言输出和文化引导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民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6]因此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同时,要耐心引导,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个人成长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過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8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课题组.战疫一代 青春不败——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影响调查[N].光明日报,2020-5-8(07).

[5] 习近平.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14-3-28(01).

[6]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9-110.

猜你喜欢

个人成长大学英语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影《天堂电影院》拍摄手法及情感主题浅析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浅谈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