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10-13张长喜

考试周刊 2021年73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长喜

摘 要:小学阶段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因为这门学科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更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吸收到跨学科的、超出学校教育的更多有益知识,对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内化,文章将针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 引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除了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围绕汉语相关的字词句段进行综合性学习。尤其是一到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奠定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能够培养出学生基础的识字写字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日后高年级的学习多有益处,更多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教师需要对语文学科教学提起重点关注。

二、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存在一些比较显著的問题,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大范围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很多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情景,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文章将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一)教学观念陈旧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年龄跨度较大,其中有观念新潮且愿意积极尝试全新教学方法的年轻教师;也有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比较保守,不太敢尝试创新的教学方式。这种多元教学观念共同存在的情况,使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无法在小学阶段得到推行。相当一批老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重点培养的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不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教学也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个人观念。

(二)教学目标模糊

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知识教学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在教学每一节课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识字、朗读等内容,开发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种状况也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难度。复杂的教学内容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难以树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过于模糊的背景下,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也会感觉十分晦涩难懂,不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老套

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沿用以前老一辈教师留下来的教学方法。但是对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讲,这一代小学生生活在网络时期,接触到的日常生活与看到的内容和上一代人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这种背景下依然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就会显得落后过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还会阻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利于保证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

(四)教学内容过时

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兴起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语文这门学科了。很多优质的教材内容都是在一次次的修订中被保存下来的,对小学生有着历久弥新的教育意义。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课文和教材的更新速度开始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种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老旧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讲解,这不仅不会提高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有效性,反而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时代精神。

三、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转变教师个人的教学观念,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汉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积极转变个人的教学观念,定期回顾个人的教学历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打造更加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课上,刚开始开展阅读课的时候,教师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书来完成阅读教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教师发现班级里很多学生并不具备基础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这件事情兴趣不足。甚至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去图书馆借书,或者从家里携带绘本到学校来进行阅读的时候,学生会以“忘记了”,或者“没准备”为理由进行逃避。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个人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沉淀之后,笔者发现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实比较难以培养,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小学生的识字量比较少,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阅读障碍,以至于整体的阅读速度提高不上去。得知了这种原因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重新调整阅读课的开展模式。

比如在阅读课开始之前,为了应对有学生忘记准备图书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前打印好一些小故事。一旦发现班级内部有学生在阅读课上以没有带书为由偷懒,教师就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打印版故事发给他,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时间。而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课结束之后设置一个讲故事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完自己手中的故事之后,都能够分享个人的阅读体验。有了“故事环节”作为激励,学生对课堂阅读的兴趣会更加浓厚,阅读时间以及阅读的有效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学生的识字率问题,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识字量,遇到生字就让学生及时积累,重点记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提醒家长,尽量给学生准备带有拼音的绘本或故事书,让学生在遇到不会认读的生字时,可以通过拼音自己解决。在开展阅读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时时在讲台下走动,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卡壳,教师就能够直接对学生提供帮助,快速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提高其阅读效率。经过定期开展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也提高了阅读课上的教学有效性。积极反思个人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不断将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语文课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